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经济走廊,联结四方的陆海贸易通衢
2018-10-31郑嘉璐
郑嘉璐
当今世界,与中国关系密切的有谁?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提到“巴铁”—巴基斯坦。它拥有2亿多人口、80万平方公里土地,既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又是中国在全球唯一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
近几年,中巴友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不断加深。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访巴时正式提出“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中国承诺,将在巴投资460亿美元,两国将在能源、基础设施、产业和港口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相比“一带一路”在其他国家的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在建项目最多,进展最快。在已列入的22个项目中,9个项目已经完工,13个项目开工在建。在中国的援助下,巴国GDP增速也由3%左右,很快上升到4%~5%。
但是,在巴国前板球明星伊姆兰·汗上台后,中巴合作似乎起了变化。今年10月,新总理伊姆兰·汗表示,未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重点,将从高速公路建设转移到农业发展、扩大就业、引进外资上。紧接着,中国驻巴大使姚敬确认,目前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正在由巴基斯坦新的正义运动党政府重新审议,考虑到“新政府有其自己的安排和愿景,这种审议是自然的”。
一时间,中巴“一带一路”合作发展停滞、前途黯淡的说法,活跃在许多西方媒体上。“巴铁”变了么?中巴经济走廊未来的走势究竟如何?
巴基斯坦的“突围”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不妨先看看中巴两国分别能从合作中获得什么。
对巴基斯坦来说,中巴经济走廊是其摆脱国内经济困局的好机会。该走廊始于新疆喀什,止于瓜达尔(音译是瓜德尔,这里沿用习惯叫法),沿线将布局能源、基础设施、产业等项目。从这些项目合作中,巴方不仅能获得来自中国的投资和技术,还能提升就业率,拉动经济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借由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有望打开与邻国的通道,向周边“突围”。
中巴经济走廊其实是中国西部和中亚国家走向大洋的通道。中国计划修建从喀什到瓜达尔港的高速公路与铁路,并在交通沿线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与服务能力。这些道路连接着中国西北地区,贯通巴基斯坦全境,又处在南亚、中亚、西亚交汇的区域,如果利用得当,可以成为联结四方的陆海贸易通衢。
举例来说,2017年,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的侯赛因在访问塔吉克斯坦时表示,经瓜达尔港进出口货物是塔方的最优选择,他邀请塔方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同时希望两国尽快完成双边跨境贸易协定,为两国陆路联通奠定双赢局面。
巴基斯坦和中亚国家之间,隔着比较动乱的阿富汗,但包括塔吉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多国,可以借道中国新疆,经中巴走廊最终完成货物的进出口。只是一直以来,由于巴国内落后的交通运输能力,中亚的货运商机迟迟不能加以利用。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恰好能打破这一僵局,帮助巴基斯坦成为“中亚出海口”。另一个利好是,上海合作组织在2017年首次扩容,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上合组织的正式成员国,这为巴基斯坦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与机会。
巴基斯坦正努力成为地区能源供应和贸易流通的枢纽,中国也很乐意帮助巴基斯坦“突围”。众所周知,中巴传统友谊深厚,在许多国际纠纷中,巴基斯坦都坚定地站在中国一方。此外,巴国人口数量居世界第六,其中35岁以下的人口占65%,丰富的人力资源一旦得到有效组织,特别适合承接来自中国的制造业转移。
最重要的是,在中国周边国家中,巴基斯坦享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它的人口与经济分布恰好符合中国对西部出海口的要求,能“刺激”中国西部内陆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新总理伊姆兰·汗不可能全盘推翻中巴经济走廊,而更有可能做出一定调整,来平衡国内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利益。
中巴双方都能从“一带一路”合作中获得巨大的国家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是哪个政党执政巴基斯坦,都不会中断与中国的合作,更不会放弃利用中巴經济走廊摆脱发展困境的机会。
正在调整的思路
在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过程中,中国的思路是很明确的。《中巴经济走廊长期规划》提出,走廊短期项目旨在解决巴国内最迫切的能源问题;中期项目以铁路、公路和经济特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推动巴基斯坦工业化的起步;而长期项目则包含更多第三产业的内容。
巴基斯坦工业和经济发展最缺乏的就是电力。据统计,巴基斯坦每年有超过7000兆瓦的能源缺口,每天的常规停电时间达到12小时。紧缺的电力拖累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也破坏了投资环境。因此,中国最先落地的一批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比如卡西姆港火电项目、苏基克纳里水电站项目、真纳太阳能园区发电项目等等。
中巴经济走廊已规划的21个能源项目中,有11个项目已经开工或投产运营,装机总量6910兆瓦,刚好弥补巴基斯坦7000兆瓦的能源缺口。依托走廊能源项目建设,预计到2020年前后巴基斯坦电力供需将达到初步平衡。
