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8-11-01

甘肃农业 2018年20期
关键词:甘肃甘肃省标志

(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甘肃 兰州 730020)

地理标志对于保护区域历史文化遗产、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甘肃于2008年开始全省范围内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登记产品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截至2018年2月底,甘肃通过地理标志登记的农产品达82个,占甘肃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普查备案名录的37.4%,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与保护品种集群。为全省区域特色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地方和产品的知名度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在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培育和后续保护、利用等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诸如农产品地理标志生产者众多、产业化水平不高、“重申报轻利用”、缺少顶层设计等影响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发展工作的问题。

一、甘肃省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状况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按照地理学划分可以分为陇东和陇中黄土高原、陇南山地、河西走廊、甘南高原等四个地理分区,地理形态复杂多样。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气候、水源、土质、物种和悠久的农耕文明孕育出甘肃丰富资源的传统特色农产品。根据2014《全国地域特色农产品普查备案名录》中公布,甘肃具有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的农产品为219个(见表1)。产品种类涵盖粮食、油料、瓜果、蔬菜、药材、茶叶、花卉、香料、畜禽产品、水产品等10个大类(其中粮食24个、油料类6个,蔬菜类37个,药材类41个,果品类54个,畜产品40个、水产品8个,其他类9个(茶叶、花卉、香料))。这些农产品多以原产地闻名,具有很强的地域特性和人文历史,是甘肃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典型代表。

二、甘肃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现状

(一)登记数量

甘肃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起步较晚,2008年启动全省范围内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工作,2009年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标登记的农产品数量为3个。此后每年通过地标登记的数量逐年递增,截至2018年2月底,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数量为82个(见表2)。

从登记情况来看,近10年来甘肃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呈现一定的波动性(见图1),其中2015年和2016年农产品地标登记的数量上升较快,分别达15和14个,而2017年地标登记数量又下降到4个。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各地政府部门或工作机构对农产品地标登记工作的认知程度和推动力度有一定关系。二是目前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多数停留在申请、登记、审核、发证等基本保护阶段,没有充分注重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提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三是通过地标登记的农产品既没有为当地经济生产或生产经营者带来增量利益,也没有充分发挥地标登记的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区域优势。

图1 甘肃省2009年-2018年地理标志认证情况

表1 甘肃区域特色农产品分布及名录

表2 甘肃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

(二)农产品地标登记区域分布情况

甘肃省各市(州)农产品地标登记工作发展及其不平衡,而且有些市(州)通过地标登记的数量与本地丰富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不相匹配,说明仍有许多农产品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从图2可以看出各地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差别较大,其中登记数量较多的市州是庆阳、兰州、定西、陇南。

图2 2009年-2018年甘肃省各市州地理标志认证情况

分析形成这种登记差别的原因,一方面与各地对地标产品登记认证工作的认识水平和工作的推动力度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目前地标产品多部门登记认证及管理,也对农产品地标产品登记认证工作的推进和保护造成一定影响。目前我国存在着农业农村部、质检总局和工商总局三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体系[1](即农产品地理标志分别由这三个部门各自受理和审批注册),同样在全省也就分别由省农牧厅、省质检局、省工商局三部门执行不同的审批注册标准和发布渠道。因此,对申请单位(企业或合作组织)的地标登记认证造成一定的困扰,同时又造成登记认证资源的浪费即同一地标产品出现不同认证登记主体并存的状况,笔者整理了省农牧厅和省质检局登记认证的农产品地标产品进行比较,对这二个登记认证部门分别认证的82个和58个农产品地标产品进行分析,重复认证的数量达到了14个(图3)。这使得地标品牌拥有者不得不消耗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同时申请多种类型的法律保护[2]。

图3 甘肃省农牧厅与甘肃省质检局地标农产品认证交叠数量

(三)农产品地标登记的品种分析

目前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品种有粮食、果品、蔬菜、药材、茶叶、花卉、香料、畜禽产品等八个大类(见图4、图5)。通过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品种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甘肃省已登记的农产品地标产品中,果品、畜禽产品、蔬菜、药材等4个品种占比较大,分别达到27%、26%、18%、17%,达到总登记认证数量的88%,其他4个品种登记认证品种数量占比12%。这反映出各地农产品地标登记与本地区丰富的地标资源有很大关联度,各地根据地域特点和优势,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地标品种(图6)。

图4 2009年-2018年甘肃省农民品地理标志认证情况空间分布

图5 2009年-2018年甘肃省地理标志登记品种情况

图6 2009年-2018年甘肃省各市州地理标志认证

三、甘肃省地标农产品发展探讨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转变工作思路,探索发展模式

目前甘肃的大多数农产品地理标志仅仅停留在申请、登记、审核、发证等基本保护阶段而忽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质提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发展,加之多数地标农产品生产经营分散,对外界影响力相对较弱,出现了“大标志、小市场”尴尬的处境。事实上,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化理念应立足保护,着重发展。而且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包括政府管理机构的主导、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配合、企业的支撑和农民的支持。现阶段甘肃需要整合已登记的农产品地标资源,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将以往分散生产的农户逐步形成“地标+龙头企业+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和“龙头企业+农户+地理标志+专营店”的经营推广模式,从而使整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链得到良性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树立政府营销的先进理念,以品牌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

由于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公共资源,其相关产业发展壮大又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主导与行业协会的参与,使地标农产品生产组织能力、市场经营效益和经济社会影响得到较大提高。地标农产品的品牌化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与保护机制,相关职能机构的技术支撑与协同推进,生产经营组织的积极参与与合作管理,才能营造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进一步发挥地标品牌优势,拓宽致富渠道

地理标志农产品已成为甘肃特色产品畅销全球的“通行证”和富民强县的“金钥匙”。例如,陇南油橄榄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现在的油橄榄鲜果售价比原来高出30%左右,种植户收入也增加了不少。现陇南油橄榄已发展成为中国油橄榄果原产量和产品销售第一的产业集群,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再例如,白银靖远县的旱砂西瓜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后,把旱砂西瓜产业作为脱贫攻坚支柱产业来抓,大力推动旱砂西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让“大西瓜”成为“大产业”。种植旱砂西瓜面积达10余万亩,产值达到2.5亿元,使8个乡镇41个行政村的农民依靠种植旱砂西瓜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目前,甘肃越来越多农产品不断登上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大舞台,地标农产品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助推器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柱。而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和保护[3],对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特色区域农业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着眼“一带一路”,推动甘肃地标农产品走出国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地理标志作为一个优质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标识依据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三年来,为甘肃加速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起点和发展契机。使甘肃与沿线国家在双、多边合作机制下积极开展农业领域产业对接,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例如,张掖市凭借着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占据的重要枢纽位置,举办丝绸之路国际生态产业博览会暨绿色有机产品(张掖)交易会,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搭建一个合作交易平台,带动张掖本地相关产业发展。从地标品牌影响效应来看“张掖玉米种子”是国内唯一获得地理证明商标的种子产品,而且张掖还是中国西北第一肉牛大市,拥有国内最大的西门塔尔种群并获得“张掖肉牛”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所以,张掖市应该凭借这些特色优势十分显著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将地域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提高当地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此外,甘肃近年来还有其他地区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如苹果、洋葱、小米等已经开始被销往国外。作为一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甘肃首要是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利用的顶层设计,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甘肃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差异性,并在产业化中保持这种差异性,真正将甘肃优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做精做强。

猜你喜欢

甘肃甘肃省标志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当代标志设计的创意构思和发展趋势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