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你的孤独
2018-11-02鲍树银
鲍树银
夏和表姐聊天,表姐提到夏在公众号上写的东西,说:“写那些酸溜溜的文章,不就是装文艺吗?”表姐以前也爱分享一些“文艺”的书评,可是自从她结婚有了小孩后,就只见她晒娃了。夏右手攥着筷子,不知该说什么,指节因为用力有点发白。谁也不懂夏在想什么,最后夏左手拿起饮料喝了喝,这个话题就过去了。几个舅舅一直反对她读文科,家里的哥哥姐姐也都是读理科的,只有夏一意孤行,一直很不合群。
夏的妈妈经常生病住院,爸爸一直在外面工作,她的眼睛透着深深的孤独。小时候,她无聊就拉着晾衣绳走来走去,从最左边走到最右边,还常和院子里的小花小树说话,就这样一个人耗着童年,她也曾因此埋怨过妈妈。后来稍微大点,有了同学也不善相处,有时触角勇敢向外伸,但一受挫,心里就敏感得翻江倒海,最后只能一言不发。
一位朋友向夏推荐了一本讲绘画的书,对于达·芬奇画的《岩间圣母》,作者解读说:“这幅画描绘了耶稣作为预言者如何孤独地降临人世,就连玩耍的场所也不得不选择在画中的悬崖边上,一生如履薄冰的故事。我感觉,这正是在暗示那个孤独的孩子就是画家自己。”达·芬奇生为庶子,性格乖僻,命途多舛,这幅画上还有圣母和养母天使,达·芬奇心中的江流都倾泻在其中,耶稣的孤独也透在眉眼嘴角,他身后就是万丈悬崖。夏看着这幅画时,眼睛便怎么也移不开了。
在心理老师的推荐下,夏学习了弗洛伊德的理论,慢慢了解了自己的内心。夏一直深受困扰的是心里总是有个声音在告诉她,你要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别人才更喜欢你。而面对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夏总是先否定自己。就像弗洛伊德说的“超我”一般,夏每次失败都会在心里责骂自己,结果她越来越没信心,越来越沉闷自囿。但夏不敢承认自己孤独,她总是装作无事发生,可每次做错了什么,又会因为自卑而变本加厉地压抑自己,责备自己。人被压制得太严重,就容易崩溃,夏不知道自己怎么融入身边的圈子,不知道怎么做才合适。
夏发现自己一直在抗拒的是真正的自己,可这种抗拒源于何处?
很久以后,夏终于明白,这种抗拒源于内心对他人的拒绝,因为从小孤独,所以拒绝敞开心扉;因为不与人交流,所以得不到认可。“为什么不去接受和面对自己的本性呢?先体谅自己,认清自己本来的样子,然后再试着与他人交流。”夏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夏坐了一个半小时的地铁去到城市的另一端看爸爸妈妈,妈妈一直说想她,可是夏却一直推托说自己很忙。妈妈做的饭还是那么不合胃口,夏却笑得很开心。临走时,妈妈送她上车,叮嘱了司机师傅一句又一句,夏在车上安静地望着妈妈站在原地跟她告别。
夏想通了,她觉得既然自己喜欢研究文学,那就好好读下去;喜欢写东西,就继续写下去;不擅长社交,也不要苛责自己。她在学校里认真转了一圈,学校里弥漫的香气原来是合欢花的味道,她心想,回去一定要告诉舍友。
夏開始和身边的人交流,从过去压抑动荡的人生中走出来,一步步往前走。夏想起曾经失眠了半个月,最后红着眼睛灌下一杯豆浆迈进考场;曾经在报告厅演讲,中途忘词,最后驼着背踩着高跟鞋无奈地回宿舍;曾经和父母吵架,最后自己一个人在公园的凉亭吹了一晚的风。这些略显尴尬的经历,正是她努力与世界交流的点滴。夏不知道,21岁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但她夏期待着未来,也慢慢地感受着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