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
2018-10-31张俊辉
张俊辉
【摘要】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VA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安全性高,远期效果显著。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脉冲射频; 普瑞巴林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0.0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0-00-0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周围神经引起的病理性神经痛综合征[1]。患者因长时间疼痛,常伴有失眠、抑郁、烦躁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近年来,脉冲射频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疼痛疾病,效果十分显著,笔者所在科室在探讨治疗PHN的过程中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44例,所选患者均按照診断标准进行确切诊断,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男41例,女31例;年龄40~55岁,平均(46.32±4.27)岁;病程3~14周,平均(9.71±1.39)周;对照组男39例,女33例;年龄41~52岁,平均(46.21±4.24)岁;病程4~15周,平均(9.68±1.34)周。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外,本次研究已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普瑞巴林(批准文号:H20100623,由Pfizer Manufacturing Deutschland GmbH生产)治疗,初始剂量150 mg/次,2次/d;2~3周患者疼痛未缓解患者可增加剂量至300 mg/次,2次/d,持续用药4周。(2)观察组患者在口服普瑞巴林剂量为150 mg/次,2次/d,同时给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刺激治疗,疗程同样为4周。根据患者疼痛分布区域确定受累背根神经节,如果受累神经节超过3个节段,则选择疼痛最为剧烈的3段。患者取仰位或俯卧位于CT台上,平扫并找到背根神经节所在椎间孔,标记穿刺点,根据CT扫描图像调整进针路线和针尖位置,直至针尖位于椎间孔上1/3处后方停止,回抽无血无液体后,注入造影剂0.5 ml,再次确认位置无误并无造影剂入血后确定穿刺成功。使用频率50 Hz进行感觉测试,直至电刺激阈值降至0.4 V以内在测试神经分布区内有疼痛感为止[3]。确定背根神经节后,注射利多卡因进行浸润麻醉,同时使用PMG-230型Baylis射频疼痛治疗仪进行脉冲射频刺激。射频刺激参数:维持温度在42 ℃,频率2 Hz,脉宽20 ms,刺激持续120 s,间隔15 s后再刺激120 s[4-5]。1周后再治疗1次,操作步骤同上。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近期疗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周的疼痛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比较发生率;远期疗效评判标准:随访12个月,痊愈为VAS评分及PSQI评分降至0分;有效为VAS评分0~2分,PSQI评分1~10分;无效为复发或VAS评分>6分,PSQI评分>10分,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3.1 VAS评分标准 0分:无痛;0~3分:患者表示有轻微的疼痛,处于能忍受状态;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勉强能忍受;7~10分:患者疼痛逐渐加强,并且对患者的食欲及睡眠有严重的影响。
1.3.2 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 本次应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标准采用198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编制的一套睡眠质量评分标准来进行评分,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评分的规范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VA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
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PHN是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简单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措施都难以治愈[6]。而长期的疼痛导致患者出现烦躁、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而睡眠质量差又加重患者病情,形成恶性循环,使患者备受生理和精神的折磨,因此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睡眠质量,成为治疗PHN的重点。
普瑞巴林是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受体激动剂,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电压依赖性钙通道α2-δ亚单位,减少钙离子内流至神经末梢,从而减少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盐、P物质等兴奋性递质的释放,有效控制病理性疼痛[7-10]。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普瑞巴林治疗,在服药4周后,患者的疼痛和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单独使用普瑞巴林治疗仍存在两方面的弊端。一是起效慢、二是副作用明显。这与患者服用较大剂量普瑞巴林有关,由于普瑞巴林的不良反应呈现剂量依赖性[11]。
脉冲射频是慢性疼痛的常用治疗手段,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干扰神经冲动传导,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是通过脉冲式电流刺激背根神经节,发挥镇痛作用,同时还可避免对痛觉、触觉纤维造成的热凝损害及神经麻木等并发症[12]。观察组患者在服用普瑞巴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刺激治疗,在治疗后1周,疼痛症状和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治疗后4周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表明联合治疗作用十分明显。在不良反应方面,觀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主要是由于在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刺激的基础上,患者服用普巴瑞林的剂量比较多,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刺激联合普瑞巴林能够迅速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睡眠质量,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远期疗效确切,是治疗PHN的有效物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兆华,李诗彬,赵东.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的影响[J].口岸卫生控制,2017,24(4):21-22.
[2]金文哲,任婷婷,李仁淑,等.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1):69-71.
[3]张广建,刘恒,李仁淑,等.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与神经干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3):383-384.
[4]王文珠,王冉,刘建,等.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7):663-665.
[5]罗雅幸.脉冲射频联合臭氧介入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D].长春:吉林大学,2017.
[6] Ke M,Yinghui F,Yi J,et al.Efficacy of pulsed radiofrequency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postherpetic neuralgia from the angulus costae:a Randomized,double-blinded,controlled trial [J].Pain Physician,2013,16(1):15-25.
[7]张荣华,王海,戴锦艳,等.NB-UVB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7):1784-1786.
[8]韩广敬.奥施康定联合普瑞巴林治疗6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14,38(8):701-703.
[9]陈洁华,吴晓红,叶圣章,等.普瑞巴林联合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104-105.
[10]姜开洋,董莉丽.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中射频温度和电压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6,45(16):2261-2263.
[11]凌地洋,王哲银,卢振和,等.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0):587-591.
[12]刘荣国,林星武,方向宇,等.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IRF8和伏隔核BDNF表达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7,37(5):540-543.
(收稿日期:201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