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设备配置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8-11-05史振华
史振华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一、引言
目前,“互联网+”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金融、交通、旅游、医疗、餐饮、零售等多个行业在互联网的时代下产生新的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同样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我们的教育模式也亟需变革。移动终端设备具有使用便捷、多样化的网络接入、操作简单等特点,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据中国移动互联网报告统计,截止到2018年6月,国内活跃移动智能设备数量达到10.95亿,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亮点。“移动互联网+”教育给传统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利用移动互联网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碎片化学习。
课程组将 “移动互联网+”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课程“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基于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和课堂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要求,本研究是对“移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新的探索,可为相关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课程教学现状
《网络设备配置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承上启下的核心课程,主要学习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选型、配置和网络故障排除等,对学生掌握网络技术原理的要求较高,通常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本课程经过几年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探索和实践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调整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等方式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但在改革和建设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的配置技术,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时间去训练远远不够,学生如果要能够掌握网络故障的定位和排除,还必须要对网络技术原理有深入的理解。虽然学生有一定的网络技术基础,但大部分学生对网络基础学习停留在表面上,对网络原理理解得并不深入,这就对《网络设备配置技术》课程学习造成了困难。
(2)本课程经过改革,将上课的时间改成四节连上,好处是每次课教师可以讲完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项目,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现场评价,但是这样改革后学生一周来上一次课,时间间隔较长,学生在课外主动进行自主学习的也较少,导致学生每次上课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回忆所学知识和适应新的学习项目。
(3)本课程实行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每次课的现场实训后都会对学生考核,期末完成一个综合的大作业,这种考核方式会给学生以压力,每次课都要认真完成任务。但是课程组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因为本课程采用了小组共同学习的方式,打成绩是对整个小组完成的任务进行评分,小组中有些学生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较差,完成的任务较少,久而久之也不再愿意参与到工作任务中,而是等待小组水平高的同学完成,这样就会造成这些同学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教学的评价也不够客观,没有反映出每个学生真正掌握的情况。
(4)在精品课程建设期间,课程组建设了“精品课程网站”和“精品课程学习网站”。建设“精品课程学习网站”的初衷是方便学生在课外学习,学习网站内容包括学习指南、课程内容、学习资源、自主学习评价、教学视频、行业认证、职业技能竞赛、拓展资源等八个部分,每个部分里面有大量的学习资源,但是课程组发现精品课程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大多是工作室的同学在课外使用,精品课程资源没有真正“动”起来。
三、基于“移动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
目前,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率非常高,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功能越来越强大,可以流畅地播放音频、视频等。据调查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已经超过使用电脑的时间,因为学生可以方便地在手机上完成以前电脑上完成的事情,如查找资料、娱乐、游戏等。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线上的在线教育与线下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借助在线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教学,以达到更加有效的学习效果。
本课程基于“移动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如图1所示,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
图1 混合式教学模式整体设计
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教学资源,发布项目学习任务、教学视频和在线作业,学生通过书本进行项目预习,观看教学视频,完成教学视频后的在线作业,记录学习心得,教师批改学生完成的在线作业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和预习效果。
教师在课中对学习预习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讲解,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讨论,教师引出本次课程需讲解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进行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汇报,师生进行交流,点评学生的发言。小组学生进行项目的实施,教师对学生实训的结果进行现场评分。
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对知识点进行讨论,对不懂的问题或者有困惑的问题进行在线提问,对项目操作进行强化,进行课外训练。教师进行在线答疑与辅导,批改学生作业,收集学生掌握的情况并改进教学。
四、基于“移动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课程组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6级和17级学生的“网络设备配置技术”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试点实施。开课前和学生讲解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要点,要求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思想、主动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来查询学习资料,按时完成线上作业,同学之间合作完成各种任务。
