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荔枝又要熟了

2018-10-31王森水

闽南风 2018年9期
关键词:妃子笑枝丫荔枝

王森水

近日,微信朋友圈里老同学新晒的荔枝图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是呀!家乡的荔枝又要熟了,一串串,红艳艳,娇滴滴挂满了枝头,压得树枝都弯了腰,似乎要尽力躲进绿叶里去,慷慨的阳光毫不吝啬地照耀着,让人口齿生津,垂涎欲滴,勾起了我许多关于荔枝的美好记忆。

关于荔枝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文中写作“离支”,割去枝丫之意。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三?荔枝》“释名”中写到:“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變。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大约东汉开始,“离支”开始写成“荔枝”,并沿用至今。

荔枝是一种古老的树种,属常绿乔木,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广东和福建最盛。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主要栽培品种有三月红、圆枝、黑叶、淮枝、桂味、糯米糍、元红、兰竹、陈紫、挂绿、水晶球、妃子笑、白糖罂等十三种。其中比较有诗意的当属妃子笑,它直接取自晚唐杜牧诗《过华清宫其一》:“回望长安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该诗除了讽刺统治者的昏庸无道之外,也从侧面说明了荔枝的几个实情。一,历史久远;二,相当好吃;三,不易保鲜;四路途遥远。我的家乡以黑叶,兰竹为主,兼有少量三月红(闽南语叫早红仔),及个别桂味(闽南语叫桂林仔),可入药。

荔枝是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树,领地扩张力极强。如果是成片生长,一般树冠直径六七米,高八九米。要是单株生长,那就大不一样。记忆中,我外公家就有一棵特别高大的荔枝,怕有二十米高,树冠需三个小孩才能合围,至少百岁以上。远看好像巨若华盖的老榕树,近看才知是荔枝,没有榕树飘荡的胡须,有的只是干裂粗糙的树皮,裸露地表的树根,和一个可容藏匿的树洞,是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也是牛羊纳凉的好去处。若遇丰收之年,一次可摘一千多斤荔枝。

小时候,也就是刚生产责任到户以后,我家从生产队分得十棵荔枝。虽大小不一,但都是兰竹品种的。果实心脏形,果项丰满;果梗细;皮薄肉多;陶乳白色,味甜而酸,7月中旬成熟,比较晚。除鲜食外,适宜制罐头和制干。荔枝罐头是漳州罐头厂的拳头产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风靡一时,远销欧美,为漳州的外汇创收立下汗马功劳。

荔枝春天开花,黄灿灿的,远远望去,漫山遍野,好似从天而降的天之锦。近旁一观,又是一番不同景象。密密匝匝的花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开放着,吸引着人的眼球,沁人的花香随风飘散着,轻撞着人的鼻孔,轻撞着人的衣襟。勤劳的蜜蜂不辞辛苦地在花间来回穿梭,贪婪地吸吮着花心的甜蜜儿。为了得到更多的硕果,善良的村民们不得不对花团锦簇的花儿来一场美丽的摧残——疏花,以便节约土地母亲供给的有限的营养。清晨,穿上雨衣,戴上帽子,爬上树梢,用力摇晃,带露的花儿急雨一般哗哗落个不停,那可是真真正正的“荔”花带雨,美丽极了,不一会儿,树底下便铺上了厚厚的一层花毯,诗意无比。只是在那物质贫乏的年代,对身边的美似乎都熟视无睹,不懂珍惜和欣赏。曾经的美丽也只能美在追忆之中了。

夏至以后,枝头的荔枝从谢花后的绿豆般大小,慢慢长大了,露出了少女一般绯红的小脸儿,羞羞地低下了头。荔枝就要熟了。那时候平时安静的荔枝园就变成了热闹欢乐的海洋。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的荔枝旁搭建一个简易的帐篷,最先上场的是家里的老爷爷老奶奶和未上学的毛小孩。因为荔枝都还没有熟呢,偶尔有馋嘴的小孩偷摘一个吃,总是眉头皱皱的,奶声奶气地说“酸,酸,真酸!”

每到七一暑假以后,荔枝园就真的热闹了,孩子们在树下顽皮地奔跑着,嬉闹着,笑声总是此起彼伏的,仿佛要炸了锅似的。此时的荔枝已接近熟了,更大更圆更红,也更重更沉了,大串一点的都谦虚地低下了头,埋入叶子底下,躲藏了起来,在外面都瞧不见了,只有个别小串或单个的,骄傲地挺立在树梢,炫耀着它的成熟与美丽。此时,挑个熟好的荔枝,轻轻拨开红色的外壳,一个椭圆乳白的尤物会惊呆你的眼,水灵光亮的肉体透着一股醉人的果香,淡淡的,纯纯的。徐徐放入嘴中,慢慢咬上一口,酸酸的,甜甜的,甜中有酸,酸中带甜,如同咀嚼悠悠岁月一般,怪不得苏东坡当年品尝过后不禁诗兴大发,挥笔写下脍炙人口的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除了食用以外,荔枝浑身都是宝。在没有用上煤和电的年代,荔枝的落叶和细小的枯枝便是烧水做饭的好燃料。记得我的奶奶和我的母亲每次到荔枝园来,手里常带一把长长的竹耙子,那就是专门用来耙落叶的。耙完以后用麻袋装回家,在有月光的夜晚用甘蔗叶包捆起来。及大量用上煤和电以后,把树叶耙成堆,在空地小心烧成灰,便是天然的肥料,是种花生或绿豆的首选。小时候和伙伴们玩的弹弓也大都是用荔枝的枝丫做成的。细挑一个大小合适,角度适中的枝丫,剥去外皮,套上皮筋便是一个简易的弹弓,为曾经的童年留下了许许多多纯真的美好回忆。不仅如此,荔枝木材坚实,纹理雅致,耐腐,尤其是树冠和根部更是是雕刻的好材料。

荔枝又要熟了!再次唤起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只是近十多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家乡的荔枝林都已不见踪影,只能从荔枝图的追忆中去回味曾经的幸福与美丽了。

王维诗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我想荔枝也是。对于背井离乡,远走天涯之人,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无不是思乡的“红豆”。我怀念家乡的荔枝,更怀念那些流水一般逝去的岁月。

猜你喜欢

妃子笑枝丫荔枝
吃荔枝
Fruit of the South
荔枝红了到灵山
一只来自春天的鸟
大妃子笑
编辑部故事之读书
编辑部故事之办公用品
荔枝
画一棵有许多枝丫的“树形图”
鹿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