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山上的“黄金叶”
2018-11-02蒋筱青王甘君
蒋筱青 王甘君
在成都市人民南路,蒋礼家以“纳溪特早茶”为主打产品的茶叶店正在营业。而在距离成都市300多公里的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蒋礼的父亲、55岁的蒋仕华正在打理自家的90多亩茶园,为茶叶店准备着明年的新茶。
自从2000年开始种植“纳溪特早茶”,蒋礼家已经成为村上的种茶大户。凭借着“纳溪特早茶”的品质与口碑,去年蒋礼家的茶叶店年销售额达到100多万元。
蒋礼家的致富故事,在梅岭村并非个例。如今,村民人数达2800多人的梅岭村,种植有乌牛早、平阳特早、福鼎、福选、黄金芽等优质特早茶1万余亩,茶叶年产量达2000余吨,特早茶产值达8000多万元,人均茶叶年收入达7000余元。特早茶种植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受益,一片片茶叶已经成为村民致富的“黄金叶”。
茶有品质气自华
泸州纳溪自古以来就是茶树原产地之一,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国家高级评茶师、泸州市茶叶协会副会长官国柱在《那溪那山那茶》一书中提道,“宋代《茶叶通史》和黄庭坚《煎茶赋》中有‘泸州纳溪梅岭茶之句”“《中国名茶志》中宋代名茶中有‘纳溪梅岭茶曾为贡茶的记载”。其中提到的“纳溪梅岭茶”,就是现在纳溪区所在的梅岭山脉一带生产的茶叶。
沿着历史的痕迹,“纳溪特早茶”折射出了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深厚底蕴。“纳溪特早茶”的“前生”如此辉煌,“今生”又如何呢?
纳溪区地处四川盆地南麓,属于丘陵山区,海拔230至963米,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拥有适宜的气候环境和肥沃的丘陵土壤,是同纬度优质产茶区里最早能提供鲜茶采摘的地区,比全国早茶早上市40多天,即便是近邻宜宾,也要比其晚上市7天左右。不仅“早”,“纳溪特早茶”还有“优、香、鲜”的特点,在茶产品市场上竞争优势十分明显。梅岭村正好位于护国镇北部的梅岭山脉,海拔400至650米,是“纳溪特早茶”种植的不二之地。
虽然有“天然优势”,但在过去,梅岭村的茶叶以村民散种为主,茶树品种和种植技术等较为滞后,阻碍了茶产业的发展壮大。但如今,在纳溪区政府的支持下,梅岭村建起了特早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150亩,年繁育茶苗3500多万株,并引进茶企业4家,形成了集茶苗繁育、茶叶种植、名优茶加工于一体的产业模式。
此外,政府邀请诸多茶专家学者参与“纳溪特早茶”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种植研究,大大提升了特早茶的生态化有机栽种,改善了生产环境,提高了产品质量,变“低质茶园”为“优质茶园”。
通过发展“纳溪特早茶”,纳溪区已获得多项荣誉——“中国特早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还被农业部评为南亚热带名优早茶基地,并入选全省20个茶叶重点县(区)之一。每逢春季茶收开园,“纳溪特早茶”都受到浙江、安徽、河南、重庆等地商客争相购买。
山中精制早茶来
在浙江等地,“纳溪特早茶”很有市场。得益于“早”与“优”的优势,去年四川凤岭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纳溪特早茶”年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元。公司董事长周世庆说:“纳溪梅岭是地球同纬度盛产中国早茶的地方,对于顾客而言,他们收到的是最早的茶,品到的是最鲜的茶汁,这是竞争优势。但如何提升茶叶附加值和市场影响力?如何促进企业和茶农增收?这就要大力发展茶叶加工。”
周世庆以前做煤炭生意,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他带着自己的“制茶梦”来到了梅岭村。周世庆与他的公司的到来,在村民看来既疑虑又期待:“这个没做过茶业生产的老板能行吗?”“公司能带领村上发展好茶产业吗?”
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周世庆的确栽了不少跟头。但不懂就要学,向书本学、跟茶农学、请专家讲……几年下来,周世庆的公司步入了正轨,打消了村民的疑虑。如今,公司在梅岭村建起了良种茶树繁育基地、制茶车间、茶庄以及观光采摘园,还有自己的营销部门,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
“公司根据土地质量以每亩260元到600元的价格流转村民土地发展早茶种植,并吸纳村上劳动力来公司务工,茶农的茶叶也会以不错的价格收购到公司。”周世庆介绍说,“公司传承传统的制茶工艺,清洁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现在随着公司茶叶加工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对村民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他们科学有效地种茶、制茶,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
为生产更优质的特早茶,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公司的良种繁育基地在优质茶苗提供上下足了功夫:“母本园”为茶树品种改良换代提供优质的扦插枝条;“良种茶苗繁育园”提供无性系茶苗;“品比园”引进优良茶树品种进行比较,选出适合梅岭村栽种的优质、高产茶种。
村上有了产业链完整的茶企业后,一些种茶大户也尝试起茶叶的加工销售,蒋礼家便是如此。从茶叶种植、加工到销售,蒋礼家全程把控,由单一的鲜茶采卖发展到深度加工与包装销售,这为他家带来了更多收益。
如今,在政府和引进企业的带动下,在茶农的努力下,茶产业已发展成为梅岭村的支柱产业。
以茶为媒融业态
每年春季采茶季节,梅岭村游人如织:在茶园体验采茶,在制茶车间学习制茶,在茶庄品茶香、学茶道,在农家乐品味当地美食,在丘陵低地的鱼塘垂钓……
41岁的梅岭村村民石顺玲说:“来村里的游客多了,村子人气旺了,小村子成了大世界。我的80多亩茶园还能给游客提供采茶体验,我还打算发展农家乐,让游客尝尝我们村的美食。”
“凡能产茶之地,皆是生态复合资源之地。”“纳溪特早茶”种植区地处北纬30度的世界丰产物源区,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等有利條件,促成了纳溪区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植被生态、文化生态等多种资源聚集,这为“茶旅融合”等新业态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纳溪区委、区政府深入挖掘“纳溪特早茶”的人文历史内涵,以茶为媒,整合利用农林文旅等复合资源,打造全域综合产业链条。当前,纳溪区正在建设“中国纳溪·湿地茶谷”,并已连续六年承办“四川省茶叶开采活动周”,带动了旅游、交通、商贸物流等实现综合效益近40亿元。
接下来,纳溪区计划建成具有高产优质功能、生态功能、旅游观光功能、茶文化体验功能的高效现代特早茶基地32万亩(包括有机茶基地6万亩、绿色食品茶基地26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2.1万吨,茶业综合产值55亿元。到2020年,计划实现茶叶总产量突破2.5万吨、茶业综合产值实现100亿元的目标。(责编:冯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