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比赛中业余选手的运动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8-11-02胡超孔繁祎
胡超 孔繁祎
马拉松运动集竞技性、大众性、休闲性为一体。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马拉松运动的普及程度逐步提升,参与群体日益扩大,业余马拉松参赛者数量呈现出直线上升趋势。2017年是我国马拉松运动稳步发展的一年,列入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赛事共有228场,越野赛的赛事场次也有显著提高;同时,接力赛、行业赛事、女性专属赛事的出现,更是促进了马拉松运动多元化的发展。在12月6、7日召开的2017全国田径工作会议暨中国田径协会年会上,中国田径协会主席段世杰认为“要加强对马拉松运动的研究、服务和管理,他表示,马拉松的发展与推广需要从文明标志、世界语言、城市定位、交流平台、健身手段、工作抓手、产业源泉、教育载体几大方面入手。可以说,马拉松运动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刻认识马拉松运动的本质特点和社会功能,主动把马拉松运动事业纳入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党的事业中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文化自觉为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然而,近年来群众性马拉松赛事的成功推广和举办,除了促进马拉松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以外,业余选手在赛中出现猝死和伤病的消息时常抢占网络新闻的头条。不少专家以“科学运动”的理念和角度为出发点,运用国际上流行的健康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测评对运动选手自身体质的状况进行评估,从而衡量运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但这仅仅是针对马拉松运动降低运动风险的一种前提性措施,不能完全保证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的绝对安全。况且这种预防措施在业余参赛选手中的普及度、可操作性及落实效果的可控性都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业余爱好者对自身体质及科学运动理念的掌握和把控上没有形成重要意识。
其实,从运动有利于健康的角度来讲,要尽量降低运动风险。运动风险因素包括运动员自身状况、场地内外环境、比赛组织管理和运动中危机处理等方面;运动风险的种类也主要指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等,其种类不同,原因也不相同;但是专业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的群体区别决定着研究方向和内容的差异。本文以马拉松比赛中的业余选手为研究对象,对该群体的运动风险进行评估,从而针对业余选手运动损伤的原因和类型研究制定出系统的应对策略以保障运动所带来的健康积极作用。
1. 理论基础
1.1 运动风险理论
运动风险是在运动安全问题越来越受社会关注的背景下提出的,主要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及存在的各种损伤和风险,这些与运动训练、技术、项目、环境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将运动风险的概念界定为:在体育运动中由于风险原因所引发或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引起运动目标偏离或缺失的风险过程。
2.2 风险评估理论
风险评估指的是在风险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开展的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再根据风险对活动目标的影响程度大小对风险由高到低分级排序的过程。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读秀检索系统对关于马拉松比赛中业余选手运动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研究进行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学术界对该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国内外学者都没有对业余马拉松运动者进行系统针对性的探讨,研究结论过于局限,总体概括性不强。
纵观目前我国学者针对马拉松运动损伤风险应对策略的研究进行总结,有以下三个特点:
2.1.1 我国业余马拉松参赛者运动安全保障意识薄弱,所采取的应对策略缺乏专业性和有效性,甚至存在盲目性和误区,不仅不能起到防护作用,甚至加大了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
2.1.2 我国业余选手参加马拉松比赛过程中针对降低业余马拉松运动者运动风险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
2.1.3 我国学者对业余马拉松运动者运动风险及应对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
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学者对马拉松运动的研究早于中国,并且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国外学者对马拉松的研究侧重点与国内学者有所不同,国外在运动风险评估的研究上,无论研究时间、投入资源,还是研究成果都比国内要强。
对国外学者研究马拉松运动的相关结果进行归纳后发现:美国的马拉松研究主要围绕参与的开放性进行;日本的马拉松研究主要针对专业性的训练方法开展,以及为增加民众马拉松的参与度和观赏性而发明新的马拉松项目等角度对马拉松运动进行研究。其他国家,比如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等国的马拉松赛事又拥有庞大的数量和悠久的历史,其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设已经不是马拉松运动研究的重点,但是对于民众参与群众性马拉松运动,对运动风险及应对策略相关的研究结果还缺少针对性。因此,我国有关业余选手参加马拉松比赛运动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还需依据我国马拉松比赛的开展情况及比赛中业余选手的参赛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且结合自己国家马拉松比赛开展的特点来进行研究。
3.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资料法
