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漫行
2018-11-05张明灏
◎ 张明灏
坐落在鄂豫皖交界处的大别山,在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曾经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区,却因为近代28年的抗争史,得以书写在共和国的光辉史册上。这里曾是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鄂豫皖苏区首府的所在地、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在那段烽火连绵的岁月过去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满怀崇敬之情踏上这片土地,硝烟早已散尽,和煦遍布天地,但我知道,这注定是场精神的洗礼、灵魂的净化。
初入这片土地,满眼尽是秀丽风光,山环水绕、青松繁茂、鸟语花香。但这祥和的场景却埋藏了一幕幕悲壮的画面。苍劲的山水孕育了勇敢的人民,都说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哪怕是在革命最低潮、白色恐怖最猖獗之时,大别山群众依旧进行着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的就是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这种大别山精神缔造了共和国70%的将军和一半的将军县,创造了中国军史上的神话,令侵略者颤抖,令反动派胆寒。
革命先烈们用血与信仰铸就的大别山精神,淬炼为16个字,就是“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先锋”。
坚守信念。提到信念,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大多觉得虚无与模糊。但是当我参观完红田惨案遗址和列宁小学后,我被信念的力量深深震撼。我懂得了,信念就是坚守正义时毫不动摇,为了它可以牺牲一切乃至生命。正是根据地一所所简陋的列宁小学,传播了共产主义信仰,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心底的信念,让一批又一批革命志士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屈服,毅然决然从容赴死,鲜血洒遍了红田。正是他们,让这片土地变得庄严与厚重。
胸怀全局。大别山区,作为华中抗战的主战场和解放战争的最前线,始终是矛盾最尖锐、形势最复杂的地区。解放战争初期,李先念将军领导的中原军民,不顾个人安危,在敌人的重重围困下,断粮、缺衣,仍坚持斗争毫不退缩,完成了中央的战略部署。1947年,以红四方面军为班底的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在刘邓首长的率领下,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这些无一不体现着集体主义的光辉。大别山区的军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牺牲,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这是何等的眼界和胸怀!
团结一心。纵观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上下齐心、军民同心始终是胜利的根本保障。“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体现得淋漓尽致,母送子、妻送夫,家家户户都送亲人上前线,以至家家有军属、户户有烈属。军中有民、寓军于民,有这种团结一心的鱼水之情,又何愁反动派的强大。
勇当先锋。做事业要有开拓,要开拓就免不了有先锋。黄麻起义是长江以北最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是大别山区的军民在党八七会议精神的指导下主动请缨造就的,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奠定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初始基础。自此,鄂豫皖根据地成为了始终垂在敌人头顶的一把尖刀,让敌人坐卧不安。
在许世友将军故里,我看到了铁血将军的另一面,面对敌人时,他横刀立马;面对领袖、慈母时,我看到了最忠心的告白,听到了最真切的孝心。满墙的毛主席纪念章体现了许将军对领袖的怀念与深情,四跪慈母的故事令在场者无不动容。将军已故而凡心依旧,忠孝两全得美名长存。
漫步于大别山,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崇敬、感恩、立志、奋发之情满怀。“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的脉搏,更好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彰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