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2018-10-30
翻开这本书,最先使我们受到极大震撼的,是里面列举的一个个关于死刑的故事。它们都来自于13世纪至17世纪的市政记录、刽子手日记、旁观者回忆录等一手史料,借由大量的爬梳与整理,作者带领我们回到了死刑行刑的第一现场,审视了个人在宗教力量和国家机器下的极端命运。
书的重点,聚焦在宗教教会与国家对死刑的态度变化,以及那些受尽折磨之躯的可怜之人身上。他们的身体在遭受肆意毁坏和巨大痛苦的同时,灵魂也被教会强行褫夺,美其名曰心灵劝说,其实是一种洗脑。除了种种骇人听闻的死刑方式外,假死刑、“最后一刻的宽宥”也有着巨大的市场,当权者通过死刑震慑民众,使得死刑变成了面向群众的表演秀。围绕死刑犯灵魂进行的争斗使得死刑演变成一个节日、一场表演、一个礼拜,上帝、统治者、民众各居其位,死刑犯被迫扮演主角,向世界传递出一个信息:他们的死是上帝意愿和怜悯的一种表达,所以他们会顺从地将头套进绞绳套中或置于剑下。但这个信息是虚假的。
死刑的历史,也是死刑的批判史。作为一种极端刑罚,死刑一直备受争议。加缪说,如果不将死刑从法律中移除,那人心和社会道德都不可能长久和平。但是在现实中,死刑的存废是个复杂的议题,由死刑所牵涉缠绕的种种道德、社会问题始终难以厘清。因此作者认为,对死刑犯的判决,展示了一个本质上不知所措的社会,每个死刑判决,都可以理解为社会的缴械投降。
那篇引发了诸多讨论的爆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引领这本书的开篇,而紧接着后面有“油腻2.0”版等自省、总结性文章。全书分为如何获得成功、爱情如何对抗时间、生活怎么过才算有意义、自我价值如何体现四个部分,并收录《找个好看的扑倒》《爱情如何对抗时间》《我爸认识所有的鱼》等篇目。到后面读到冯唐写到家人时,那种玩世不恭的气氛消失了,读者能够感到冯唐文字中的柔软和温暖。
此书对冯唐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中年的冯唐在书中坦言自己的中年危机、父亲的去世、老妈的人生哲学,以及对过去和未来的自我审视。为了多样地展示生活,书中除了文字,还收录了他11幅亲笔题字和38幅私人摄影作品,其中有冯唐父亲、母亲等私人珍藏照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直观向读者展现了书中谈及的人、事、物。
关于生活的意义,冯唐称:“多去狂喜与伤心,多去创造,活出更多人样儿。”今年47岁的他认认真真说起了柴米油盐和生离死别,老老实实地熬起了鸡汤:“活在这世上,什么都不要怕,做最认为对的事儿,慢慢放下输赢和计算。”
对于如何避免“油腻”,冯唐给出的答案是,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我們就不能太“将就”了。将就,容易出溜,往下滑。往下滑能占便宜,有快感。把这种获得快感的方式变成生活习惯,就是油腻,生活要有底线。(文/曾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