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版照相机琐谈(10)德国DR LÜTTKE-ARNDT WANDSBER和法国COMPOIR两款9×12cm玻璃干版折叠式照相机
2018-11-05图文雨晨倩
图文|雨晨倩
从小孔成像的光学原理到照相机的发明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最初的照相机是木制的方箱式结构,体积大,机身上安装的是黄铜镜头,孔径很小,镜头没有光圈和快门,底片的曝光用镜头盖的开合进行十几分钟的曝光。
随着感光材料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感光度不断提高,底片的曝光时间终于可以控制在1秒钟的范围内,此时摄影的普及和大众化才真正成为现实和可能。
此后,形式多样、使用操作简便、制作精美、价格低廉的简易照相机和普及型照相机开始大量的推向市场并受到摄影爱好者的广泛欢迎。
这种简易照相机和普及型照相机结构简单,一学就会,不需调焦、固定光圈和固定快门速度,镜头结构大多为单片或两片,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
经过不断地改进,在普及型的相机上有的又增加了三档或四档的圆形固定式可调整的光圈,使相机的拍摄功能有所扩大和提高。
在形式多样的简易相机和普及型相机中,最受摄影爱好者欢迎和影响力最大的是美国伊斯曼·柯达相机公司早期推向市场的布朗尼方盒式简易照相机(BROWNIE CAMERA)。
图1 柯达布朗尼No.2A B型方盒式相机
图2
图1为柯达布朗尼No.2A B型方盒式相机,该机的后背上开有计数红窗,并在饰皮上压印有No.2A BROWNIE USE FILM No.116标识,提示该机使用柯达116型胶卷。
该机可分成盒体和镜头、机身两部分(图2),金属薄板制作的机身上刻印有No.2A BROWNIE CAMERA和1916年所获两项专利。
该机的快门速度为T、B、Ⅰ(1/50s)三档,光圈分大、中、小三个不同直径的圆孔。大圆孔相当于F11光圈,中等圆孔相当于F16光圈,小圆孔相当于F22光圈。
光圈的调节可通过从机顶向下伸向镜头前面的、带有三个上述圆孔的金属条进行(图3)。金属条的最下面是最小的圆孔F22,向下压金属条可看到中等圆孔F16,继续向下压可看到最大的圆孔F11。圆孔之间都有明确的定位。
此外,美国的伊斯曼·柯达公司在早期推出的另一种广受摄影爱好者欢迎的普及型相机,就是有名的衣袋式折叠照相机(FOLDIN POCKET KODAK)。
这种类型的普及型照相机,品牌、品种、型号很多,画幅尺寸也非常丰富。这其中,使用柯达620胶卷的零号鹰眼折叠式照相机No.0 KODAK H-E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图4)。
图3 机顶伸向镜头前面的金属条和金属条上的最小圆孔
图4 柯达No.0鹰眼折叠式照相机
图5 相机前盖板上的标牌
图6 镜头外观
图7 镜头下面缺口位置显示的圆孔数字
图8 德国DR LÜTTKE-ARNDT WANDSBER 9×12cm普及型玻璃干版折叠式照相机
该机使用柯达620型胶卷,前盖板上的标牌标识为SiX-20 FOLDING HAWK EYE MADE IN U.S.A.BY EASTMAN KODAK CO. ROCHESTER.N.Y.,表明该机为620型折叠式鹰眼相机,由美国纽约罗切斯特伊斯曼柯达公司制造。
相机的镜头面板上刻印有No.0 KODAL标识。该机的快门只有T、Ⅰ(1/50s)两档,T门为常开档,Ⅰ为1/50s档。
该机镜头前镜片,只是一个玻璃片,并不是镜头,相当于UV镜,镜头在它的后面。
该机的光圈为设在镜头前面的带有4个不同直径圆孔和可调节的金属大圆盘上。旋转这个金属圆盘,就可在镜头前出现这4个不同直径圆孔的光圈。圆孔与圆孔之间都有明确的定位,按圆孔直径的大小,分成1、2、3、4档。
数字1档为最大圆孔,相当于光圈F11;其次为2档圆孔,相当于光圈F16;3档圆孔相当于光圈F22;4档为最小的圆孔,相当于光圈F32。
