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问不明,不探不清

2018-11-04甘广洲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4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导学审题

甘广洲

作为一线教师,我深知大多数学生对高考作文的那种复杂的感情,爱之不能,避之不能。我们的新课标指出的是,教师要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这个表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本来表达好对于很多人来说已属不易,在写之前还要观察、思维、想象,可见真是难上加难。然而,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近些年来,我们的高考作文的审题难度似乎还在加大,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高考后媒体关于学生对作文难度的抱怨中可以感受到。在这种命题形势下,可以说,学生畏惧的不是高考作文的本身,而是作文审题立意是否正确,因为这直接关乎到他们的作文能否拿到“保险分”。

鉴于此,我们就能理解我们的一线教师为何那么不厌其烦地强调作文的审题立意了。我们为学生们精心准备了一系列审题立意的方法,诸如提炼中心法、抓关键词句法、辨明关系法等等。但是,实际效果如何呢?到具体写作训练时,学生又似乎回到了可怕的原点。“你讲的方法我都记住了,但我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能将纷繁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清晰化,以便学生理解接受。所以,此刻我们思考的不应是简单方法的灌输,而是提高审题立意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及操作的有效性。问题导学模式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笔者正是想从这个角度谈谈自己浅陋的看法。

一、模式探究

“问题导学”模式在当下比较流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那么什么是“问题导学”?所谓“问题导学”,就是通过教育者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其理论依据是基于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和发现法、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教学活动紧紧围绕问题展开,由问题开始,不断探究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最后促成问题的解决。

二、操作性探究

眼下的高考作文的命题,材料作文占有压倒性的优势,而材料作文又无外乎以下两种形式:传统的观点立意类的作文题(含漫画作文)和时下比较时尚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以问题为导向,就审题立意而言,它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在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问题为抓手,不断生发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问清材料事实,问明情感倾向,问准写作角度,化繁为简,就能轻松越过审题立意这道门槛。

三、“問题导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的教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贴近学生实际,并能促成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问题导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而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首先,“问题导学”模式,有助于营造自主课堂。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位学生都有自我成就的欲望。“问题导学”模式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的课堂,学生明白自己会做什么,能做什么,要做什么,不会做的可以通过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来达成,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求知欲将自觉转化成一种内驱力,从而达到要学、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

其次,“问题导学”模式,有助于构建和谐课堂。“问题导学”模式有效促成了课堂角色的转变,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满堂灌。新课标倡导的“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主体”的理念将落地生根,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科学的、有层次的设问,可以让更多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功欲,从而营造了一种在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

最后,“问题导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自主的课堂、和谐的课堂,一定能有效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教师循循善诱,学生们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且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导学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我是小导游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