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岁“奇人”马相伯

2018-11-02玲珑

益寿宝典 2018年30期
关键词:奇人复旦教育

文/玲珑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奇人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震旦学院、复旦大学的创办人,辅仁大学的创办人之一——马相伯。

奇人事迹

马相伯1840年4月7日生于江苏省丹阳马家村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家庭。

1876年(清光绪二年),因为自筹经费救济灾民,马相伯与教会产生分歧,被幽禁要求“省过”,他愤而脱离耶稣会还俗。

“九—八”事变时,马相伯已然91岁高龄。他深感国难深重,主张“立息内争,共御外侮”。他亲自挥毫写字、写对联义卖,筹到10万元,全部支援抗日义勇军,被公认为救国领袖、爱国老人。

1936年,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入狱,马相伯多方营救。次年七人获释后,前往看望马相伯,合影留念。

1939年11月4日马相伯溘然长逝。噩耗传出,举国哀悼。

毁家兴学

“毁家兴学”是世人给马相伯的评价之一。兴学好理解,毁家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马相伯一生曾为教育事业做过哪些事。

他在上海教授拉丁文,梁启超和蔡元培跟他学习过。在创办震旦和复旦的短短几年中,培养了于右任、胡敦复、徐季龙、翁文灏、邵力子、李青崖、徐朗西、张鼎丞等一批中国文化的脊梁。

1897年前后,马相伯出资在天主教会办的土山湾孤儿院西侧建造了一幢三层楼房,每层各有16间教室,供孤儿们学习,因靠近慈云路,后来被称为慈云小学。小学建好后,马相伯就一直住在三楼靠西的五间房间里,一住就是几十年。

1900年8月,他将自己继承的全部祖产一一松江、青浦等地的3千亩良田,捐献给天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基金。1902年马相伯创建了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后作为震旦学院的附中,1952年改为上海市向明中学。

1903年,马相伯租用徐家汇天文台闲置的房屋,以“中西大学堂”的理念,创办震旦学院。“震旦”一词出自梵文,意即中国,在英语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义。由此可见,马相伯将震旦学院喻作旭日东升,担负着以教育开启中国曙光的重任。

1905年9月,马相伯另行筹建复旦公学,邀请热心教育事业的名流富绅严复、熊希龄等28人担任校董,筹集复旦建校资金。校名“复旦”二字出自《尚书》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辛亥革命后,马相伯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1913年与英敛之(大公报创办人,电视人英达曾祖父)创办辅仁社(1927年改称辅仁大学)和培根女校。学校主要出资者虽为罗马教廷和英敛之等人,但马相伯“参与其事,贡献良多”。

马相伯将自己的财产尽数投入教育事业。1914年,马相伯的儿子马君远不幸病故。学生们知道马相伯“毁家兴学”,一直住在土山湾孤儿院慈云小学里,于是筹集了1万元为其18岁的寡媳和刚满100天的孙女作为生活费和教育费。马相伯却托人将这笔钱转为启明女子中学(今上海市第四中学)的教育经费。

养生有道

马相伯曾与人谈到自己保养的秘诀。

一是不浪费精神。马相伯一生胸襟坦荡,宽厚待人,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心平气和,不怒不嗔,始终保持正常的心理平衡。他说:“我为什么能长寿,第一是耳不听闲话,第二是手不数钞票。”马相伯投身教育与民族抗争事业,一心一意,不理闲话,更不计私利,把财产全都捐出,不受金钱的驱使。马相伯54岁时,妻子不幸去世。之后马相伯并未再婚。他清心寡欲,独居一室。“我无其他养生之法,惟知不浪费精神,保存元气而已。”

二是起居规律。马相伯十分注重生活的规律,一年四季,他坚持每天卯时(早晨五点至七点)起身,亥时(晚上九点至十一点)就寝,中午只要有条件必小憩片刻。每天起床后去室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回来后看书、练字或工作。感到疲劳时,就在室内伸伸腰来活动身体,加强血液循环,消除疲劳。这种习惯,他数十年从未改变过。他常对身边人说:“要长寿,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是注意饮食。马相伯的饮食较简单且食量又小。早餐一般只是一碗稀粥和一杯牛奶。午餐吃粥,少量蔬菜,一盘炖烂的肉或者鸡蛋,鸡汤少许,还喜欢用花生酱佐餐。晚餐吃得更少更简单,常常是一碗稀粥加一些酱菜。晚年牙齿落尽,全副假牙,早晚都是七点钟用餐,牛奶咖啡或者粥,饼干两块,中午十二点用正餐,鸡汁或肉汁一杯,面包四小片,吃点鸡蛋。他常说:“从前伍延芒(民国初年任过外交总长)对我说,他想活到100岁,在世时常年吃素,但却先我而去。我不主张专吃素,也活到现在这把年纪了。”

马相伯晚年身体渐弱,很少外出。他的客厅题名“乐善堂”,自题对联“乐乎天命,善与人同”。80岁以后,他正式开始研习书画,自嘲是“80岁学吹打”。96岁时,马相伯给朋友写过一幅斗方,上题“八要”:身要严重,意要安定,色要温雅,气要和平,语要简切,心要慈祥,志要果毅,机(机谋)要缜密。这“八要”正是他传奇一生的处世哲学与修身之道的最好总结。

猜你喜欢

奇人复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推荐书目《俗世奇人》
题解教育『三问』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三样俱全的《俗世奇人》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今在红楼第几层?——复旦《红楼梦》课程中的文化与人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第三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幕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