1、2、3、4档数字刻在旋转金属大圆盘的边缘上,在镜头下面的缺口位置可看到相应的数字。用手拨动数字下面的金属圆盘,就可以依次看到1、2、3、4这4个数字和镜头内对应的圆孔光圈大小(图7)。
该机的镜头为2片2组,超焦距设计,因此拍摄时不需要调焦,就可以获得从最近的2m~∞都清晰的影像。
历史上,许多重要的照相机品牌和名牌相机由于受到摄影人的欢迎,生产了很长的时间并形成了系列,主要也是源于早期的普及型原始版或Ⅰ型相机。这些原始版或Ⅰ型相机,凭借画幅尺寸、使用携带方便、镜头的素质、制作的工艺水平、外观造型以及价格上的优势,得到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认可,因此得到了长久的发展。
历史上这些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携带方便,物美价廉的简易相机和普及型相机曾对摄影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上,许多早期的知名摄影家和职业摄影师都是在青少年时期使用这种照相机起步,从而走上了摄影的“不归路”而终其一生。
因此,对早期的简易相机和普及型相机实物的分析研究就可以看到,它们对世界摄影史和照相机的发展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所介绍的两款早期9×12cm玻璃干版相机,一款为德国生产的普及型9×12cm玻璃干版相机,另一款为法国早期生产的9×12cm高档玻璃干版相机。
德国DR LÜTTKE-ARNDT WANDSBER 9×12cm普及型玻璃干版折叠式照相机
该机整体用优质木料制作,外贴黑色饰皮,重量很轻,折叠后的外形尺寸为155mm(高)×120mm(宽)×55mm(厚)。机身左侧设有手提带,手提皮带上压印有DR LÜTTE-ARNDT WANDSBER标识,全机也只有这一处标识,其它地方未见任何标识(图8)。机身底部和右侧各设一个三脚架螺丝孔。
该机安装有早期的红色皮腔,皮腔没有双倍伸长的功能,该机的前面板也没有设置调焦装置,因此该机没有微距摄影的功能,这样可以降低一些生产成本。
按住机顶的前盖板开启钮,前盖板被弹开(图9),将前盖板扳成与机身呈90°时,前盖板可被机身两侧的金属支撑杆自动锁定。
前盖板上镶有用优质木料经过抛光处理的棕红色面板,十分美观。前盖板上设有宽度为20mm、长为140mm的金属滑道,滑道右侧设有一个做工精致的拍摄距离标尺(图10)。白色的距离标尺上标有2、5、10三个数字,在数字10前面一点标有S字样。
经实测观查,这3个数字表示拍摄距离,镜头拉至2字,可看到2米处清晰的影像;镜头在5字时,可看到5米处的清晰影像;镜头在标尺上的S和10时,可看到远处十分清晰的影像。
在镜头底部的金属滑道槽上,设有一个小拉手,用手拉此小拉手,可把镜头沿滑道拉至距离标尺的位置。滑道左侧的旁边设有该机的距离指针,用手拉动镜头下面的拉手使指针对准距离标尺上的数字,就可以完成对焦,将小拉手向左旋转,可将镜头固定在滑道上,十分稳定。
该机在镜头的上方设有一个做工精致的小型单反取景器,取景器为宽一字形,有利于取景构图(图11)。取景器可以旋转90°,宽一字形取景屏同样也可以旋转90°,方便横幅画面的取景。
图9 相机前盖板
图10 拍摄距离标尺
图11 小型单反取景器
图12 相机的镜头
图13 打开E门看到的镜头
图14 镜头的后镜组
图15 柯达No.0鹰眼相机的后镜组
图16 相机后部的毛玻璃对焦屏
图17 抽出毛玻璃对焦屏的后部
图18 木制干版底片盒
图19 普及型相机
图20 法国COMPOIR玻璃干版相机折叠后的外观
图21 相机的后部外观
这台德国9×12cm普及型玻璃干版折叠式相机的最大特点和标志是它的镜头外观结构上的设计,它与上述的普及型柯达布朗尼和柯达No.0鹰眼相机的设计原理基本相同,其光圈都是采用不同直径的圆孔作为镜头的固定光圈。
图12为该机的镜头。可看到,在金黄色的快门面板上,有一个固定可旋转的黑色大圆盘,大圆盘上开有4个不同直径的圆孔,这4个圆孔就是相机的4个光圈。4个圆孔从大到小分别为F11、F16、F22、F32四档光圈,拍摄时需要哪档光圈,就可以将那个圆孔旋转到镜头的前面,圆孔与圆孔之间都有明确的定位。
