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斯坦某金矿地质构造特征及成矿规律浅析
2018-11-01詹承淮
詹承淮
摘要:塔吉克斯坦某金矿工作区位于中亚天山构造带,属乔列矿田的组成部分,成矿前景十分良好。通过对工作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成矿规律的综合研究,认为受东西向构造挤压应力的影响,区内形成了密集的等斜褶皱和断裂构造带。矿体主要受石炭系马尔古佐尔岩系地层控制,多产于地层中的层间破碎带中。石炭系马尔古佐尔岩系第二段(C1mr(ck))地层及区内构造是控矿的主体因素。F5断裂是工作区的重要找矿标志。
关键词:地质构造特征;成矿规律;F5断裂
引言
为合理开发金矿资源,促进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经济发展,受中国某公司委托,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对塔吉克斯坦某金矿开展工作,广东五队对该区域开展大量的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发现了某大型金矿。通过对工作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总结出矿床的成因及成矿规律,为进一步在该地区取得新的找矿突破提供有力依据。
1.区域地质特征
工作区属乔列矿田,主要出露地层主要有申格岩系(S1sn)、库普卢克岩系和哈夫扎克岩系(S2rp+D1hv)、舒特岩系(D1st)、阿克巴萨依岩系、下石炭统瓦尚岩系(C1vs)、马尔古佐尔岩系(C1mr)及第四纪地层等。乔列矿田位于泽拉夫尚一吉斯萨尔复背斜的南翼,边界与科什度特-乌尔米坦断陷带相接。在矿田范围内,推覆构造是最重要的一种构造形式。泽拉夫尚推覆体形态复杂,形状和规模不一的众多推覆体或残留体,推覆面为相对平缓的茶碟状形态,由一系列平行的短轴褶皱组成,纵剖面上泽拉夫尚推覆体呈纺缍体。推覆体是乔列矿田最重要的控矿(屏蔽)构造。
2.矿区地质构造特征
2.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下志留统申格岩系(S1sn)、中志留统库普鲁克岩系(S2kp)、下泥盆统哈夫扎克岩系(D1hv)、下石炭统马尔古佐尔岩系(C1mr)及第四系(Q)。工作区出露最广的地层为石炭系马尔古佐尔岩系(C1mr),同是也是本区的含矿岩层(见图1)。
石炭系马尔古佐尔岩系第一段(C1mr(yr)):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南部,呈深灰色至灰黑色,细小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岩石成分较复杂。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该岩層产状变化较大,分布几乎占据了马尔古佐尔岩系半数多面积。岩性由黑色炭质-粘土、变质泥岩和粉砂岩(60%~70%),含碳酸盐胶结物的砂岩(10%),粗砂岩、角砾岩和外来巨块(20%~30%)及少量石灰岩(10%)组成。
图1工作区构造地质图
石炭系马尔古佐尔岩系第二段(C1mr(ck)):为矿区主要的含矿岩层,主要岩性以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局部夹薄层石英粉砂岩、绢云母化硅化石英岩和少量的灰岩。岩石呈灰色、深灰色,砂状、粉砂状结构。岩石表现为块状砂岩、粉砂岩夹厚度不等的变质泥岩、泥质板岩和少量的凝灰砂石、凝灰粉砂岩。赋矿砂岩和变质泥岩界线较为明显,呈块状,少数为黑色层状,颜色呈暗红色,风化面较粗糙,风化色暗淡。含矿岩层中不同地方的粗砂岩和砾岩在“炭质一变质泥岩”中组成了厚度0.5m~20m的扁平矿体和夹层。在个别矿段上可以看到夹层变密,并在变质泥岩上部聚集,组成了厚厚的粗外壳“层位”,岩性主要为石灰岩,厚几米到几十米,呈层状和不规则状分布。
石炭系马尔古佐尔岩系第三段(C1mr(ls)):岩性主要为灰岩,厚几米至几十米,呈层状和不规则状分布。灰岩与顶底板砂岩呈整合接触关系或断层接触关系。该段在区内表现为地球化学障,在灰岩接触带附近,砂岩整体较破碎,且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等较发育。金元素在成矿过程中受物理化学环境骤变的影响,易从溶液中析出并沉淀富集,形成高品位厚大矿体。
