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死在编制里,活在焦虑中

2018-11-03曾颖

文苑 2018年9期
关键词:环卫工人清洁工户口

文 / 曾颖

某日,哈尔滨市448名面向全国招聘的事业编制环卫工人正式走上清扫保洁作业的一线岗位。本次公开招聘共引来1万余人报名,参考的7186人中,拥有本科学历的2954人,占41.11%;29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录取的448名环卫工人中共有7名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名落孙山。一位硕士落榜者表示不会轻言放弃,宣称:“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

我绝无看轻环卫工人的意思,也无意抹煞他们工作的重要性,更不是说提升环卫工人的文化素质和技术含量不重要。为了城市的整洁,他们起早贪黑努力工作,既苦且累,而且有较大的危险性。我们在看他们时,必须带着崇敬和感恩的心情。

但是,崇敬与感恩之心无法遮掩的事实是,环卫工作岗位的技术需求和文化含量,确实并不特别需要经过长达20年苦学的研究生那么高的标准。一个读了20年书,已不算年轻的年轻人,怀着一副“必死”的心态要撞进“编制”的场面,背后潜藏的台词,确实给人惊心的感觉——这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这里面,既有高等教育泡沫化,发水式的扩张造成的膨化型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泛滥的问题,也有社会提供的岗位紧张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但最显著的问题,是人们心中深深的不安全感,使大家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异。那位发出“要死在编制里”豪言的研究生,目前正在干着的工作,是月薪4000元左右的媒体工作。但他为什么向往每月扣除各种杂费之后只有1500元的环卫工呢?答案只有一个,这个职业稳定,有安全感,可以把户口落到城市。户口的差异带来的是就业、福利、教育等一系列社会保障的不同,是很多人做这种选择的重要原因。

人们渴望的,是寻找一个稳定而有安全感的工作。而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到公考和事业编制上来。

虽然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工作也各有亲历之后才知道的艰难和苦楚,但不能不承认的是,它确实是当下中国唯一没有打破的“铁饭碗”,这也是人们趋之若鹜的原因。数万人报一个岗位,早不是新闻。几十个研究生争当清洁工,可谓是把这种愿望,推向了一个极端的地步。试想,如果这次清洁工招聘,没有“事业编制”这个前提,会有什么效果?它至多能吸引一些在职场找不到工作的中老年人,连年轻一点的,恐怕都难以吸引。这才是当下中国多数城市环卫工作的真实状况——超低的工资,超大的工作强度,脏乱及不安全的工作环境,使很多人视之为畏途。而一旦在这项工作前面,加个“编制”,其场面就发生了惊天的大逆转。这种状况,究竟是说明“编制”太有魅力,还是此前亏欠环卫工人太多?

哈尔滨为环卫工人解决“编制”问题,确实算是一件有意义的尝试,能吸引各种高素质人群参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一遇“编制”,石头都会变成金子,扫地工作立马被大学生甚至硕士生抢着干,并有人立下死志要为之奋斗的场景,真的就是正常的状态么?

猜你喜欢

环卫工人清洁工户口
忙碌的清洁工
跟踪导练(五)(4)
给失管无名道路上“户口”
我们是城乡的美容师
——献给第二十六个环卫工人节
环境清洁工
户口
海港清洁工
八类无户籍人员可登记户口
北京户口的适龄儿童也可在京享受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