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粗暴的“非黑即白”
2018-11-01裘立远
裘立远
在现实生活中,某些情境会有无限变化,某些情境则又提供了直截了当的选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情境在黑白之间的灰色中间地带,如果有人把黑和白作为仅有的可能,却忽略了其它可能性的存在,就犯了非黑即白的逻辑谬误。
非黑即白的实质
非黑即白通过非此即彼的选择来误导讨论,破坏辩论的建设性。例如:在谈到反恐战争时,总统说:“如果你不支持反恐战争,你就是支持恐怖分子。”这里,总统只给出了两个选项,强迫人们二选一。但事实上,有人不支持反恐战争,或许只是不喜欢战争本身,跟是不是反恐关系不大,当然更不代表就是支持恐怖分子。这种“非黑即白”的逻辑思维是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二分法。
再来看一个例子:假如我们进口货品,就等于将我们的工作送到其他国家去;那我们出口货品,就等于将我们的财富送到其他国家去。既然必须在进口或出口之间选择,我们要么选择失去工作,要么选择失去财富。其实,这个论证也不是非黑即白的抉择,因为我们可以进口一些东西,然后出口另外一些东西。要知道,贸易的核心其实就是交换。
警惕“非黑即白”式的思考
非黑即白的思考通常使我们忽略处境的复杂,并打消我们寻找其他解决方式的想法。在二战前的德国,就有一部分德国人认为,假如把犹太人杀光,德国的麻烦就解决了。他们觉得犹太人是德国所有问题的祸首。这种社会思潮正是纳粹崛起的群众基础。
犹太人或其他团体或许要为某些时期的某些问题负责,但没有可能所有问题都是他们造成的。必须承认:非黑即白的概括性陈述具有一种诱感力,因为它们常包含一定程度的真理,但却是非完整的真理。完整的真理需要考虑事实与证据,并且要耗费精力去思考复杂的问题,而不是那些过度简化的部分事实或证据。
假如你想成为理性的人,每当你听到有人以非黑即白的方式解答问题时,记得问自己,证明事物为真的证据是什么?怎样确定证据是正确的?这类问题通常会暴露出问題的复杂性与解答的简化性。
比如市场调查者往往会将人们分配到大项的分类之中,通过“是”或“不是”的回答搜集信息,对个人来说这两种信息可能都不是正确的。因此,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统计结果,也不可能是正确的,并且会对决策者的决定产生误导。
巧用“非黑即白”说服他人
非黑即白式的简单思考是有害的,不过在某些时候,“非黑即白”却不失为说服他人的一种方法。
我们给对方提供两个选择,一个是非常令人不快的选择,另一个是对方欣然赞同的做法。假如对方不照你所建议的去做,那他就会遭遇非常不好的事情。比如,如果你想給朋友提个修门的建议,你就给他来个“非黑即白”式的建议:“你不把门改造一下,就会被邻居耻笑。别人会觉得你没有品味,会把你的门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你的朋友想到问题这么严重,就赶紧修门去了。
如果你还是为说服他人而发愁,那就不妨学习如何引出你所认为的唯一可行之道,比如说:“好吧,美丽的夫人,看来我们有两个可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