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可人意 鸟报平安
——试析李晓军的花鸟画创作

2018-11-01

老年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花鸟画家画院物象

《石榴》 李晓军

《高松》 李晓军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李晓军就以其不拘一格的写意花鸟为画坛所熟识。他的作品说是写意花鸟,其实除了荷花、水仙、石榴、牡丹、和平鸽、报喜鸟等传统题材之外,诸如现代社会中的红绿灯、汽车、电线杆等也时常有所表现。所以,对李晓军并不能仅仅以花鸟画家视之。题材的广泛运用,一方面反映出画家的画路比较开阔,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一位生长于现代大都市中的画家,李晓军的花鸟画是在传统与现代两个极点之间做有意识的深入与开拓。

李晓军的花鸟画远绍吴昌硕、虚谷、赵之谦等近代大家,看他对于点、线、块面、色彩的综合运用,以及在此过程中达到的格法要求,可知他秉承的是自晚清以来的这一重要传统。这种传统一向注重书写性、以书法功底为支撑,强调大写意风范的纵横驰骋之功。看李晓军的作品以书法打底,融以金石意趣,其用笔之贯畅、诚挚也说明他在这条路径上深得其滋养。除此之外,我还认为,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京城画家,李苦禅、崔子范等写意大家的影响,也约略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迹象。因而,李晓军花鸟画的取法传统实际上是有所取舍而又有所深入的。它一边连接着传统,另一边则植根于京城的人文向度。前后二者互为支撑、互为生发,这大体应是其花鸟画的基本学术框架。

也正是具备了这样两个必要的基点,李晓军才敢对当代花鸟画之新意境的铸造情有独钟。他近年的作品往往一反此前传统写意花鸟的苦涩趣味和奇崛样式,在保有金石用线生涩、苍茫之质感的前提下,作品平和开阔的意境塑造、淡雅清扬的韵致发散以及天然而亲切的人情味,总是成为他的主调。比如在色彩表现上,或浓丽,或浅淡。他的作品总是随物象表现之需要而变化,得体得势,平淡天真,绝不似前人一般的有意涉险,而是从容洒落、追求物象与色彩本身的和谐,以及由此焕发出来的自然骀荡的韵致。

《秋色秋香图》 李晓军

《故园蔬果》 李晓军

再比如,在造型方面,李晓军的作品也不似传统写意花鸟画那般忽略造型,而是更多地关注物象造型的结实、准确以及由此带给观者的亲和感。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成就了其作品鲜明的个人风貌。他的作品总是弥漫着一种祥和、乐天的气息,仿佛在一个充满春光的世界里,画家无心无意之间的一次采集、一次光顾而后的结果——把春光带给世界、把祥和带给观众。也是基于相似的原因,他笔下的现代物象也是雍雅合度,在有效地传递出花鸟画笔墨韵味的前提下,把现代生活中的一物一什巧妙地融合到作品中,使作品散发出一种传统生活与现代节奏息息相关的气质。

李晓军,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研究员、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西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其绘画作品曾参加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获奖)、2011年写意精神——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全国中青年花鸟画二十家作品展、2012美国纽约“中国风格”中国国家画院著名画家邀请展、第十五届巴黎秋季艺术沙龙展、艺术·经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展,作品及传略辑入《中国美术年鉴》《当代中国书画家大辞典》等辞书。

猜你喜欢

花鸟画家画院物象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刘光达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融情笔墨 悠然自得——花鸟画家李耕印象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遥看国色 玲珑韵香——记著名花鸟画家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