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在美国
2018-11-02文/[美]沈宁
文/[美]沈 宁
美国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育理论:孩子们游戏是一个学习过程。在孩子很幼小,甚至还在学习怎样玩耍的时期,这条理论完全正确。中国人也明白,这条理论其实是一条生活常识。在我们中国的托儿所里,孩子们每天的主要功课,也是游戏,搭积木,推小车,抱娃娃,滑滑梯,荡秋千,或者唱歌,跳舞,画图画,做手工。孩子们从各种各样的游戏中锻炼了双手双脚和身体的协调性,也锻炼了大脑的思维。孩子们从唱歌跳舞中学习记忆表达,从背诵歌谣中学习语言,从图画中学习想像、色彩、图形、观察等等。
中国托儿所里让孩子们玩耍,让孩子们画图画,让孩子们唱歌跳舞,是当作教育课程来进行的。虽然孩子们在玩耍,在游戏,托儿所阿姨却是有意识地在引导、教授、训练。所以一般来说,中国托儿所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比较快,发展水平也比较整齐。在学龄前这个阶段,中国儿童的身体智力发展,要比美国同龄孩子高。中国托儿所孩子会唱的歌、会跳的舞、会说的歌谣、会画的图、会讲的故事,都比我所接触过的美国同龄孩子多。
美国托儿所在实施这一条游戏即学习理论时,不像中国幼儿教育人员那样自觉,而更多带有盲目性。一般来说,美国托儿所更多注意保护儿童的生命和身体安全,说到智力发展,就借助游戏即学习一说,放任孩子了。美国人通常的做法是大撒手,让孩子们随意玩,不加引导,不加教育,不加训练。美国人相信,不论孩子们玩些什么,怎么玩,反正都是在学习。至于学习快或者慢,那就看孩子的天生资质了。中国托儿所到点了,全班一块坐好,阿姨讲故事,或者全班一块画图画,一块唱歌跳舞。美国托儿所不这样,谁天生爱看书,自己坐在书架边看书。谁天生爱画图,自己坐在桌边画图。不爱看书画图的,趴在地毯上玩积木,推小车,舞枪弄棒,也过一天。美国学校不赞成统一,讲究师生一对一的帮助。托儿所里,没有孩子哭闹,阿姨有空,四处转,碰上书架边一个孩子看书,阿姨坐到他身边,给他念念讲讲,别的孩子不爱听,可以不听。阿姨看见有孩子在桌边画图,有时间坐到他身边,指点一二,别的孩子不爱画,当然可以不画。
我参观过一个托儿所,观看了他们的一节课。阿姨拿出一大卷白纸,从头到尾在一张长桌上滚过去,严严实实把桌子盖好。又拿出一些瓶装颜料,一些水彩画笔,放在纸上。然后招呼全班孩子到桌边,给每个孩子套上一件纸做的长衣,以防颜料弄脏衣服。一切准备齐全,阿姨让孩子们围着桌子分开站好,动员孩子们拿笔到水彩瓶中蘸颜料,在纸上画图。大多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拿起笔来忙碌了。墙角边还有两个孩子继续趴在地上玩小火车,没有跟别的孩子一起到桌边去穿纸衣画图。桌边孩子们动手后,阿姨抽空到墙角问那两个孩子为什么不去画图,两个孩子答说:他们不要画图,他们要玩小火车。阿姨也就不再说什么,回到桌边照料大多数。桌边的孩子,有的用笔细心地画,有的用笔蘸了水彩,往纸上甩,甩到自己和旁边孩子身上,大家笑,阿姨也笑。忽然有个孩子别出心裁,拿起颜料瓶,把颜料倒在纸上,然后两手按在倒出的颜料上乱抹。阿姨看了,不仅不批评,反而夸奖他会想。于是别的孩子也学他,颜料倒得乱七八糟,白纸上按满大大小小的手印,还把手上颜料抹到身边孩子身上脸上。一堂课下来,有的孩子根本没参加阿姨安排的活动,有的孩子用水彩笔画了花,画了狗。更多孩子是乱涂乱抹,把颜料弄得满身满脸。阿姨领着到厕所洗脸洗手脱纸衣服,所有孩子都高高兴兴。
持这种态度,这种做法,美国托儿所里的孩子当然身体智力发展不统一,只有看孩子天赋,教育者的职责并没有得到真正履行。
这样一种学前教育的理念,一个最恶劣的结果,就是放弃对学龄前儿童学习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美国学前儿童上过三年四年五年托儿所幼儿园以后,大多还是没有学会在班里与同学一起坐好,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什么时候想跑就跑,想说话就说话。大多美国小学生,特别是贫穷地区的学生,不懂得上课时教师对班级讲话就是对自己讲话。教师不是面对面眼对眼地对某学生个人讲话,这学生便不懂得要去听。在中国的托儿所幼儿园,孩子们从很小年龄就开始学习上课听老师讲课,学会在一个集体中学习和生活。因此,他们从进入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能在教室里上课听讲。
由于美国托儿所不施行教育和引导,仅靠孩子天生爱好发展,有的孩子便显得比较聪明,有的孩子就显得比较迟钝。人的智力水平当然不同,可是有的时候,某个孩子在某方面显得迟钝,并不是由于他这方面的智力不足,而仅仅因为他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机会。
我的女儿两岁半从中国到美国,三岁半进美国托儿所,一句英文不会说,一句英文听不懂。我现在想,当时托儿所阿姨一定认为我的女儿是个白痴。可是,我女儿的语言才能一点不比任何其他孩子差。上了几年美国学校以后,她的英文不仅不比任何美国孩子差,反而比大多数美国孩子更好,一直在学校里上英文优等班。而且她在家里仍然继续跟我们说标准流利的中国普通话。
教育的目的就是争取让所有的孩子都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尽可能地减少智能方面的缺欠,尽可能让孩子多方面发展。谁知道呢,也许某个孩子绘画天才超过毕加索,可是如果他只顾玩小火车,不去画画,他的天才可能要过好多年才会显露。或者相反,某个孩子没有多少天才,但是爱画,最后也可能成为画家。
可惜,美国人不注重这一套。让孩子自由生长,靠天才发展。这是美国社会对待小孩子的一个基本态度。幼儿时期没踢过足球,这辈子就甭想踢进国家队了。
我有好几个美国朋友,不约而同跟我说同样的话:他们的父母从来没有关心过他们,从来没有帮助过他们,从来没有教育过他们。他们看书写字,会一点手艺,全是他们自己学的,跟父母毫无关系。一个朋友瑞恩,在哥伦比亚广播电台工作。他告诉我:他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看书,老想看书。他的父亲是个很勤劳很成功的农场主,老嫌瑞恩看书浪费时间,不许他看书。瑞恩常常只好躲在被子里用手电筒看书。长大一些之后,他给自己在院里一棵大树上造了一个小篷子,常常躲到树上篷中,点着蜡烛看书。因此,这几个朋友跟他们的父母家庭关系都很疏远,他们也都表示将来不会对他们自己的小孩子太在乎。他们说:既然自己的父母一点不管他们,他们能长大,那么他们不管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应该能长大。这让我们中国人来听,算什么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