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中国十大绿色事件

2018-11-01

绿色中国 2018年1期
关键词:塞罕坝荒漠化生态

即将结束的2017年在中国绿色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这一年里,中国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从“十九大胜利召开”到“洋垃圾进口禁令”,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中央环保督查”,从“全国土壤详查”到“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从“美丽中国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从“甘肃几十名官员因祁连山问题被问责”到“全面停止商业性加工和销售象牙及制品”,从“雄安新区的设立”到“塞罕坝获得地球卫士奖”……在广泛征求专家、读者意见基础上,我们整理出2017年度中国十大绿色事件。

——本刊编辑部

十九大报告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事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近年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中国坚持贯彻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绘就一幅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新画卷,赢得国际社会积极评价。

点评:党的十九大报告浓墨重彩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这些新理念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今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走弯路,避免空喊口号、浅见短视,需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指导方针、制度保障等论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更要把“生态”与“生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把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始终,为子孙后代创造美丽中国。

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将建设绿色城市典范

事件: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发布重磅消息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新华社发布的通知中将雄安新区称为“继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从比肩深圳、浦东再到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足见中央对雄安新区的重视程度。

点评:4月1日,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中,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定位要求之一,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如何保障天蓝山青水绿,将成为未来雄安这座生态城市必须面对的问题。

半年来,“保持历史耐心”“稳扎稳打”“系好第一颗扣子”……这些理念正深深扎根在雄安新区广大干部群众心中。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未来之城,雄安新区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规划先行,谋定后动。严控产业入区,吸收高端企业。强化环保,确保天蓝水清、蓝绿交织。按照顺应自然、尊重规律、平原建城的要求,未来的雄安新区将体现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的城市风貌特色。新区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格局。从人才选拔,到社會服务;从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到发展高端高新产业;从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到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一幅未来城市的宏图壮景正在徐徐展开。

我国举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

事件:2017年9月6日至15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来自196个缔约方、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0多人参加了为期两周的会议。大会选举中国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担任《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大会成果文件《鄂尔多斯宣言》欢迎中国政府支持“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通过经验共享、能力共建和示范项目合作,实现区域内和区域外荒漠化防治,并认可了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绿色经济”模式,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治沙经验的重视,彰显出中国绿色发展经验的可贵。

作为《公约》缔约方之一,中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奋斗,已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防治荒漠化道路,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三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初步遏制了荒漠化扩展的态势。

点评: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并列为全球首要三大生态环境问题,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重大挑战之一。目前全球167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胁。中国是一个易受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荒漠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27%,全国共有18个省区市受到荒漠化的侵害,影响超过4亿人口,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是中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威胁。

在中国积极推动下,本次缔约方大会形成了“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中国将提供学习基地,搭建交流平台,磋商凝聚共识。中国经验正走出国门,与世界共享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治沙模式。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指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经验,正在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贡献中国的解决方案。

“中国将坚定不移履行公约义务,按照本次缔约方大会确定的目标,一如既往加强同各成员国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习近平主席致大会高级别会议的贺信,体现了中国在防沙治沙上的大国担当。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携手,在世界防治荒漠化进程中打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中央环保督察将成常态

事件:5月,环保部表示,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将对2016年督查目标省(区)的整改工作进行“回头看”复查。

8月,第三批7个中央环境保护督查组陆续向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等省(市)反馈督查意见。共交办环境问题31457件、约谈6657人、问责4660人。

8月,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查全面启动,8个督查组分别对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团)开展督查进驻工作。截至9月15日,第四批督查组完成督查工作,在此期间,8省(区)因环境问题约谈4210人,问责5763人。

11月,环境保护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原6大区域督查中心更名为督察局。经中央编办批复,环保部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由事业单位转为环保部派出行政机构,正式更名为“督察局”。“督察局”的一大新增职能是承担中央环保督察相关工作,进一步强化督察。这也意味着,中央环保督察将成为常态。

点评:党的十八大以来,除了中纪委,还有一个“钦差大臣”渐为舆论所熟知,它的名字便是中央环保督察组。纵观这两年的中央环保督察,时间跨度之长、辐射范围之广、行动力度之大、问责人数之众、涉及问题之多可谓空前。由它引爆的环保话题热度居高不下,众多热点事件如祁连山生态破坏、华北现超级渗坑等等,均引发舆论关注。

专家认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环保党政同责”,法律文件里这些新字眼让百姓对环境质量改善寄予极高期望。但是,对这些责任落实情况有无考核,谁来督察,是法律政策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推手。中央环保督查制度的建立,是改革现有环保监管机制、推动环保责任落实的重要举措。

甘肃几十名官员因祁连山问题被问责

事件:7月20日,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通报对外公布。通报措辞严厉,包括3名副省级官员在内,甘肃诸多官员被问责。通报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国家早在1988年就批准设立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期以来,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抓紧整改,在中央有关部门督促下,甘肃省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情况没有明显改善。2017年2月12日至3月3日,由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中央督查组就此开展专项督查。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督查情况汇报,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对有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

点评:對于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高层连续批示、央视新闻联播曝光、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中办、国办通报中“不作为、乱作为,监管层层失守”等“狠话”频现……在中国环境法制史上,对一个地方的生态保护问题,进行如此高规格、大阵仗的监督,可以说前所未见。