该机的快门设有E、Z、M三档。E档相当T门(常开),Z档相当于B门,M档为1/50s的快门速度档。在拍摄前需给快门上弦,上弦小扳手设在镜头的左上方,镜头的右上方为快门释放扳手和气动快门释放机构。实际操作表明,无论是手动释放还是用气球气动释放,快门还都能正常工作。
当我们面对相机时,却看不到镜头,因为相机的快门设在了镜头的前面。因此,只有打开E门(T门),才能看见镜头的镜片。
图13为将光圈调至最大,打开E门看到的镜头。可见该机前镜组的镜片很小,直径只有10mm左右;而该机的后镜组镜片的直径却很大(图14),实测为25mm。
在普及型的照相机上,广泛采用超焦距镜头的设计原理,其特点是前组镜片的直径很小,而后镜组的镜片直径较大。
本文开头介绍的两款柯达普及型相机的镜头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图15为柯达No.0鹰眼相机的后镜组外观,它的前镜组镜片仅为7mm左右,而后镜组的镜片直径达18mm。
相机的后部设有毛玻璃对焦屏(图16),打开E门(T门),镜头圆孔调至最大,把镜头拉至距离标尺的S位置,在毛玻璃对焦屏上,可以看到远处十分清晰的影像。打开机顶的毛玻璃屏的锁定,向上可抽出这个毛玻璃屏(图17)。
实测的该机画幅尺寸为88mm×115mm,比名义画幅尺寸9cm×12cm略小一些。该机使用早期的木制玻璃干版底片盒(图18),每个底片盒的两面可各装一块9×12cm玻璃干版底片。
从所述的情况可以看到,这台德国早期生产的普及型9×12cm玻璃干版折叠式相机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结构简单实用。相机做工精细、精致,所有的金属部件都进行了电镀处理,质量上乘,至今没有一点锈蚀。紫红色的抛光前盖板和红色的皮腔以及镜头的外观造型,使得这台干版相机十分美观、豪华、典雅,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该机很新、品相很好。
资料显示,1898年由德国第一批相机制造商之一R·阿格纳博士生产的相机是向普通大众推出的普及型相机(图19),该机的外观和镜头的结构外观与本文上述的这款德国9×12cm干版相机大同小异,因此本文这台德国9×12cm普及型玻璃干版相机也应该是1898年前后生产的产品。
法国COMPOIR 9×12cm木制玻璃干版折叠式照相机
法国COMPOIR玻璃干版相机采用优质木料制作,榫卯结构、黄铜包角,制作规整,至今没有一点走形(图20)。该机上的所有金属部件均用黄铜制作,加工精细。相机折叠后的外形尺寸为200mm(高)×160mm(宽)×110mm(厚)(不包括镜头)。
相机机顶设有手提梁,前面板的上部有一个金属标牌,标牌上刻印有COMPOIR PARIS标识。标牌的下面设有两个较大的旋钮,中间的旋钮可使镜头板上下移动一定的距离。镜头板上安装有该机的镜后布帘快门,布帘快门的前面可安装该机的镜头,镜头板连同布帘快门和镜头,可从机身上一起卸下。
机身后部可移动的尾板上,设有该机三脚架的螺丝孔(图21)。打开机身两侧上部的两个挂钩,可将机身后部的盖板放平并与机身呈90°,此时可将后盖板上可移动的尾板推入机身的底部,将该机的后盖板锁定(图22)。
相机后盖板的两侧,分别设有长度为175mm的铜条,每根铜条上,从前部到后部分别开有三对4个插孔。该机的机身设在前面板与后盖板的中间,木制机身的厚度为35mm,机身的底部设有与后盖板铜条上插孔相对应的4个插销。
将机身向后拉至第一组4个插孔的位置,使机身底部的4个插销对准插孔后再向右移,即可将机身固定住。此时可打开布帘快门的T门,光圈开至最大,在机身后背的毛玻璃屏上看到远处十分清晰的影像。图24为第一组的4个插孔距镜头的距离位置,实测的距离为140mm,这表明,该机镜头的焦距为140mm。
将机身继续向后拉至第二组4个插孔并将机身固定,此时后背毛玻璃屏距离镜头实测为190mm,图25为第二组4个插孔距镜头的位置,此时该机拍摄的最近距离实测为0.5米左右。
将机身向后拉至第三组4个插孔后,实测的后背毛玻璃屏距镜头的距离达到260mm,此时拍摄的最近距离实测为350mm左右,图26为第三组4个插孔距离镜头的位置。