首先对马拉松运动、运动风险、应对策略等概念进行厘定,搜集整理近年来关于业余马拉松参赛者运动风险现状研究、风险应对策略研究等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尽可能充足的理论依据。
3.1.2 问卷调查法
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根据涉及到的评估指标频率的大小制定了《马拉松比赛中业余选手运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且用《马拉松业余参赛选手运动风险应对策略情况评价调查表》对马拉松比赛中的业余选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信度值分别为0.897和0.926;效度值分别为0.882和0.860。该问卷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人员因素、设施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下设11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最后以分数的形式对答案进行量化,构成5级量表。
3.1.3 数理统计法
本文主要采用因素分析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笔者采用SPSS 18.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是在马拉松运动风险调查中选取主要的损伤风险类别,采用数据分析软件内的因素分析功能对影响马拉松运动的主要风险进行实证分析,以增强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2 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笔者在2016年9月举办的北京国际马拉松以及2017年天津国际马拉松比赛参赛者中的业余选手发放问卷链接搜集问卷调查数据,共筛选收回有效问卷103份。
4. 结果分析
4.1 马拉松比赛现有的管理现状分析
4.1.1 马拉松比赛现有的管理体制与安全体系
目前来讲,大多数的赛事组委会都从整体应对风险策略最佳的角度,把比赛的相关安全标准组成一个具有安全保障功能的有机整体,形成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四位一体的马拉松赛事管理标准体系。体系中的安全和应急标准包括各种具体时间的管理规范、管理标准、防护措施、应急预案、检查、落实与工作规范等相关的规定和制度;比赛中还设立信息中心,实时信息通报,途中服务站点及赛程的控制等附属设施,并且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例如针对业余选手的意外伤害应急预案等,以便于及时发现潜在危险,保证赛道安全。
4.1.2 马拉松比赛中突发和应急事件处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文对103名业余参赛者的问卷调查,实际总结之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a.救援工作效率低,专业救援管理部门缺失。比赛过程中线路较长,现场的急救中心和安全巡逻队伍组成的救援组织看似健全,然而缺乏充足的救援机构和救援人员,不能把危机的前期预想和控制纳入到比赛实时的全方位规划和管理中。
b.赛场志愿者的职责繁琐,以应急救援为目标的联动机制欠缺。突发事件的现场人员众多,也为承担应急服务的人员工作带来了麻烦。
c.赛前的医疗知识普及不够,应急救护设备缺乏。采用让每一位参赛选手阅读并签署了安全告知书,在领取比赛装备的现场还会发放安全手册,但还是不能够引起参赛选手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科学的判断,数次马拉松比赛现场突发的安全事件对人们的警示程度依然不够。
4.2 马拉松比赛中业余选手的运动风险的种类及其评估
从问卷的数据分析来看,业余马拉松参赛者所面临的运动风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人员风险、设施风险、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总之,我国马拉松比赛中业余选手所面临的运动风险现状呈现出积极预防和发展的态势,主要的四种风险类型基本可以完全涵盖运动风险的内容。
本文对11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估,将其细分为44个评价指标,运用5个评价等级对每一个指标进行评价,由评估情况可以看出,业余选手对于加强应对措施以降低运动风险的举措持赞同态度。
4.3 马拉松业余选手对现有运动风险应对策略的水平及应对策略结构的评价分析
为了科学准确地通过调查103名业余马拉松选手在比赛中的运动风险应对策略情况,用以得知业余马拉松选手的风险应对策略的概况,除了问卷设计的题项、样本选择准确和数据真实以外,还要用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调查结果。
4.3.1 业余选手认为马拉松比赛中的运动风险应对策略处于中等水平
本文从风险和应对策略对业余马拉松选手在比赛中作用程度大小的角度考虑,对一级指标共4个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得出各维度一级指标对运动风险应对程度的均值和标准差(见表1)。
通过表1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业余马拉松选手风险应对能力的总分为14.83分,仅表现为超过了中间值12分,各维度分值分别为3.52、3.88、3.72和3.70分,均仅在中间值3分以上,由此可以得出业余选手认为马拉松比赛中运动风险的应对策略属于中等水平。
表1 业余马拉松选手风险应对能力一级指标描述统计量分析表
本文对业余选手在马拉松比赛中运动风险的应对措施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被调查的业余马拉松运动者对运动风险应对措施需求的满足情况并不理想,有97.09%的业余选手认为现有的运动风险应对措施在自己参赛的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缺陷,甚至有19.41%的业余选手认为现有的风险应对因素不能达到运动风险应对的基本需求,因此应对策略的欠缺可以说是业余选手参赛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风险。
4.3.2 马拉松比赛运动风险应对因素的结构不合理
笔者首先对问卷调查对象反馈的运动风险应对策略的数据进行整理,综合研究结果见表2所示。
表2 被调查的业余选手对现有运动风险应对措施的描述统计量分析表
通过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业余选手在比赛过程中认为对运动风险应对策略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基本是设施因素和管理因素,这说明目前业余选手认为当前的应对策略结构不合理,这一结果对解释现如今运动风险应对策略的科学性及目前业余选手在马拉松比赛中出现事故较多的原因分析可提供一定的理论科学依据。
4.4 马拉松比赛中业余选手的运动风险应对策略的因素分析
表3 业余选手所认为的运动风险应对策略重要程度汇总表