剖析“祁连山环境破坏”这一样本,可以发现,如此大阵仗的监督丝毫没有“用力过度”。实际上,“祁连山之痛”不光是生态破坏严重的问题,背后是当地政治生态的破坏。

甘肃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被严肃问责,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释放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强烈信号。问责一地,警示全国。这次严肃问责充分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决不是可松可紧的软约束,而是必须坚决落实的硬任务。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不履职不尽责,就要被问责追责。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标志性进展

事件:2017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全文5000多字,在明确国家公园概念的基础上,从总体要求、科学界定国家公园内涵、建立统一事权和分级管理体制、建立资金保障制度、完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制度、构建社区协调发展制度、实施保障等方面,对如何建设中国国家公园作出了清晰的阐述,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科学性。至此,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标志性进展。目前,我国共有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等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点评:随着“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步伐的加快,“三江源国家公园”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2017年无疑将是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至关重要的一年。有关专家指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非是在原有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建立几个国家公园,而是突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思路做好系统整合、利益均衡与部门协同,以此根除九龙治水的顽疾,修正碎片化管理的体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切实以国家名义护好一方水土。

生态系统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只有尊重自然规律的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的布局,通过整合各方力量来保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才能开展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因此,在试点阶段,重点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不同部门、跨行政区划,管理者与经营者,保护区与原住民,管理机构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律关系,就成为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关键。

中国全面停止商业性加工和销售象牙及制品

事件: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序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的通知》要求,继2017年3月31日第一批12家象牙定点加工企业和55处象牙定点销售场所按照国家林业局相关公告要求关闭后,剩余的22家象牙定点加工、88处销售单位于2017年12月31日前全部停业。即日起,中国全面停止商业性加工和销售象牙及制品。

日前,国家林业局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对有关象牙加工单位和销售场所按照截止期限进行自查,并将会同公安、海关、工商、林业等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在全面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活动后,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常态化执法监管,继续加大对违法加工销售、运输、走私象牙及制品等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查缉、摧毁非法加工窝点,阻断市场、网络等非法交易渠道,并广泛开展保护宣传和公众教育,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营造有利于保护象等野生动植物的良好社会环境。

点评:自2017年最后一日开始,中国全面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中国政府于2016年底颁布的这一法规,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誉为“一个伟大的承诺”,“给大象的未来带来希望”。而在此之前,中国曾被认为是全球最大非洲象牙市场之一。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内地全面禁止象牙贸易。相关人士表示,中国全面禁止象牙贸易使市场上所有的象牙交易都变为非法,这将有助于执法部门打击非法贸易和减少市场需求。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

事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7年12月5日宣布,中国塞军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5年坚持坚守、不离不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造就了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8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点评:“地球卫士奖”是联合国表彰世界各地杰出环保人士和组织的最高奖。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地球卫士奖”,是殊荣,更是新的起点。数十年前,第一代塞罕坝人怀着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的激情来到这片荒漠,喝着雪水、雨水,吃着窝头、咸菜,顶着凛冽的白毛风,睡着秸秆土炕,不惧艰险,攻坚克难,终于铸就了这座不朽的绿色丰碑。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呼唤更多“塞罕坝”,需要更多“塞罕坝人”。事实终将证明,中国可以创造更多像塞罕坝这样的绿色奇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处。

我国林业产值突破7万亿元

事件:2017年全国林业产业总值首次突破7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500亿美元,5年来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速达12.1%,我国继续保持全球林产品生产、贸易第一大国地位。2017年森林旅游业成最大增长点,全国新建各类森林旅游地接近9000处,年接待旅游人数14亿人次,较上年增长了15.5%,社会综合产值1.15万亿元。全国林业主要产业带动5200多万人就业和130多万人增收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林业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在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的同时,积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我国已形成了五大林业产业集群,中东部、两广地区成为人造板生产中心,东北地区成为森林食品和森林药材主产区,东南沿海成为花卉产业和家具制造业主要基地,西北地区成为经济林产品生产基地,西南地区成为森林旅游密集区。全国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较2012年提高8个百分点。

点评:林业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种功能,肩负着生产生态产品和保障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包括优质生态产品,也包括绿色林产品。虽然我国主要林产品产量和贸易量位居国际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林业产业还存在大而不强,资源基础不牢、产业基础支撑能力较弱等问题。

作为最大规模的绿色产业,林业亟须加速转型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生活的现实需求。当前,最为紧迫的还是苦练内功,增强林业产业的竞争力。

禁止洋垃圾进口

事件:4月,我国审议通過《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要以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核心,完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分行业、分种类制定禁止固体废物进口的时间表。7月20日,环保部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经向WTO进行通报,2017年底开始不再进口包括废弃塑胶、纸类、钒渣、纺织品等24类固体废物。

点评:在过去特定的发展阶段,有一部分进口原料的固体废物在弥补国内资源短缺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暴露出不少问题,污染了环境,损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尤其是洋垃圾问题,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因此,环保部禁止进口环境污染风险较高,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24类固体废物。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加强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塞罕坝荒漠化生态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塞罕坝的树
中国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