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美四老”的艺术市场价值探析

2018-11-05朱浩云

蓝盾 2018年8期
关键词:花鸟辽宁

朱浩云

在中国著名的鲁迅美术学院里,曾有四位著名的老艺术家,德高望重,德艺双馨,他们大都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鲁迅美术学院执教,春风桃李,化育英才。在教授绘画的同时,钟情于绘画创作,且艺术风格各异,有的工笔重彩、风华绝尘,有的上宗宋元、功力深厚,有的没骨花鸟雅秀超逸,有的写意花鸟栩栩如生。这四位老艺术家就是大名鼎鼎的晏少翔、季观之、钟质夫、郭西河,合称“鲁美四老”,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推晏少翔,他活了100岁,为画坛人瑞。

晏少翔:湖社画会和鲁美骨干

晏少翔(1914—2014)是当代画坛人瑞,“鲁美四老”之一。山东历城县人。历任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辽宁美术家协会顾问、湖社画会会长、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1928年,考入北京市五中,师从赵梦朱学习花鸟画。早年受赵梦朱先生启蒙学画,1934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美术系,得袁励准、溥雪斋、陈绿督、汪慎生等人教导,继之考入北平故宫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院从事唐、宋、元古画的临摹和研究,与田世光、张其翼、俞致贞等为同学,并亲承张大千、黄宾虹诸师的指点。上世纪30年代,晏少翔就是“京派”仕女画名家,也是湖社画会的中坚和骨干。50年代执教鲁迅美术学院,并成为鲁美的中坚和骨干,1957年《红楼梦》被评为优秀作品,并先后再版八次;创作的《施耐庵水浒》入选全国美展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同时被国家博物馆作为“世纪收藏”出版;1991年获从事工笔画五十周年成就荣誉证书;1996年出版《国画技法》录影带发行。曾应中国历史博物馆、辽宁博物馆之邀临摹《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神骏图》《萧翼赚兰亭》卷等唐宋珍品,并列为一级文物。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及辽宁、河南、山东、吉林、宁夏、沈阳等地博物馆院机构收藏。为了弘扬“鲁美四老”的艺术,1989年在沈阳辽宁博物馆举办四人联展,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因此还拍摄了电影《画坛四老》。

晏少翔绘画创作以古典人物为主,兼工山水、花卉。所画人物多取材于唐宋诗词及古典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厢记》等。并从唐、宋、元人的作品中吸收了大量的技法,晏少翔在笔、墨、色传统技法以及气韵生动、结构严谨外,还对主题的含蓄、构思的深邃、意境的清新、人物刻画的细腻活脱,有独到见解,形成了神形兼备、清新典雅的自家风格。台湾学者董梦梅曾评价:“自清末民初以来,北平仕女画只有并肩齐步的徐晏两家。”“徐晏两人画风各异,技法亦各有专精。”从青年到晚年,数十年内,晏少翔教授有幸接触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各地博物馆珍藏的古代绘画,又有幸受到张大千、黄宾虹等大师点拨,使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学习,从不拘泥于一家一派、一招一式,而是立足传统,广泛涉猎,精研细考,求新求变,独辟蹊径,自成一格。著有《荣宝斋画谱》《石鱼居札记》、荣宝斋《工笔仕女选》《中国绘画传统理法》《晏少翔画集》等著作,这些在画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晏少翔存世作品不多,据他自己透露,其一生创作的作品不足千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创作时间有限;另一方面是自己对作品的要求比较苛刻,即便是赠送朋友之作,也未有敷衍之笔。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兴起艺术拍卖后,晏少翔作品很少在市场上露面,偶尔亮相,价格很低,1995年翰海曾推出《松下抗琴图》,成交价为0.99万元,1999年翰海上拍《人物四屏》,获价2.2万元。之后几年作品价格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上,直到2004年,随着中国字画行情的大幅上扬,晏少翔作品也有一定的攀升,2004年《四季美人图》被上海崇源拍至19.8万元。此作2005年和2012年先后二次被中贸圣佳和翰海推出,分别获价28.6万元和57.5万元。2014年《潇湘馆》在辽宁省拍以111.55万元成交,价格突破了百万元大关,同年《货郎图》成扇在翰海获价40.25万元。2015年《人物》在辽宁中正获价46万元。2016年,晏少翔《桃花蕉叶赋春愁》以17.25萬元成交。2017年,西泠印社有上拍晏少翔《寒江独钓图》,获价7.5万元。总体看,尽管晏少翔作品有一定上扬,但作品过百万元的凤毛麟角,价值仍被低估。晏少翔作品最精彩是中年时期工笔人物,这类作品雅俗共赏,可藏可投,可重点关注。

