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遗珠
———记新疆发现的蚀花红玉髓珠
2018-10-31文图覃春雷
文图/覃春雷
2017年5月18日,扬州博物馆的特展“细君归来——新疆伊犁草原文物和民族风情展”展出了一批特别的青金石和蚀花红玉髓珠。这些可能是由苏美尔人或古代印度河谷人制作的珠子是什么时候,又怎么来到新疆的,对这些问题的探求,可能会刷新古代西域的对外交流史,发现古代两河文明和印度河谷文明与中国交流的新证据!
蚀花红玉髓珠
蚀花红玉髓珠是一种将碱性液体涂画于红玉髓材质的珠子表面,经过一定时间的烘烤后,在红玉髓珠表面留下不易擦拭掉的特定图案的一类珠子。这是通过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实现的。
蚀花红玉髓珠的制作原理,是利用碱性液体在一定温度下与红玉髓中的酸性基团二氧化硅产生反应,反应物和反应产物被有效地吸附在红玉髓珠表面的反应区域,从而呈现图案。古代的实际制作过程比以上反应原理稍复杂些,例如选择和制作碱性汁液,制备和处理红玉髓珠以及控制烘烤的方式、温度和时间等。其中一种方法曾于1857年被英国学者贝拉西斯(Bel l asi s) 所记录,当时,巴基斯坦信德省(Si nd,1857年仍为印度所辖) 的萨温城 (Sehwan),蚀花红玉髓珠的制作依然很繁盛。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人类学和考古学家Jonat hen M ark Kenoyer教授,也曾对蚀花红玉髓珠进行工艺复原研究。
古代印度河谷文明的蚀花红玉髓珠
蚀花红玉髓珠最早出现于古代印度河谷文明,该文明主要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古代印度河谷文明成熟期的年代为距今4600~3900年。约公元前1900年,古代印度河谷文明衰落后,蚀花红玉髓珠及其制作工艺也随之消失。
蚀花红玉髓珠制作工艺复原
①珠子博物馆藏一期蚀花红玉髓珠
②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伊朗苏萨遗址发掘的一期蚀花
③希腊艾吉纳考古博物馆藏希腊Ai gi na遗址发掘的一期蚀花
④巴基斯坦或阿富汗的二期蚀花红玉髓珠
⑥新疆塔什库尔干曲曼墓地出土二期蚀花红玉髓珠
⑦温宿包孜东墓群出土二期蚀花红玉髓珠
通常把古代印度河谷文明的蚀花红玉髓珠称为一期蚀花红玉髓珠,简称一期蚀花。
在很多古代文明的考古发掘中,都曾出现古代印度河谷文明蚀花红玉髓珠的身影。印度河谷的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和柴胡达罗等,两河文明苏美尔时期的乌尔城和启什城,古埃及中王朝的阿拜多斯,还有叙利亚、希腊、伊朗和波斯湾等地,都发现了古代印度河谷文明的蚀花红玉髓珠。4000多年前,印度河谷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这种蚀花红玉髓珠传播到古代文明的各个角落。
古代印度河谷文明之后的蚀花红玉髓珠
古代印度河谷文明消失1000多年后,一类新的蚀花红玉髓珠出现。这种新出现的蚀花红玉髓珠在珠子的形制、图案和工艺上与古代印度河谷文明的蚀花红玉髓珠都不同,通常将其称为二期蚀花红玉髓珠。
二期蚀花红玉髓珠的扩散范围,较一期蚀花更为广阔,而且出现了多个制作中心。各个制作中心的蚀花红玉髓珠还有细微的差别,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缅甸和泰国,都可能是曾经重要的制作中心。
约公元10世纪以后,二期蚀花红玉髓珠消失。有关蚀花红玉髓珠重新出现的最近记录,来自1857年的英国学者贝拉西斯。
二期蚀花红玉髓珠在中国很多地方的考古发掘中都有发现。新疆和田和塔什库尔干等地、陕西宝鸡益门村2号墓、河南晰川下寺春秋楚墓、云南江川李家山和晋宁石寨山滇文化墓地、广西合浦排堂汉墓和广州汉墓等地,都有出土记录。
新疆发现的二期蚀花红玉髓珠
