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峰县稻瘟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8-10-31王晓娟罗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稻瘟病防治对策

王晓娟 罗敏

摘要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稻区普遍发生。本文从品种、气候、栽培管理、防治力度等方面总结了稻瘟病流行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对策,以期为今后防治稻瘟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瘟病;流行原因;防治对策;湖南双峰

中图分类号 S435.11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130-02

双峰县地处湘中,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以种植水稻为主,年播种面积逾6.67万hm2。稻瘟病是一种对水稻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病害, 农民称之为水稻“癌症”[1],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危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稻瘟病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秆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其中叶瘟发生最普遍,穗颈瘟损失最严重[2]。自2011年以来,稻瘟病在双峰县累计发生面积超过1.33万公顷次,各乡镇均有发生,已给部分老百姓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给双峰县粮食生产工作增加了阻力。笔者根据实践调查和摸索,分析了稻瘟病在双峰县流行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1 稻瘟病流行原因

1.1 品种因素

近几年,双峰县加大了两系杂交稻和三系杂交稻的推广力度,在重视稻米质量的同时,忽略了品种的抗病能力,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加大(表1)。此外,一些抗病品种在连续种植5~10年以后,由于常年大面积种植而导致抗性逐渐退化,感病性增强。2012年双峰县的主推品种中,早稻金优555、金优233及晚稻湘晚籼13的发病比率均超过了20%;2016年双峰县的主推品种中,一季稻Y两优900、Y两优9918稻瘟病大面积成片发生。

1.2 气候因素

连续低温、多雨天气是导致水稻各生育期稻瘟病大流行的主要诱因[3],尤其是关键期雨日、雨量明显偏多是导致稻瘟病高发的重要因素。每当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气温又维持在25 ℃以下,导致正值分蘖盛期至破口期生育阶段的早稻易发生叶瘟和穗颈瘟;7月中旬的连续强降雨天气则给一季中稻穗颈瘟和早栽晚稻品种湘晚籼13号叶瘟的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1.3 肥水因素

偏施、迟施氮肥造成稻株徒长、茎秆幼嫩、叶片浓茂,有利于病菌的侵入,从而诱发稻瘟病[4]。在梓门桥镇星星村实地调查表明,种植相同品种(湘晚籼13号)但氮肥的施用量不同,导致发病情况存在差异。施氮肥偏多的田块发病重,施氮肥少的则发病轻。此外,排水不良、长期浸水的田块,植株根系发育差,稻瘟病发生程度明显重于排水良好的田块。

1.4 栽培密度过大

栽培密度过大,田间通风透光性差,稻瘟病易流行。对Y两优1号的发病田块调查表明,基本苗为90万株/hm2的田块发病率为3%,基本苗为112.5万株/hm2的田块发病率为16%,基本苗為135万株/hm2的田块发病率为34%。

1.5 防治不力

首先,在播种前,农民不重视药剂包衣处理和药剂浸种,加之目前种子市场多、乱、杂现象比较严重,致使种子带菌率高,苗瘟发生几率大大增加。其次,防治稻瘟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治策略,以水稻生长情况为基础,结合气候情况,及时抓好预防工作。目前,大多数农户对稻瘟病防治认识不足,防治不以病虫情报为依据,往往采取见虫杀虫、见病治病的传统防治方法,对病虫害疏于预防,并且不少农户对稻瘟病尤其是穗颈瘟的症状不能正确识别,错过了稻瘟病的最佳防治时间。另外,农户在防治稻瘟病过程中往往只用1次药,制约了防治效果。再者,许多农户缺乏基本的防治知识,对稻瘟病有效药剂不了解,任由零售商推荐药剂,甚至还选用多菌灵、百菌清之类的广谱性杀菌剂,从而导致防治效果不好。

2 防治对策

2.1 消灭越冬菌源

消灭病菌来源,一是做好病草处理,堆放在离田块较远的地方进行集中销毁,不能将其直接堆放在田里或秧田附近。二是及时清除田间及田埂杂草,以彻底清除菌源。

2.2 严格市场准入

县农业执法大队联合县种子管理局、县植保站、县粮油站等单位成立专家组,专家组根据本县栽培品种往年稻瘟病发病情况建立稻瘟病高感品种名录,以禁止其在双峰县内继续销售种植。

