【样本3】 脱贫路上, 谁都不能少
2018-11-05许幼飞
许幼飞
2018年7月4日早上8点,奉节县平安乡。
蒋业安来到自家新房工地,看着施工队忙里忙外。
“老蒋,又来帮忙啊?”施工队的王师傅冲他打招呼。
“是呀,总想来看看。”蒋业安应道。
说罢,蒋业安挽起袖子,开始帮着搬运建材。
蒋业安的左手有残疾。不一会儿,他的额头上便渗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但蒋业安并未停下工作。
对58岁的蒋业安来说,今年可谓“喜事”颇多——
家里的15亩“脆李”已经开始挂果,长势喜人。
女儿蒋国芳刚毕业就被当地政府作为本土人才引进,目前已到村办公室工作。
今年下半年,他们一家人还将搬出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住进由政府补贴新建的新房。
“真是赶上好时候了!”蒋业安感叹道。
因为肢体残疾,蒋业安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外出打工,只能留在偏远的山村,同智力残疾的妻子一起做些简单的农活。
由于还要供养孩子上学,原本就不宽裕的经济更加拮据。
尽管如此,蒋业安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朴实勤劳的他,通过自学掌握了树苗嫁接技术。
然而,新的难题又冒了出来——他没有钱买果苗,空有一身技术却无处施展。
在很多个黄昏,蒋业安倚靠在土墙边,望着别人家的果林不住叹气。
幸好,转机出现了。
扶贫攻坚过程中,奉节县针对残疾贫困户出台了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政策——通过帮扶負责人推荐,可以3年贷5万元,还免担保、免抵押,由财政来贴息。
就这样,蒋业安顺利拿到了5万元扶贫贷款,用于购买树苗和流转土地。
“就像做梦一样。”蒋业安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等卖了果子,日子就会慢慢好起来啦。”
这场“美梦”却并没有到此为止。为了让残疾人的住房条件得以改善,县里对贫困户住房实施“兜底”建设,蒋业安得到了来自政府的补助。
“除了‘兜底建补助,还有平安乡扶贫‘五改政策,残联的危房改造补助资金。”蒋业安眯缝着眼,“算下来,新房基本上不用自己出钱。”
“好日子就在前头哩。”新产业、新房子相继到位,蒋业安相信,自己很快就可以摘掉“深度贫困户”的帽子。
蒋业安的笑容,正是重庆市残联不断深入推进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重庆市“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的通知》等文件。在此基础上,重庆市残联不断深入帮扶残疾贫困户。
“针对残疾人的现状和特殊需求,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切实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重庆市残联相关负责人称。
如今,重庆市残联已扶持贫困残疾人14.8万人、帮助71645名残疾人实现脱贫增收、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D级危房1.9万户、扶持农村残疾人种养业大户和基地7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