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技术”——构建更立体的绿色建筑
2018-10-30陈珂欣陈伟莹
陈珂欣 陈伟莹
[摘要]文章以郑州生态研究中心的设计过程为例,提出应拓宽绿色建筑在当代的设计理念,将人文资源的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一同纳入绿色建筑的设计范畴内,通过人文与技术的结合构建从内在精神到外在环境的“深绿”建筑。
[关键词]绿色建筑;人文;技术 文章编号:2095-4085(2018)06-0054-04
1 基地概况分析及策略回应
生态研究中心选定基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北邻建设西路西流湖地铁站,东临西流湖公园,西侧和南侧为小京水村拆迁用地,现为建设中的楼盘。经现场调查及资料查询,得知小京水村目前仍保留着记载家谱的习俗。
郑州市屬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通过对Weather Tool郑州气象数据的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1)郑州地区太阳辐射充足,最佳朝向为南偏西5.20,最大太阳辐射方向为南偏东450(图1)。
(2)暖夏季风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东北风和西北风风频相当(图2)。
(3l焓湿图显示,该地区宜采用的被动式节能措施为被动式太阳能采暖、间接蒸发降温和高热容材料(图3)。
通过对基地文脉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了解,设计提出回应策略。
1.1 人文属性
(1)将原有村落的宗族关系作为重要的人文资源,结合绿色技术转译成生态研究中心的交往模式,增进公司内部的凝聚力;
(2)利用紧邻西流湖公园的地理优势,为当地市民提供学习和了解绿色技术及生态理念的场所,宣传和培养绿色意识。
1.2 技术属性
合理利用夏季流经西流湖的东南风,通风降温;充分利用太阳辐射,产热发电;合理利用自然光线采光;结合地源热泵等其他技术,节能降耗。
2 具体设计策略分析
2.1 生态研究中心的人文属性
(1)运动+办公:村落传统宗族模式的转译。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宗亲社会,宗族关系曾经是中国传统社会重要的纽带基础。宗族体系的建立以血缘关系为核心,随着其体系的成熟和势力的扩大,宗族在乡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同时宗族内部通过修祠堂、编家谱、祭祖等集体活动增强着成员间的联系,宗族逐渐成为传统基层社会重要的治理单元。但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土地私有制度被废除,宗族建立的物质基础不复存在,宗族的治理作用逐渐消失。尤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传统的居住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城市扩张,乡村逐步消失,“住高楼,进小区”成为一个个城中村改变的现实写照。
项目所在地原就为“小京水村”旧址,但随着郑州大规模的拆迁行动,原有村落脉络完全消失,变成在建的整齐高楼小区。而经调查,小京水村拆迁前依然保留着编写家谱的习俗,说明其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仍维持着较紧密的内部联系。于是在设计过程中,以宗族联系为代表的场地文脉经过转译,演化成“运动+办公”的新型办公模式——员工之间除了日常的工作关系外,创造机会共同参与运动,在活动中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从而形成自下而上的合作组团,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个人的活力和创造力。
整体运动空间分为三级:中央螺旋跑道(同时作为核心交通空间)、二层公用健身休闲区及每层办公组团内部的台球厅,旨在不同层级激发人群的交往活动。
(2)社会传播:激发公众参与,培养绿色意识。日本建筑学会总结出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南中,很早便提出从人类自身出发,扩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中,“公众参与”,“提出新的生活模式”等,鼓励建筑设计可以促进社会群体自发参与绿色生产,营造绿色生活方式和环境(表1[1-3])。
由于该生态研究中心位于居民区及西流湖公园之间,面对的人群范围很广。因而从绿色建筑的人文策略出发,设计提出将研究中心一层开放给市民,一方面为居民提供阅览、休闲和学习的场所,另一方面成为向游客展示绿色研究成果的窗口,并通过开办展览、举行多媒体放映和组织讲座等方式普及绿色理念,帮助建设绿色的生活方式。2.2生态研究中心的技术属性
绿色建筑的重点仍在于节能降耗。因而该设计从发电、采光、通风、绿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技术和措施,尽可能利用自然资源:
(1)发电技术
A.发电跑道(图4):中庭坡道既是建筑核心交通空间,连接各层办公单元,同时也承担着收集动能、集中发电的作用。地板采用踩踏式发电技术,当人群上下坡道时,人体的压力会驱动齿轮切割地板内部的磁感线产生电流,通过电路给办公空间提供部分电能。该项技术已在伦敦、澳大利亚等100余处展开过实验,平均一步可产生5w的电量,发电效率可观。同时,坡道的设计也有利于员工工作之余散步或放松,进而激发更多的交流机会。
B.太阳能薄膜发电:玻璃幕墙处采用薄膜发电技术,可以利用郑州的太阳能充足的优势,同时透光性良好。
(2)通风设计
A.体型设计(图5):通过winair模拟对比了基地环境下方形体量和半椭球形体量的风环境情况,发现半椭球形更有利于营造柔和均质的风环境。而且表皮侧面错动的“缝隙”可有效引导东南方向的夏季风进入室内,促进通风散热。
B.立面通风设计(图6):窗户采用外循环式双层通风幕墙。夏季空腔内空气受热流动,带走部分室内热量,冬季空气间层起到保温的效果。
(3)采光得热分析
水平遮阳(图7):根据公式[4]对夏至日郑州太阳高度角(79°)和正午方位角(150°)的计算,得出遮阳出挑长度为0.33m,遮阳内测设计为斜切面,面层使用白色亚光铝塑板,有利于自然光线通过反射最大程度进入室内。
(4)绿化设计(图8)
A.边庭绿植:组团之间设置绿化边庭,一方面利用夏季植物的遮蔽和蒸腾作用降温,另一方面营造更宜人的室内环境。
B.屋顶和阳台绿化:延续东侧西流湖公园的绿色环境,建筑屋顶覆土绿化,阳台种植藤蔓植物,同时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
(5)其他
A.地源热泵:利用地热采暖,减少煤炭燃烧。
B.雨水收集:雨水冲洗、灌溉,水资源二次利用。
C.噪音处理:北侧设置吸声体,减弱北侧道路的噪声影响。3结语
绿色建筑的出现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希望。在倡导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同时,设计师也应关注到人类自身文化的持续性和可贵性。因此绿色设计不仅关乎自然资源,同时应包含对文脉精神和社会发展的关切。当技术可以更好地结合“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和“建筑”,绿色建筑便可以实现由内而外的“深度绿色”。
参考文献:
[1]张崟.中建院+绿色建筑的本质就是节能降耗[J].绿色建筑,2014,(05):17.
[2]马建雷.村落宗族的演变及现状分析[J].学理论,2017,(01):80-81.
[3]黄珂.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文策略——以低技术手段与软设计方法构建绿色生活[J].南方建筑,2014,(06):70-75.
[4]张杰.水平式遮阳构件尺寸的计算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01),119-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