1902年,奥古斯特·赫尔尼勒在新疆和田博拉庄采集了两颗蚀花红玉髓珠,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13年,斯坦因在新疆和田发掘到一颗蚀花红玉髓珠,现藏于大英博物馆。黄文弼先生在新疆沙雅县西北裕勒都司巴克采集到带“卐”纹的蚀花红玉髓珠。新疆和静察吾呼沟口墓地、吉木萨尔县大龙口墓地、民丰尼雅遗址、温宿县包孜东墓群和于田克里雅河流域圆沙古城等,都曾出土或采集过蚀花红玉髓珠。
2013~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队,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吉尔赞喀勒墓地,更是一次性发掘出土了大量的蚀花红玉髓珠。
但是以上在新疆发现的蚀花红玉髓珠,都属于二期蚀花红玉髓珠,古代印度河谷时期的蚀花红玉髓珠一直没有在考古报告中出现。
新疆发现的一期蚀花红玉髓珠
2017年5月18日,扬州博物馆特展展出的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藏印度河谷时期蚀花红玉髓珠、青金石珠坠、鼓型红玉髓珠和水晶珠等,共三钏113颗。包括鼓型蚀花红玉髓珠7颗、细管型蚀花红玉髓珠14颗、鼓型红玉髓珠39颗、圆锥型红玉髓珠坠1枚、各型水晶珠子27颗、青金石材质苍蝇型珠坠7枚、青金石圆锥型珠坠1枚、青金石梯型珠1枚,其他材质珠子16颗。博物馆标签上标明珠子出土于新疆昭苏县卡拉苏乡。
这批珠钏上的鼓型蚀花红玉髓珠的图案为围绕鼓型珠体的三个白色同心圆和环线,可称三眼蚀花红玉髓珠。珠钏上的细管型蚀花红玉髓珠为一端蚀画成白色、一端保持珠体红色的红白双色管型蚀花红玉髓珠。
无独有偶,2009年3月,距离昭苏县卡拉苏乡东北约800公里,同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额敏县库尔布拉克布拉特村,意外发现了一个墓葬,里边也出土了8颗古代印度河谷文明蚀花红玉髓珠。巧合的是,这8颗蚀花红玉髓珠也是一期三眼蚀花红玉髓珠,与昭苏县卡拉苏乡出土的7颗一期蚀花红玉髓珠的图案完全一样。
在天山北麓的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和额敏县,一共发现了29颗一期蚀花红玉髓珠,其中鼓型蚀花红玉髓珠15颗、细管型蚀花红玉髓珠14颗。
新疆发现一期蚀花红玉髓珠的考古意义
这29颗一期蚀花红玉髓珠,是目前国内仅有出土的一期蚀花红玉髓珠。
①新疆额敏县库尔布拉克布拉特村出土一期蚀花红玉髓珠
②大英博物馆藏两河文明乌尔普比王后佩戴珠饰
③大英博物馆藏两河文明乌尔普比王后佩戴珠饰
④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山西省北赵晋侯墓地出土四璜联珠玉组佩
这两批珠子中共有15颗一期三眼蚀花红玉髓珠,7颗来自昭苏县,8颗来自额敏县。这种三眼蚀花红玉髓珠在一期蚀花珠中比较普遍,在印度河谷文明的多个遗址、两河文明的乌尔王陵早期墓葬、两河文明启什城、海湾地区的阿联酋、地中海东部的叙利亚和地中海北岸的希腊等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墓葬或遗址中,都有出土。
另外,昭苏县还出土了14颗红白双色管型蚀花红玉髓珠。这种管型红白双色蚀花红玉髓珠不见于古代印度河谷、伊朗和两河的考古出土资料。
昭苏县出土的一批珠饰中,还有39颗鼓型红玉髓珠。这类红玉髓鼓珠的出土范围比较广,最早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100年的两河文明乌鲁克遗址就有大量出土。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1900年间,古代印度河谷文明的多数遗址,同期两河文明乌尔王陵早期墓葬,伊朗、古埃及文明的墓葬和遗址,都有出土。红玉髓珠在中国的出现稍晚些,四坝文化范畴的干骨崖遗址(公元前1850年至公元前1500年)、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大甸子遗址(约公元前1600年) 和商王朝晚期的殷墟妇好墓(约公元前1200年) 等,都是红玉髓珠在中国出现的早期例子。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0年,西周时期的王侯贵族组佩上,红玉髓珠(俗称西周红玛瑙,也称西玛)和玉器是绝佳搭配。春秋和战国之后,红玉髓珠在中国渐少;西汉时期,红玉髓珠还有零星记录;然后便是在辽代时再次盛行。