与能源项目一样,道路交通建设也是在为未来的工业化打基础。中国已经投资了巴国内多条公路项目,比如中巴经济走廊的一条干线—喀喇昆仑公路二期改造工程已经完工,从红其拉甫山口往南绵延600公里接近首都伊斯兰堡。而更多的公路项目正在建设当中,这些公路不管是对巴国内的工业发展,还是未来借助瓜达尔港、卡拉奇港发展货运贸易,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力和交通这两项欠账最多的基建得到弥补之后,巴方开始与中国合作发展产业。巴方准备在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建设9个经济特区,加强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产业对接和合作。
能源和道路项目打基础,产业项目拉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最终利用海港运输四面八方的货源。中巴雙方的规划很完整,也符合巴国国情,问题是这份规划是由中国政府与上届巴联邦政府共同制定的,巴国内的地方政府、民间和企业的参与并不多,因此一些地方上的意见可能并没有体现在规划中。
如今,巴基斯坦产生了新政府,这其实是一个调整中巴经济走廊规划的机遇。由于前文所述的原因,新总理伊姆兰·汗不可能全盘推翻中巴经济走廊,而更有可能做出一定调整,来平衡国内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利益。这也符合“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长远来看,这种调整会让走廊的建设和发展变得更均衡,对中国项目获得巴国内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也有好处。
伊姆兰·汗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调整,可能集中在两个方面。他的支持者大多是普通百姓,而他在竞选期间也更多关注就业和扶贫问题,因此新的项目可能会更多照顾民生需求、农业发展和扩大就业。此外,中巴经济走廊当前的重点项目集中在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和信德省,这里也是前总理谢里夫和前总统扎尔达里的故乡,伊姆兰·汗很可能希望走廊的建设重心向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和俾路支省转移。
挑战与机遇
虽然伊姆兰·汗不会中断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一系列合作,但他的表态还是给中国提了个醒。毕竟,中巴经济走廊是一个长期而宏大的计划,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也确实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
巴基斯坦的安全局势无疑是最直接的挑战。虽然巴军方从2014年开始对武装分子进行持续的军事清剿,但其国内的安全形势依然不乐观。特别是瓜达尔港所在的俾路支省,那里的各种恐怖组织活动猖獗,一些老百姓受到民族主义与分离主义影响,对中国的投资项目怀有误解和抵触心理。
近几年,巴国内时常出现一些质疑中巴经济走廊的声音,其中一个原因是巴基斯坦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巴基斯坦制造业薄弱,生产和出口的商品以低端和初级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较低,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很有限。而中国生产的商品恰好能满足巴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最近几年,中巴之间的贸易差额不断增大。据统计,自2012年到2017年,巴基斯坦对华贸易逆差增加了2倍,从40亿美元增至127亿美元。好消息是,巴政府制定了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新贸易政策。受这一政策影响,2018年巴方的贸易逆差已经开始缩减。
巴国内地方势力的斗争是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最典型的体现是中巴经济走廊的路线选择。最初,走廊规划的路线是投资者青睐的“东线”,这条线路途径东部的伊斯兰堡和拉合尔,这片区域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治安情况较好,而且地势平坦,利于工程建设。但优先发展“东线”的方案遭到了“西线”地区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东线会加剧地区矛盾和贫富差距,因此通过示威活动、多党派会议等形式向政府施压。巴政府迟迟不能平衡双方的力量,最终确定了一个妥协的“多线”方案,线路包含东、中、西三线,并明确将“西线”置于和“东线”同等的优先地位。这增加了走廊的建设难度,也加大了中国的建设成本和安全风险。
中国驻巴大使姚敬表示,中国不反对沙特阿拉伯等其他国家参与中巴经济走廊,也希望将走廊通过阿富汗延伸至中亚国家。
虽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中巴经济走廊也有许多机遇,第三方力量参与建设就是其中之一。
首个第三方投资来自沙特阿拉伯。今年9月,伊姆兰·汗的首次出访来到沙特,访问期间,巴方正式邀请沙特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据巴方媒体报道,沙特承诺投资100亿美元,把瓜达尔建造成一个石油城,该项目将成为中巴经济走廊的一部分。中国驻巴大使姚敬表示,中国不反对沙特阿拉伯等其他国家参与中巴经济走廊,也希望将走廊通过阿富汗延伸至中亚国家。
引入第三方的力量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对中巴两国都有好处。中国是巴基斯坦引进外资的最大来源国,巴国内一直有声音质疑中国对巴投资过多,会导致巴方对中国产生经济上的依赖。沙特的投资可以使巴国的外资来源多元化,减少其国内对中国的怀疑。
对瓜达尔港的建设而言,沙特的加入就更重要了。中国与沙特的年度贸易额超过500亿美元,是中巴贸易额的几倍。如果能将沙特及阿联酋等周边国家的货源引到瓜达尔港,经由巴基斯坦运往中国西部,对巴基斯坦及中国西部的发展都大有好处。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的核心工程,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样板工程。未来,这项举世瞩目的工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让中巴合作行稳致远,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既要有风险忧患意识,又要有历史机遇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