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抚是人类进步的推手

2018-11-02作者艾米丽安特斯

幸福 2018年28期
关键词:体感触觉情侣

作者/[美]艾米丽·安特斯

编译/董晨晨

为人父母者,总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宝贝统统送给儿女。然而,你有没有意识到,有一样无需花费一分钱的礼物,竟是如此珍贵?那就是“抚触”。

有些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没能得到很好的看顾,甚至没有人去碰触他们,于是,他们的成长状态与依偎在母亲怀里的孩子迥然不同——不仅发育不良、认知能力和运动技能形成缓慢,而且更容易患上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和抑郁症等精神疾患。哪怕最小程度地进行干预——一天给这些没人爱的孩子20分钟轻柔的身体接触,也能避免这些恶果。

看完这段文字,你应该可以了解戴维·林登的看法:“抚触对人类的进步,绝非可有可无的存在。”在神经科学领域著述颇丰的林登,由于自己“对抚触研究的狂热”,写下了有趣而易读的新书《抚触:关于手、心、脑的科学》。因为他的醉心投入,这种被忽视已久的感觉有机会得到公众重视。他写道:“从消费者选择到性交,从工具的使用到康复过程所经历的疼痛,基因、细胞、神经回路构筑的触感,成就了人类独一无二的体验。”

人类的皮肤上布满了传感器,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的触感才如此精确和微妙。具体些讲,四类“刺激感受器”被用于侦测特定种类的机械刺激,如区分震动和压力;游离神经末梢则负责对温度、疼痛和化学物质做出反应。之后,触觉被传送至脊髓和大脑。

触觉之旅至此并未结束。体感皮层进一步与大脑的情感处理区域互动,为触觉赋予了与情境有关的含义。林登是这样解释的:“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意识到情人正把手指贴在自己的唇边,就会心生欢喜、爱意满满。而在医生的办公室里,并不会产生同样的感受。”

抚触与情感紧密交织,如果完全切断情感纽带,抚触便失去了意义,这在传递疼痛时尤为明显。“后脑岛”和“前扣带回”是大脑处理情感类疼痛的区域,若这两个区域受损,当刺扎到脚掌时,病人仍能准确表述疼痛刺激,在情感层面却不会相应地呈现出不愉快的感觉,甚至在被扎时仍露出平和的微笑。林登指出,“痛,不再能够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体感皮层受损,即疼痛刺激处理系统受损的人,在受到伤害时仍可做出情感反应,尽管他们无法分辨自己经受的是何种疼痛,也无法辨别受伤的具体部位。

生理和心理双重作用之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化对抚触的影响。林登援引了心理学家西德尼·乔兰德提出的实例。后者观察世界各地咖啡馆里的人们,发现美国人并不倾向于表露情感,但与英国人相比仍显外向,“波多黎各首都圣胡安的情侣,每小时平均接触180次,巴黎情侣是110次,佛罗里达州盖恩斯维尔市的情侣每小时两次,而伦敦的情侣是0次。”

作者还提到了社交性抚触,在他看来,这类接触有助于建立信任。有人对NBA球员做过有关人际接触的调查,发现在赛季开始时,那些一获胜就用拥抱、击掌等身体接触庆贺成功的球队会越战越勇,在场上表现出更强的合作精神,战绩也越来越出色。

其他许多领域都存在类似的情况:在餐馆,被侍者轻轻碰触过的客人往往会留下高额小费;如果医生能够给病人充满关怀的抚触,后者压力激素的水平会降低,医疗效果会更好;那些在商场做调查的人,如果能够轻触调查对象的胳膊,后者往往更乐意完成问卷。

在普通人眼中,与视觉和味觉相比,触觉似乎并不那么重要。林登试图通过本书告诉我们,抚触是“社会凝聚力发挥作用的关键载体”和“人类体验的重要方面”。因此,请摸一摸这本书,与它深入接触吧,你会发现,一搔、一挠、一次爱抚,都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

猜你喜欢

体感触觉情侣
亚里士多德的触觉科学辨析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谈钱不伤感情:情侣谈钱攻略
人体体感感知机械手设计与实现
一生一世 情侣对戒
引入体感控制技术推动校园足球发展
非触控式的体感机械臂交互控制系统研究
吵架
船内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