季观之:山水恢宏雄强

季观之(1915—1997),字育椿,山东烟台人。字育椿,又名季育椿。自幼喜好国画艺术,1933年入蔡元培创办的北平华北学院艺术科学习中国画, 1935年转入北平辅仁大学美术系,西画师从海里赫斯(德籍)、白立鼎(澳籍)和关广志先生。中国画师从溥雪斋、于非闇、胡佩衡、汪慎生、陈缘督先生。1938年毕业后曾任教于辅仁大学附中,同时活跃于北平画坛,担任湖社画会评议、北平美术会理事等职,并与画友钟质夫、晏少翔主持雪庐画社,多次与他人举办画展。1956年季观之应聘到沈阳鲁迅美术学院,任学院教授,辽宁中国画研究会顾问,曾与王盛烈等举办三人画展,在画界产生较大反响。

季观之是一位传统功力极深的画家,擅长山水。早年从临摹历代名迹入手,初学王石谷和石涛,进而直追宋元,精研关同、李成、范宽、郭熙;再转入南宋,吸取“李、刘、马、夏”四家及明吴门四家之长,创作喜欢一气呵成。风格将北宋的雄强、南宋的豪放、元人的疏朗与北方壮丽山水融为一体。作品恢宏雄强,气势不凡。1949年后,“鲁美四老”中,季观之的山水与晏少翔的工笔人物、钟质夫的花鸟、郭西河的花卉在画坛可谓各树一帜,并在画坛享有较高声誉。季观之代表作品有《井冈山黄洋界东望》《列车穿过万重山》《获塘晓晨》《忠魂不朽》等。

季观之的作品早在民国时期就在市场上流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作品逐渐不为人看重。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后,他的作品在市场上很少见,到90年代中期北京一些拍卖行才推出季观之的作品,1995年《江山雪霁》在嘉德以2.2万元成交;1996年《临刘松年西园雅集图》在嘉德获价2.2万元,这一价格在当时实属一般,以后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上。2003年“非典”后,中国字画走出了一轮史无前例的飙升行情,季观之的作品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的上扬,如2003年《松堤听泉》在中国嘉德以1.012万元成交。时隔一年,此《松堤听泉》在天津国拍以2.42万元拍出,同年,《松堤听泉》又在中贸圣佳亮相,结果以4.95万元被人收入囊中,此作尽管价位不高,但升幅明显。到2005年他的作品价格超过5万元的大幅增加,其《深山防友》在中贸圣佳获价8.25万元;《山水》在朵云轩获价6.05万元;《寒江积雪》在天津文物以7.7万元成交。2006年《山水人物 四屏》被北京匡時国际拍至24.2万元。之后,季观之作品价格又有所回落,2013年《峡谷飞瀑》在辽宁建设获价16.95万元;同年,《松下论道》在北京东正获价8.05万元。2014年《江上放牧》在保利以无底价推出,成交价3.68万元。2015年他的《云山图》和《山水》分别在辽宁省拍和辽宁中正获价25.3万元、24.73万元。2016年,其作《井冈山》以23万元成交。 此外,季观之生前与马晋合作过不少画,一般是马晋画动物,季观之画景,这类作品在市场上往往价格很高,如2004年《八骏图》在嘉德拍卖会上估价2.8万元—4万元,成交价达10万元;2005年《马》估价6万元—8万元,成交价达24.2万元。

从季观之作品的市场表现看,价位明显偏低。以笔者之见,季观之的作品属于传统型的书画家,风格雅俗共赏。尤其是季观之的创作历来十分认真,几乎见不到季观之的敷衍之作。所以,后市季观之的作品蕴含着较大的市场潜力。

钟质夫:毕生从事教育和绘画

“鲁美四老”中,钟质夫以没骨花鸟著称于世,颇受人们的喜爱。钟质夫(1914—1994)是现代著名花鸟画家,字鸿毅,满族,出生在北京,爱新觉罗氏,正红旗。父亲钟秋灜精通书法,善画山水。钟质夫先生受父辈影响,自幼喜爱中国绘画和京剧艺术。1928年曾在北京湖社画会师从李鹤筹、刘子久、陈东湖学花鸟画,研习工笔没骨花鸟。1931年18岁的钟质夫在湖社毕业后被聘为花鸟科评议。所谓评议,其职责除了参与评定社员作品之外,主要是教育生徒,作品《折枝牡丹》参加法国巴黎世界美术博览会。1932年19岁入北京民国大学国文系学习,同年作品参加第二届中日绘画联合展,《竹梅绶带》参加美国芝加哥美术博览会。1935年任北京艺术职业学校、北华美术专科学校讲师。1936年23岁入北京古物陈列研究所国画研究馆任第一任研究员,遍临宋、元、明、清,研究画法画论,期间向钱铜所长学习诗词,接受黄宾虹、张大千等大师的艺术指导,艺业精进。抗战前后受聘于北平美专、北华美专为花鸟画讲师及湖社画会评议,与画友田世光、俞致贞、晏少翔、张其翼等一同活跃于画坛,同时与画友晏少翔等组办雪庐画会,教授工笔花鸟与没骨画法,学生遍布全国各地,知名画家如在台湾的吴文彬、李景兰等。作品多次在各画刊发表并参加画展。上世纪50年代进入沈阳鲁迅美术学院,任国画系主任、教授。为了弘扬“鲁美四老”的艺术,1989年在沈阳辽宁博物馆举办四人联展,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画坛四老》。

