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力争打造服务贸易区开放新高地
2018-11-02孙鑫
孙鑫
近年来,上海服务贸易发展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上海在服务贸易领域率先开展制度创新,探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并编制印发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施办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和负面清单)。10月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吴清副市长及多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
负面清单缩短 开放力度增强
实施办法是全国第一部确定以负面清单模式对服务贸易进行管理的地方政府文件,负面清单是全国第一张服务贸易领域的负面清单,实施办法和负面清单的发布实施标志着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建立。下一步,本市将不断增强政策法规的透明度,不断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度,争取在自贸试验区率先出台一批跨境服务贸易扩大开放举措,打造服务贸易开放新高地。
从外商投资的角度来看,在2013年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里面有190项,到今年的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减少到45项,负面清单大大缩短,开放力度大大增强。就服务业来说,商贸服务业等领域的外商投资开放度最大。“特别管理措施”主要涉及自然人流动和跨境交付,对境外消费的限制最少。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领域都已经实现了较高的开放度,逐步融入了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
服务贸易一般被划分为四种模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的流动。这次着力于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流动三种模式,目的是进一步推动自贸试验区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行压力测试。“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旅游服务、教育服务、电信服务、专业服务等,以及对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质等领域的开放、创新进行研究,争取更高程度的开放。”吴清副市长说。
顺应国际趋势 对照国际最高标准
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无论是双边协定还是多边协定,都出现了以负面清单的形式列出服务贸易当中的不符措施。比如,在中澳自贸区协定中,澳方对服务贸易和投资的承诺采用的就是负面清单形式,又比如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日本、新加坡、新西兰、智利等国已经以负面清单的形式列出服务贸易领域的不符措施。“所以,上海自贸区率先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出台负面清单顺应了国际发展趋势,也对照国际上最高标准,进一步体现了更加充分的压力测试。”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介绍道。当然,负面清单和国际上双边和多边的协定有些不同,后者是国与国之间签订的談判内容,前者是自主改、大胆试、自己主动对外开放的负面清单,是改革服务贸易当中的管理体制。另外,国际上谈判当中所使用的负面清单主要是表述型的负面清单,这次的负面清单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编制,更加透明,更具备可操作性。
多举措推动服务贸易走出去引进来
上海在体制机制上率全国之先,由分管市领导成立服务贸易联席会议,有几十个市政府的相关委办部门参加,并建立了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机制,把市区联动发展和考核评价纳入到服务贸易联席会议机制。同时,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纳入到服务贸易联动机制里。
为了推动服务贸易发展,除了跨境服务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本市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也出台了很多措施,包括政策措施、环境营造、培育计划,希望打造200家高端化、国际化,具有一定品牌和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品牌企业。同时,根据各区的定位和发展特点,在不同区推动建设金融、文化、数字发展等特色服务贸易示范区。打造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公共服务贸易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和服务贸易走出去提供相应服务。推进数字贸易、技术贸易、文化贸易、旅游服务、专业服务等重点领域当中的数字化服务。
另外,在生物医药研发,特别是生物医药外包研发方面进一步出台措施,推动生物医药研发的便利和开放,把科创和自贸区、服务贸易结合起来,推动本市服务贸易在走出去、引进来、技术更新方面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