2.2构造
受东西向构造挤压应力的影响,区内形成了密集的等斜褶皱和断裂构造带(见图1)。
2.2.1褶皱
工作区主要褶皱为上库马尔克背斜和库河东向斜。
上库马尔克背斜:位于工作区西部,轴部走向北北西,大致顺着上库马尔克沟谷方向160°~340°。靠近背斜轴部其上部的石炭系马尔古佐尔岩系第二段(C1mr(ck))地层已被剥蚀,工作区位于背斜的北东翼,在地层中表现为单斜构造,地层整体倾向为北东60°~70°,受后期推覆构造影响,内部形成许多小褶皱,表现为该地层产状紊乱。邻区的上库马尔克矿区则位于其南西翼。
库河东向斜:向斜轴部位于库河东山顶处,大致沿山脊近南北方向。两翼地层呈缓倾斜产出,倾角20°~40°,矿体在向斜轴部转折端明显变厚。
2.2.2断裂
区内断层构造发育有两组,一组为北西向断裂,一组为近东西向断裂。
(1)北西向断裂。F1断裂:位于工作区外围西部,从上库马尔克矿区穿过至库河西金矿区,断面平直,产状210°~238°<65°~80°,为一正断层,地表出露宽度0.5m~1.60m,断层带被石英脉充填,并具有微弱褐铁矿化。沿走向呈“S”型展布,在其两侧次一级断裂发育。F6断裂:位于工作区北东角,产状218°<75°,对地层有轻微的错动破坏作用。
(2)近东西向断裂。F5断裂:位于矿区中部,宽约50m,断裂面近直立,总体走向近东西(见图1)。断裂带内见构造角砾岩、断层泥等,并伴有后期岩体花岗闪长斑岩侵入,该断层是本区重要的成矿热液通道,在断层附近矿体变厚且连续,品位变富。F5断裂构造是工作区主要控矿构造。F3断裂:位于矿区东部,倾向355°,倾角50°~60°,断面平直,为一正断层,对矿区地层(矿化层)存在明显的错动破坏作用,错距约50m。往东延伸,地表表现为陡崖。沿断裂面局部可见英安岩脉充填,断层附近砂岩褐铁矿化硅化明显增强,局部具有金矿化现象。
3.矿体特征
如图1,工作区发现了两条主矿化带,即Ⅰ号、Ⅱ号矿化带。这两条矿化带呈相互平行产出,沿向斜两翼分布,于灰岩(C1mr(ls))上下盘均有分布,赋存于变质细粒石英砂岩C1mr(ck)中,并严格受石炭系马尔古佐尔岩系地层控制。矿化带内岩性复杂,主要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蚀变砂岩、碎裂岩、粉砂岩、含炭粘土质页岩、硅质页岩等。矿体主要受石炭系马尔古佐尔岩系地层控制,多产于地层中的层问破碎带中。矿化带内圈定了若干条金矿体,均是沿向斜两翼分布,西侧矿体总体走向北西,靠近向斜走向近南北,倾角较缓(0°~15°不等)。由此可见,本区地层以及构造是控矿的主体因素。
4.成矿规律探讨
乔列矿田内,矿床的分布受大型横向拗褶变形构造以及中酸性构造岩浆侵入体的控制,矿床分布呈“S”型北西向展布。泽拉夫尚推覆体对成矿以及矿化的富集起重要的作用。石炭系马尔古佐尔岩系第二段(C1mr(ck))地层为本区矿源层,该地层在矿区大面积分布并受构造控制,金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层。由于北东方向的应力影响,矿体呈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带状分布,各矿体主要呈层状、透镜状、脉状分布,与矿区构造密切相关。F5断裂是本区重要的成矿热液通道,在断层附近矿体变厚且连续,品位变富,是工作区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
5.结论
通过对塔吉克斯坦某金矿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使得我们对工作区地质构造及金矿的成矿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受东西向构造挤压应力的影响,工作区内形成了密集的等斜褶皱和断裂构造带。石炭系马尔古佐尔岩系第二段(C1mr(ck))地层及区内构造是控矿的主体因素。F5断裂是本区重要的成矿热液通道,在断层附近矿体变厚且连续,品位变富,是工作区的重要找矿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