昭苏县出土的三钏珠子中,还有7枚青金石材质的苍蝇型珠坠。这种青金石的苍蝇型珠坠,目前没有在印度河谷文明的遗址中发现,只在两河文明乌尔王陵早期墓葬中出土了4枚。与这4枚青金石苍蝇型珠坠一同出土的,还有4枚黄金质地的苍蝇型珠坠。
两河文明有关大洪水毁灭人类的史诗中描述,在洪水中飘浮的死尸,如同苍蝇一样多。两河文明著名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中写道,众神发起大洪水,毁灭了地上几乎所有的人类,母亲神宁图为了表达对洪水毁灭人类的难过和哀悼,抚摸着安神(两河文明神系中的最高神)为她制作的苍蝇型项链发誓,她永远不会忘记这件恐怖的事情。
苍蝇也是两河文明瘟疫之神内尔伽(Nergal) 的象征。内尔伽同时也是冥界之神。佩戴苍蝇型珠坠护身符,是期望获得内尔伽的护佑,免除瘟疫之灾。随葬苍蝇型珠坠,也是希望逝者能在冥界获得内尔伽神的保护。
象征冥神内尔伽的苍蝇徽记也曾出现在古巴比伦王朝和凯喜特王朝的滚印上。公元前13世纪的中亚述时期,墓葬也曾出现过青金石苍蝇珠坠,可能是苏美尔时期古物的再利用。
综合以上分析,昭苏县卡拉苏乡出土的青金石苍蝇型珠坠、一期蚀花红玉髓珠和其他珠子,很有可能来自两河文明乌尔城,或者与两河文明乌尔王陵早期墓葬的珠子有相同的来源。也可能是后期收集的古物再使用。
从地图上看,新疆昭苏县卡拉苏乡与两河文明乌尔城(大约位于地图上科威特城以北)相隔遥远。尚不能确定昭苏县卡拉苏乡出土的这三钏珠子,是于乌尔王陵早期墓葬的时代从两河来到新疆的还是之后的某个时候,被人重新收集整理再带到新疆。如为前者,这批珠子或许由两河南部北上至黑海,再通过黑海至里海向东的古代欧亚草原通道,最后抵达新疆昭苏县卡拉苏乡;如为后者,或许是通过两河至伊朗,再经中亚过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北线,抵达新疆昭苏县卡拉苏乡。无论哪种情况,这都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印度河谷时期的蚀花红玉髓珠,是两河文明与西域早期交流的重要物证。
额敏县库尔布拉克布拉特村出土的一期蚀花红玉髓珠和其他珠饰,在印度河谷遗址和两河文明都有类似的例子,说明它们可能属于同一时代,或者有相同的来源。
从地图上看,新疆额敏县库尔布拉克布拉特村,距离两河文明的地域也非常遥远,与印度河谷地区相对更近。在考虑额敏县库尔布拉克布拉特一期蚀花珠饰与两河可能存在的关系时,情况与昭苏县卡拉苏乡一期蚀花珠饰的情况相同。
在阿富汗北部,阿姆河谷地区的苏尔图盖(Short ughai),曾发现古代印度河谷人的贸易中转站,它被用于获得中亚的黄金、铜、锡和青金石等资源。苏尔图盖距离额敏县库尔布拉克布拉特村和昭苏县卡拉苏乡,较两河南部和印度河谷地区,更为近些,路径上也更为便利。不排除古代印度河谷人通过苏尔图盖与新疆昭苏县和额敏县发生交流的可能,或者古代印度河谷人出现在新疆昭苏县和额敏县的可能。
由于昭苏县卡拉苏乡和额敏县库尔布拉克布拉特村两处遗址或墓葬尚没有进行碳14的绝对年代测定。所以,不排除这些古代印度河谷时期蚀花红玉髓珠由其他年代时期的人们带入新疆伊利地区的可能。
在此建议相关考古和文博单位,对新疆伊利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藏昭苏县卡拉苏乡和额敏县库尔布拉克布拉特村出土的古代印度河谷时期蚀花红玉髓珠及其他珠饰,进行进一步研究,并扩大对两个出土遗址或墓葬及周边地区的调研,尤其是对相关出土物进行碳14测定。期待相关研究能为我们解开其中的谜团,为古代西域交流史,及其他早期古代文明与中国的交流和文化影响研究,提供更多的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