1.教学内容的改革
学生利用移动设备(如手机)进行学习时,希望看到的视频短小而精简,而精品课程学习网站录制的视频通常长达40~45分钟,这就要求课程组重新设计学习视频。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课程组编写的浙江省“十三五”新形态教材《网络设备配置技术实训教程》,该教材是项目化实训教材,共有12个功能上相对独立、技能上层次递进的项目化教学模块。
课程组将12个教学项目模块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录制成8分钟以内的“微视频”,多个“微视频”的集合可以构成完整的项目模块,“微视频”不是精品课程视频的简单分割,而是经过重新设计、本身完整的一个教学内容。例如,教材的项目七“路由器OSPF动态路由配置”,课程组将这个项目分成七个部分:①RIP动态路由的缺点;②OSPF的基本概念和适用场景;③OSPF协议的工作过程;④OSPF协议中DR的作用以及选举方式;⑤OSPF单区域和多区域的区别;⑥OSPF的基本配置命令;⑦OSPF配置的典型工作任务案例。每个部分录制相应的“微视频”,在每个“微视频”的后面设计一些小测试,学生可以在学习完后马上检验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解决学生对技术原理理解不深的问题。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完全让学生在“线上”进行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课程组将采用课堂(“线下”)和移动设备(“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方式进行,但是加入学生测试结果分析与师生互动的部分。教师在课前使用大数据分析出学生完成上个项目测试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点讲解错误率较高的理论题目,错误率较高的实践操作题目会挑选完成较好的学生来演示,并给予现场加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3.实践教学的改革
课程组改革了传统实践教学中教师先讲知识点再操作演示、学生模仿操作的方式,在讲解项目前将实训任务提前发给学生,如在“高级访问控制列表配置实训”项目中,学生根据项目知识点进行自学,通过观看视频和查找资料了解访问控制列表的原理和基本配置命令,利用模拟器完成项目基本实训任务。在课前自主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通信方式和教师进行互动,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也可以将难点发到课程平台中,由其他同学解答。在课堂上,教师对实训难点进行讲解分析,学生小组谈论完成高级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方法,最后完成实施项目。通过实训教学的改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延长了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评价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网络设备配置技术》课程中,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做出评价,而考试内容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网络设备配置技术》课程中已经对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一考定音”,对学生的评价是平时实训完成情况和期末综合实训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经过几年的实施发现也存在一些问题:项目实训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存在“搭便车”的情况,即有些学生依赖组内学习较好的成员,让他们去完成整个项目任务,自己不做或者做很少一部分。由于教师是对整个小组打分,很难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
课程组将继续改革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项目的学习后,课外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练习任务,将学生在课外完成任务的情况计入到项目的考核中。课程组将为每个教学项目设计一个小题库,题库包含了“微视频”里的各个知识点,题型分为填空、选择、配置命令填空、分析项目案例解决思路等。其中所设计的一部分题目学生可以在教材上找到答案,更多的题目需要学生理解技术原理、进行“知识内化”后才能够完成。学生可以通过利用“移动互联网”去查找资料、与同学讨论等多种方式寻求解决方案。
课程组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某个项目模块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分析出单个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也可以更加“细颗粒度”地帮扶学生。
五、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与反思
1.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展“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碎片化学习,另外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个性化学习,根据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改革课程,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明显提高,平均分数达到82.3分,比改革前高了8分,优秀率34.6%,通过率100%。学院代表队从2016至2018年连续三年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赛项浙江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2.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建设的反思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基础是要有大量制作精良的“微视频”,“微视频”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课程组需要为每个知识点设计一个微主题,“微视频”的录制时间最好控制在8分钟之内。
题库开发也是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题库包含了“微视频”里的各个知识点,分为填空、选择、配置命令填空、分析项目案例解决思路等。有一部分题目学生可以在教材上找到答案,更多的题目需要学生理解技术原理,进行“知识内化”后才能够完成。学生可以通过利用“移动互联网”去查找资料、与同学讨论等多种方式寻求解决方案。本次开发的题库拥有试题超过500道,设定不同的难度,学生可以选择容易、中等、困难三个不同层级的难度,保证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
教师需要将学生“线上”观看视频、完成作业、课程交流纳入到期末考核中,并进行全程监控,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重点关心和指导,将学生完成较好的作业作为示范进行展示,开展课内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结语
基于“移动互联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将线上在线教育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同时将学生个体与团队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