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抗心衰药物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体会
2018-11-05李云
李 云
(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中蒙医院,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027000)
心力衰竭是心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该疾病一般分为两大类,即急性心力衰竭以及慢性心理衰竭。对于该类疾病一般采取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但是根据大量数据显示,对于患者采取抗心衰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故很多临床医师开始尝试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效果较佳[1]。本院自2017年4月起对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常规抗心衰药物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其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7例,女37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9.61±4.61)岁,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有35例,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有59例。根据纽约协会的心功能分级,心功能为Ⅲ级的患者有72例,Ⅳ级的患者有22例。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治疗后需要进行利尿、强心、扩血管等药物进行治疗,随后给予所有患者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5391)药物进行治疗,药物初始计量为6.25 mg/次,2次/d,如果患者能够耐受,则需要每3 d增加1倍药物剂量,药物剂量为12.5~50.0 mg/d,需要连续治疗6周以上。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功能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的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等情况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的心率为(122±8)次/min,治疗6周后为(102±7)次/min,治疗前收缩压为(17.2±1.3)kPa,治疗6周后为(14.8±11.9)kPa,治疗前舒张压为(10.9±1.6)kPa,治疗6周后为(9.7±0.8)kPa,风心病患者治疗前的心率为(103±6)次/min,治疗6周后为(72±6)次/min,治疗前收缩压为(14.9±1.5)kPa,治疗6周后为(14.2±1.1)kPa,治疗前舒张压为(12.2±1.4)kPa,治疗6周后为(10.5±0.9)kPa,故患者治疗后的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
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
3 讨 论
在传统的临床医学认为[2],β受体阻滞剂血流动力学障碍出现加重的情况,因此禁止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患者之中。但是经过大量学者以及专家的研究发现,这种理论是不正确的,需要进行改正。经过大量文献显示[3],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为由于心脏受体功能失调,心力衰竭的患者的心功能出现降低的情况,β受体阻滞剂可以使得心肌的β受体数目上调,从而恢复β受体恢复正常的敏感性。增强患者的心肌收缩力,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本文就常规抗心衰药物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功能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常规抗心衰药物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