2.3 合理搭配品种

农业部门在推广水稻品种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选定3~5个抗病品种,尤其是示范基地上推广的品种,要常年进行抗性观察,及时淘汰抗性差的品种。此外,对于往年发病重的田块,要选择抗性好的品种;同一区域不适宜大面积连片推广单一品种,要实行不同品种搭配种植;同一品种不适宜在同一地区连续种植5年以上,尤其是一些低洼、四周为林地的山区。

2.4 科学肥水管理

农业部门通过取土化验和土壤试验,掌握各地区稻田最佳施肥量和配比,从而指导农民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正确掌握N、P、K及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期适当控氮制苗,后期看苗补肥,以提高水稻对稻瘟病的抗病能力。此外,用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2.5 合理密植

水稻栽培密度应根据气候条件、具体品种和土壤质地等因素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坚持早熟宜密,晚熟宜稀;叶片窄小上冲宜密,叶片大而披散宜稀;肥水充足宜密,土壤贫瘠宜稀的原则。

2.6 加强预测预报

植保部门应与当地气象部门保持信息沟通,在加强病情监测的同时,及时掌握天气情况,在水稻生长关键时期,及时准确地为农户提供稻瘟病防治信息,督促农民落实预防措施。对于历年发生严重的小气候地区和重点示范基地,要安排专人负责,科学指导当地农户进行预防。

2.7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具有高效、方便、迅速等优点,一直是稻瘟病综合治理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在病害大流行和抗病品种抗性丧失期间更是不可替代的措施。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和本地市场反馈,预防用药宜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等;治疗宜选用40%稻瘟灵乳油、25%吡唑·醚菌酯乳油等药剂[5]。值得借鉴的是,近几年在双峰县蓬勃发展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在承包区域实现了统一时间、统一药械、统一配方、统一防治,病虫防治效率高,有效减轻了稻瘟病的发生。

2.7.1 种子消毒。可用强氯精、咪鲜胺等浸种,早稻浸种时间不少于42 h,中稻浸种时间不少于36 h,晚稻浸种时间不少于24 h,浸种时均采取“三浸三露”。

2.7.2 秧田和移栽田处理。秧田用药(即大田防治),既节约成本,又减轻劳动投入,还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因此,对于一些易感叶瘟的品种,秧苗移栽前施1次送嫁药做好前期预防。移栽后,为做好稻瘟病防治,应加强田间调查,一般在水稻分蘖期前,每逢阴雨天气后开展田间普查,如有病斑出现,立即进行药物防治,施药后7~10 d病情仍在发展,继续施药1次。施药时要兑足水量,细雾均匀喷于感病部位,才能保证防治效果。如果叶瘟在孕穗期开始发生,可结合穗颈瘟防治进行施药。穗颈瘟防治一般应在孕穗末期到抽穗始期施药,为控制其发展,最好在齐穗期再施药1次。分蘖期用药可选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2%春雷霉素液剂;破口初期宜选用内吸性药剂,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齐穗期宜选用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40%稻瘟灵乳油[5]。

3 结语

综上所述,稻瘟病的流行受气候条件、品种抗性、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等因素的影响。气候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加强预测预报,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其诱发病害,而其余因素都是可以通过人为加以控制,改变成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因此,在稻瘟病防控工作中,应以筛选抗病品种为前提,以气候特点为参照,以健身栽培和配方施肥为基础,以高效低毒药剂为辅助,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与危害,充分保障水稻安全生产[6]。

4 参考文献

[1] 刘静,王健林,宋波,等.宁夏水稻稻瘟病发生程度的气象等级预报[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021-5023.

[2] 王维超.稻瘟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5):165-166.

[3] 谢佰承,郭海明,欧高财,等.气象因素与早稻稻瘟病发生的条件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07(6):142-143.

[4] 郭永霞,靳學慧,李红松.施用化肥对稻瘟病发生程度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7):67-68.

[5] 张传清,周明国,朱国念.稻瘟病化学防治药剂的历史沿革与研究现状[J].农药学学报,2009,11(1):72-80.

[6] 温小红,谢明杰,姜健,等.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190-195.

猜你喜欢

稻瘟病防治对策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江苏省稻瘟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无毒基因组成分析
浅析水稻稻瘟病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控措施
论北方地区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技术
浅析水稻稻瘟病发生条件及综合防治技术
探讨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技术应用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