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唐诗结缘的时光
2018-10-30彭欣成
彭欣成
如果时光真的能倒流,我希望回到那个诗人辈出的唐朝,与一个个美妙的灵魂对话。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记得小时候,在妈妈的影响下,我对这些唐诗张口就背,尽管不能明白诗的意思。小小的我,心中种下了一颗诗意的种子。那是一种简单的对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唐诗的喜欢。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到了能自主阅读的年纪,诗意的种子渐渐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我开始读《唐诗三百首》,即使有些句子晦涩难懂,我也读得津津有味。也许是因为将课本翻来覆去地念,念得有些无聊,想读一些陌生而有趣的文字。
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满溢着幸福与泪水,饱含着激情与忧伤,在我的身体里浇灌出一个让我自己都感到陌生且欣喜的灵魂。
每一首诗就是一个世界,你一字未说,它已全然懂得。
每年清明节回老家扫墓时,我就会想起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常常细雨纷纷,路上祭祀的行人络绎不绝,其惆怅失意、触景伤怀的神情,跟诗中所描述的情景多么相似啊。一千多年前的一首小诗,一个晦涩的字没有,一个典故不用,却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造作之痕。这样的例子,在唐诗中比比皆是。
就这样,我心中的诗意情怀,就像我偷偷养的一盆不知名的花草,任我随性浇灌。只是不知道,那盆花草是否会开出美丽的花儿来。
待我真正体会出唐诗的唯美意境,体会李白的豪迈与洒脱,杜甫的忧郁与悲悯,李商隐的旷达与清高……已经是上中学的时候。
虽说中学时代学业繁忙,但我对唐诗的兴趣不减反增。青春期的我,不再如儿时一样无忧无虑,内心世界很豐富,就像一首首唐诗,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注脚。彼时的我,常常翻开一本本诗集,穿越时空隧道,与诗人们对话,读古代先贤的荣辱悲欢,赏文人骚客的人文情怀。
记得上初二的时候,我的同桌因父母调到别的城市工作,不得已转学到另一个城市。朝夕相处好几年,我跟他早已成了知心好友。得知他要离开,我的愁绪像一团麻一样,剪不断理还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郁闷之际,王勃的这句诗安慰了我,鼓励了我,让我的心境豁然开朗起来。
原来,有着厚重文化味儿的唐诗于我而言,不仅让我的生活充满诗香,更在我愁苦之际为我送来快乐,送来轻松。
同桌离开的那天,我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下来,夹在我给他写的信中,跟他挥挥手潇洒道别。来日方长,我跟他再次见面,可能在不久后的将来吧。
后来,我对凝练的唐诗越来越喜欢,唐诗对我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是深入血脉的。时至今日,唐诗已成为我的好朋友,成为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庸常的生活中,我即使无法如古人一般隐居于山中,也可以在闲暇时,捧一本诗集,细品人生,或者独处一室,于吟诵中领略诗歌的魅力,感悟时光的静美。
我终于相信,我心中的诗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出了美丽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