钟质夫擅长工笔花鸟,创作用笔沉着多变,墨色浓郁雅丽,布局清新俊逸,主张师法自然,所画花鸟形神兼备,有深厚的传统功力。钟质夫对没骨花鸟画有极高的造诣。他把写意的用笔、工笔花卉的严谨、文人画的洒脱、水彩画的润致融为一体。淋漓酣畅不失形象,浓妆艳抹不失情趣。民国《湖社月刊》曾刊载介绍他的多幅作品,尤值得一提的是:在他20岁时所摹《南田没骨花卉画册》上就有不少名家大师为之题词。其中有黄宾虹老先生手书“直追南田”以及长句题识,内有“要识徐熙原后起,惟君家学是先河”之句,由此可见他的功力不凡。代表作品有《荷塘烟雨》《十二月令·四扇屏》《桃花四喜图》《雪树寒鸦》《荷花鸳鸯》等。

在艺术市场上,上世纪90年代钟质夫作品很少在市场上露面,偶尔亮相,价格低得离谱。不如21世纪后,随着中国字画行情的大幅上扬,一些拍卖企业开始挖掘钟质夫作品,2003年他1953年作《花鸟》在北京华辰以1.76万元成交。2006年《牡丹孔雀》成扇在匡时国际获价1.98万元,价格较低。2012年《江上芙蓉》在辽宁建设获价14.56万元;同年,他1985年作《锦绣荣华》在中国嘉德估价1.8万元—3.8万元,上拍后受到不少藏家追捧,最后以23万元拍出,高出估价高端6倍。2015年《瓜肥果硕图》在辽宁中正以32.2万元拍出。2017年《秋收图》在北京宣石以28.75万元成交。与鲁美其他三位相比,钟质夫只能排在第三位,价格不高,被市場低估,后市有待藏家挖掘。

郭西河:获大千先生好评

“鲁美四老”中郭西河以小写意花鸟受到人们的好评和青睐。郭西河(1917—1995)是现代花鸟画大家,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关东画派创史人之一。字伴云,艺名西河。浙江绍兴人。1940年,他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即现在的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曾受业于艺术大师张大千、黄宾虹、齐白石、王雪涛等国画艺术家。据郭西河回忆早年师张大千的情景时说,上世纪40年代,他上北平艺专的时候,张大千正巧应徐悲鸿先生之邀来讲学。下课后,他把新作《武侯靖节出处图》拿给大千先生请教,大千先生很欣赏这幅画,不仅指出不足之处,而且给他讲了如何从精神上反映好人物,把人物的神写出来的经验之谈。还在他的画上题了字:“此老莲(陈氏号)居士画本也。学老莲画者,不难得其刚劲,难得其柔美。伴云(画家原来名号)仁弟临此,极幽秀之致,是真善学老莲也。”诚乃推崇备至。后来一些日子,他又多次向大千请教书画艺术,对他后来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大千先生临别时,赠给他一幅书法扇面鼓励他。没想到那时一别,竟与先生永别了。上世纪60年代初调入鲁迅美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美术人才,他的弟子遍布东三省,为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弘扬“鲁美四老”的艺术,1989年在沈阳辽宁博物馆举办四人联展,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因此拍摄了电影《画坛四老》。

郭西河擅长小写意花鸟、书法、美术理论,尤工于牡丹,兼工治印。从事花鸟创作和教学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认为,中国绘画史上有三种流派,那就是写生、写意和师古,它们都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果把三者熔于一炉,取长补短,做到“外师造化、内发新源”“鉴古谋今、自开生面”,再加上自己的艺术实践和悟性,只有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才能创作出艺术性强的佳作来。在教学的同时,郭也勤于探索和实践,创作汲取诸家所长,绘画充分吸收齐白石、王雪涛技法特点,有深厚的传统功力,笔墨华滋,神采灵动,匠心独运,自成一家。书法善行书,宗黄庭坚,线条苍劲、老辣,独具风貌。

在藝术市场上,与“鲁美四老”之一的钟质夫一样,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兴起艺术拍卖后,郭的作品在市场上几乎看不到。步入21世纪后,市场偶尔能见到他的作品,2003年《竹石小鸟》在辽宁中正获价3.3万元。2012年《红艳》在辽宁建设获价5.6万元。2013年《红梅图》在辽宁中正以8.05万元成交。2014年《双栖》和《月季蝴蝶》在保利拍卖会上分别以5.5万元和4.6万元成交。2015年《红艳》和《梅花》分别在辽宁中正和辽宁建设以9.2万元和5.65万元成交。2017年《暑香》在广东小雅获价3.45万元。

(摘自《东方收藏》)

猜你喜欢

花鸟辽宁
辽宁赋
写意花鸟
读辽宁 爱辽宁
放飞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喜获丁垂赋老师赠画册而题
想当凤凰的金花鸟
辽宁出版集团
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