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重晚晴
2018-10-31兰苔
兰苔
我和老伴结婚61年,钻石婚时两人胸前别上红花合影纪念,这张照片挂在厅堂,我俩天天抬头看到,满是欢喜。
1952年,我在军分区政治部组织青年团员入团培训,她来学习。我们由此相识,通过了解,有了感情。1954年,她邀我到她家吃饭,征得她家人同意,确定恋爱关系。1957年4月,我被调到海军进驻福建沙埕港,她转业在医专读书,即将毕业时,我去杭州与她成婚。婚后聚少离多,互相思念,心心相印。20世纪60年代,我转业到江西金融系统工作,通过组织联系,将她从浙江温州医院调来上饶与我团聚,我俩虽同在一个城市,但各自工作繁忙。其间,我俩生育了三个子女,照料和培养子女花了很大精力。到20世纪90年代,我俩相继离休后,又在子女家帮忙照顾孙辈,无暇顾及我们两人自己的生活。直到2005年我俩回到上饶,才真正过起了“二人世界”。
我俩个性特点截然不同,我幼年时父母双亡,孤苦伶仃,性格内向自卑,爱读书思考,肯吃苦耐劳;而老伴个性外向活泼,性情温和,喜交朋友,爱好文艺体育。一起生活,有时会有矛盾,怎么办?只有互相谅解,妥善处理,才会形成合力。我做过宣传工作,搞过金融研究,写作投稿是我的爱好,到了晚年仍笔耕不辍。每写出一篇稿子,老伴都是第一个读者,她会提出意见,让我修改,我的文章也常在报刊上发表。对此老伴动了心,将她在医务工作中积累的养生保健知识整理出来,可她写惯了病历医嘱,写稿子重点不突出,说理欠充分,条理又混乱,经我修改或指点重写,她的稿件也会被一些报刊采用。通过互帮互学,切磋琢磨,我俩不但提高了写作能力,更在情感上愈加融洽。
我几乎每天上午都去打门球,下午埋头读书、看报、写作,一坐下去便不知起来。老伴怕我久坐不动不利于健康,有时送水果来提醒我休息,有时催我活动一下,并提出让我每周安排一些時间跟她学唱歌,与她同乐。我俩一拍即合,她弹琴,我跟着唱,她知道我过去从不唱歌、五音不全,便不厌其烦地帮我纠正音准和节奏,或者示范领唱,从简单歌曲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培养我对音乐的兴趣。在她的帮助下,我学会多首歌曲,能在聚会上放声高歌,从而改变了我单调的生活方式。
我患心脏早搏多年,2015年从动态心电图中发现:心房心室三度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半夜每分钟只有31次。老伴非常担心,常在半夜起来摸我脉搏,看我动静,还陪我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确认病情后,要做装心脏起搏器手术。住院时子女轮流来陪伴,而她不放心,亲自“上阵”照顾我,出院后监督我按医生交代的注意事项行事。有人得知这个情况后对我说:“你有这样的医生保驾护航,真有福气啊!”我也一样,把她的健康挂在心上。老伴年轻时患有肺结核咯血,当时用雷米封等药治疗,留有失眠后遗症,我进入老年睡觉会打呼噜,于是主动提出分房睡,给她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她有关节炎,手指有些变形,我尽量让她少沾水,洗衣、洗碗我一一包揽。
夫妻进入老年,一起生活无大事,无非是学习、锻炼、做家务,只要彼此谦让、理解、帮助,就会过上和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