图22 锁定后盖板的尾板
图23 相机后盖板
图24 第一组的4个插孔距镜头的距离位置
图25 第二组4个插孔距镜头的位置
图26 第三组4个插孔距离镜头的位置
图27 调焦钮
图28 机身的右侧面
图29 旋转90°后进行横向画面的拍摄
图30 竖向画面构图的毛玻璃屏
图31 相机后部外观
图32 木制的底片盒
图33 从机身上卸下的布帘快门木盒
图34 快门速度调节盘
图35 布帘快门控制机构
图36 布帘快门的T门状态
图37 内部结构
图38 相机镜头
图39 摄影包
该机在三组固定距离的位置上还可以进行精确的调焦,图27为设在后盖板前端两侧的调焦钮。左手、右手均可以调焦,右侧的调焦钮可以自锁。
相机机身的右侧面同样分布有4个插销,这4个插销与机身底部的4个插销的分布状态完全一样(图28)。
为了方便竖向和横向构图的拍摄,该机的机身连同皮腔可以旋转90°(图29、图30)。
拨开毛玻璃屏的右侧锁钮,打开毛玻璃屏,可看到该机后部的外观(图31)。实测的该机画幅尺寸为82mm×110mm,比名义画幅尺寸小一些。
图32为该机使用的木制的底片盒,底片盒内装有一片未拍摄已曝光的9×12cm玻璃干版。
这台法国COMPOIR 9×12cm玻璃干版相机除了安装有可旋转90°的机身后背和超长的皮腔外,还安装有早期的镜后布帘快门,这在当时也是非常先进的。
该机安装的镜后布帘快门,可以实现8档的快门速度,即T、B、1/15s、1/30s、1/45s、1/50s、1/75s、1/90s。木制的布帘快门盒体的外形尺寸为90mm(长)×85mm(宽)×22mm(厚),盒体被固定在一块面板上,可从机身上卸下(图33)。
布帘快门木盒的一侧设置了快门速度调节盘(图34),另一侧是布帘快门控制机构(图35),布帘快门的释放可以手控操作或使用专用的快门线。
在布帘快门控制机构的一侧,设有给布帘快门上弦的拉线,用手向外拉此拉线直到听到响声停止拉动,此时布帘快门被打开,形成T门(图36),可以取景、对焦、构图。如果拨动快门释放杆,布帘快门可立即返回,形成B门。如果在T门状态时,继续向外拉动线绳并听到响声,即可给快门上弦,拨动快门释放杆,可使快门按调整好的布帘快门速度进行释放,对底片进行曝光。
图37为卸下布帘快门的木盖板看到的内部结构。可看到这种布帘快门的结构为两轴方式,分前帘和后帘,前后帘之间有隔空,形成T门。这个布帘快门保存的十分完好,布帘很平整,仍能正常工作。
相机的镜头用黄铜制作,加工精细、精致(图38)。镜头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一定的距离,镜头上除了有光圈的标识外,没有其它任何的标识,这也是早期铜镜头的特点之一。镜头的光圈范围F8、F11、F16、F22、F32、F44共6档,镜头实测的焦距为F140mm。
相机不使用时,可把镜头从机身上卸下,放在一个用纯牛皮缝制的镜头盒内。该机的机身、卸下的镜头皮盒和两个木制的底片盒都可以放入一个绿色的专用摄影包内(图39)。
以上所介绍的德国和法国两款早期生产的9×12cm玻璃干版相机的结构和特点,不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两款相机的设计理念和风格也完全不同。这不但可反映出当时欧洲的一些知名相机公司和相机厂的设计思想非常活跃,而且说明画幅尺寸9×12cm的相机是非常受欢迎的机种。
综上所述,从以上介绍的德国和法国两款9×12cm玻璃干版折叠相机的结构、特点可以看到,照相机由最初的没有光圈,发展为只有几档固定的可调光圈圆孔,直到发展成多叶片的可连续调整的成熟光圈结构;相机的快门,由最初的用镜头盖的开合进行曝光,发展到能有1档或几档的简单的机械式快门结构,最后发展成完善的全速机械式快门和先进的布帘式快门结构的发展过程。
与此同时,照相机的镜头发展与进步,资料和实物都显示出,到1900年前后,照相机的镜头设计和制造加工也基本成熟,并出现了一些值得收藏的历史名镜。
为了深入的研究世界摄影史和照相机的发展史,用这些早期的相机快门和镜头进行实拍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