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样态特征
2018-10-30叶晓晖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教育课程的区别入手,对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对象、内容选择、实施方式、实施环境等样态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就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样态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现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学生们进行自主的综合性学习。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实践经验,根据社会实际与社会需要,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的一项课程。
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教育课程的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是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在课程主体上,该课程主要是将学生自身放在课程的主导位置,通过学生自主实践、探索和体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育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全程督促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反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单一性地针对文化课程的解读,而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更具生活性和综合性,主要教授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在课业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课程的实施方式上,传统的课程教育没有进行问题的深入性研究和探讨,与之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更加强调课程实施的自主性和探索性,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深入探究,了解问题的深层次内涵。在课程的实施环境上,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更加强调的是实施者的体验感,因此营造的是一个开放自由灵活的实践环境,在这样一种放松的环境状态中加深课程的体验和交流。
二、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样态特征
(一) 主体多元性
与传统的课程模式不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主体不再单一固化地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来将学校、教师放置在教学的主导位置,而是将学生置于首要位置,充分發挥教师、学校的引导作用,加强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淡化国家在教学课程中的过多干涉,国家主要是对教学方针、教学目标进行设定与规范,但是具体的实践课程还是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学校和教师根据自身的教育发展水平和课程的需要来设置实践课程,同时也根据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出更多更适合其发展、更有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而学生也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结合学校设置的实践课程,有方向地通过个体学习和小组学习形式,展开不同课题、不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 课程多样性及体验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让学生除了关注学习成绩之外也关注现实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对社会的体验感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度。通过体验性学习,丰富学生的感性和社会性。在接触过的校园实践活动中,学校会通过生活体验即日常生活的一些行为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日常购物、消费、消防、就医等活动。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活动情节,在超市购物时,让一个学生扮演收银员,一部分人扮演推销员,一部分人扮演购物者,还有一部分人可以扮演保安,让学生在自己了解的情况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同时对于不太了解的角色和行为,老师可以在之后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生活状态。还有一些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生产及文化体验的内容,都从不同的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 课程自主性及探究性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参与过程中,加深学生的体验感并提升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探究性,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老师在布置实践课程的主题之后,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实施方式,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学进行小组探讨。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需要学生自行去处理,深入探索和研究,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需要学生去自主地探索,即便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多多少少的失误,这也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探究方式和思考方式的一笔重要财富,是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是将知识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的重要体验,为之后社会实践及工作生活奠定了知识基础。
(四) 课程开放性及灵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在一个相对独立相对自由的环境中进行,为加强学生的体验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性,学校及老师需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相对宽松舒适的体验环境。
学习空间上的开放,让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选择开展学习的空间,比如说开放学校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教室,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加强与社会自然文化的联系,开发和利用社区当中的自然场地如绿地、空地、养老院、博物馆、水族馆、动植物园等,让学生能根据自身需求自主地选择学习和实践的场地,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感,丰富自身的社会性。
实践时间上的灵活,即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活动的性质和类别来设定学习实践的时间长短,改变传统的一致的课程时间,如果说学生们在进行一项自然的实践体验活动,如通过植树、培育的过程发现和探索自然的生态现象。自然生长是一个周期性、长时间、不间断的研究课程,因此在学习实践的课程时间安排上,就需要老师设置时间相对较长、连续性较强的一个学习研究实践课程。从课程的选择和性质类别上决定学习实践的时间长短,体现了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总之,在新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它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课程体系,从而不断健全课程管理,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多元化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5).
[2]熊梅.当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J].教育研究,2001(3).
作者简介: 叶晓晖,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