笔者认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马拉松比赛中业余选手对现有运动风险应对策略的评价是更具针对性地对比赛中业余选手的运动风险提供安全保障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本研究归纳的应对策略的四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把握每一种因素降低运动风险的方法和优势,结合四种因素的特点,我们可以完善运动风险的应对策略,更好地保障也与参赛选手的运动安全。
4.4.1 单因素分析
问卷采用评级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并要求被调查者根据应对策略的重要程度对所选择的选项进行从高到低的排序,从而得出应急策略的平均得分(见表3)。平均得分的计算公式为: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应对策略的有效方式主要是管理因素和设施因素,人员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从平均综合得分情况来看,运动风险应对策略的四种因素排序依次是管理因素、设施因素、人员因素以及环境因素。
4.4.2 多因素分析
本文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后,利用SPSS18.0中的因子分析,并结合方差最大旋转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份作为因子,然后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11个指标进行筛选主成份变量的方差排序,通过旋转平方和载入的结果显示,每一个指标的因子载荷的绝对值都趋向于1,并且11个指标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别很小,小于0.05,因此本研究不删除因子,并将运动风险应对策略二级指标的权重赋值为1,表示同等重要。设定每一位被调查者所认为的运动风险应对策略综合得分为因变量Y,每一种应对策略的因素为自变量X,人员因素为X1,设施因素为X2,环境因素为X3,管理因素为X4。据此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表4 业余选手认为马拉松比赛中运动风险应对策略线性回归系数输出表
表4的数据显示,自变量指标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可以使用输出表中的标准系数,即线性回归方程为:
应对策略因素总得分Y=λ1·X1+λ2·X2+λ3·X3+λ4·X4
(其中变量X1表示人的因素的得分,X2表示设施因素的得分,X3表示环境因素的得分,X4表示管理因素的得分;系数λ1=0.247,λ2=0.296,λ3=0.435,λ4=0.124)
将系数带入公式可得:
应对策略因素总得分Y=0.247·X1+0.296·X2+0.435·X3+0.124·X4
通过系数的大小比较λ3>λ2>λ1>λ4,可以看出业余选手认为马拉松比赛中运动风险应对策略的四个因素由高到低的排序情况分别是:管理因素、设施因素、人员因素以及环境因素。这一实证从量化的角度证明了描述性统计结果的判断。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马拉松比赛中运动风险的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在突发状况和应急事件处理的过程中存在有应对策略的效率不高、专业救助管理部门缺失、现有的比赛志愿者和救护人员职责繁琐、以运动风险应急策略落实为目标的联动机制稍有欠缺等问题;
5.1.2 我国马拉松比赛的管理现状存在风险和不足,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系统的配合;对志愿者和医疗服务人员的应急模拟和培训形式单一,应急防护的经验缺乏;
5.1.3 马拉松比赛运动风险的种类分为人员风险、设施风险、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四个方面,评估的数据也表明业余选手对于加强应对措施以降低运动风险的举措持赞同态度;
5.1.4 针对马拉松运动存在风险的应对策略研究稍显不足,内容与模式尚未达成共识,马拉松运动风险应对策略的不完善,这将会给马拉松运动的规范化普及和发展带来困扰;
5.1.5 业余选手的运动风险应对策略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业余马拉松运动者认为马拉松比赛中运动风险应对策略处于中等水平,并且认为当前马拉松运动风险应对策略的四个因素由高到低的排序情况分别是:管理因素、设施因素、人员因素以及环境因素。
5.2 建议
针对我国业余马拉松运动者在比赛中所面临运动风险的应对策略处于中等水平的现状,并紧密结合运动风险评估的结论总结出以下建议:
5.2.1 优化应急救援者队伍的组成。一般情况下,我国各个城市举办马拉松比赛的应急救援队伍基本上是由志愿者队伍和医疗队伍组成的。志愿者的选拔基本都是当地高校的在校学生,除了医学相关专业的志愿者拥有基本的医疗救援优势以外,其他的志愿者都是发挥赛事服务的职能。以上的这些应急救援队伍人员的组成将为马拉松运动风险的应对策略带来医疗条件、从业经验、学历水平等方面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全国各个城市应对策略的水平良莠不齐。因此要优化救援队伍人员技能水平,使得突发风险状况的应对有所保障;
5.2.2 针对具体运动风险开展应急模拟和培训。国家体育总局对举办马拉松赛事的组委会都提出了对运动风险进行应对策略部署的要求,但是志愿者的流动性较大;医护人员也基于平时工作的任务、文化程度、工作变动和流动等的影响,使每年的培训和应急演练都是全新的预演,这对比赛赛场上突发事件解决的需求显得稍有不足,开展的训练演练逐渐成了相关制度的空架子,难以形成有效的应急保障体系;
5.2.3 从可操作性和可发展性的角度继续对业余马拉松运动者所面临的风险的应对策略体系进行完善。马拉松运动风险应对策略体系的完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发展性的实效特征,根据马拉松运动的迅速发展,建立赛前规范和预防,事发处理及时有效,事后持续保障和督导,赛事举办城市之间互相借鉴经验等措施,可以增强运动风险应对策略的水平;
5.2.4 针对当下风险应对策略影响较大的管理因素和设施因素进行跟踪评估,落实应对策略的成效,使应对策略的保障措施落到实处。根据研究结果,加大对运动风险应对策略中管理因素、设施因素的重视程度,继续保持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的提高,这将为马拉松运动的开展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5.2.5 深入分析风险评估的结果,运用大数据的分析模式细化应对策略体系的构建,使应对策略体系更加完善。马拉松比赛的举办和开展除了对业余选手进行运动风险评估调研以外,还需要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落实,在研究和完善应对策略的过程中,对马拉松运动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