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特色探析

2018-10-30张宏武杨丽彬

科技视界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创作特色短篇小说亨利

张宏武 杨丽彬

【摘 要】欧·亨利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本文结合作家的代表作,从创作题材、情节构思、语言特色三个方面分析欧·亨利小说的创作特色,探究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 I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5-011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5.053

An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

ZHANG Hong-wu YANG Li-bin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Beijing 100011, China)

【Abstract】O. Henry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American writer of critical realism in the 20th century. Based on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he writ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of O. Henry's novels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creation theme, plot design and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es its unique artistic charm.

【Key words】O. Henry; Short stories;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欧·亨利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他一生创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在创作上,欧·亨利着眼于美国底层社会,关注普通“小人物”的生活与命运,描写他们的不幸遭遇和欢乐生活,着力挖掘“小人物”的高尚品德,歌颂人性美。另一方面,批判违反人性的假恶丑。欧·亨利的小说以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历代读者。他的小说语言诙谐幽默,情节构思巧妙,结尾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小说喜中有悲,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达到了思想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境界。

1 以小见大,揭露社会现实

欧·亨利的小说创作与自身的复杂人生经历息息相关。长期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欧·亨利深知“小人物”的苦楚。他从身边熟悉的医生、艺术家、店员、律师、金融家、小贩、流浪汉、小偷等小人物的生活中挖掘素材,进行文学创作,运用现实主义手法,为读者生动的再现底层人物的生活画面,展示他们本质的善良与淳朴,剖析人性的复杂,引导读者在社会与人的范畴内思考,使读者在思考中感悟人性的真善美对人生的意义,进而在阅读的感动中根植下真善美的种子。

小说《爱的奉献》讲述了一对贫穷小夫妻为了保存对方的艺术生涯,不惜牺牲自我。他们互相隐瞒,在同一家洗衣店打工,以此来支撑家庭的支出。最后,妻子德丽雅右手包扎的绷带露出了真相。原来她在洗衣店烫衣服,而丈夫就在她楼下烧锅炉。姊妹篇《麦琪的礼物》也描写了一对相爱的贫穷夫妇,德拉卖了自己的秀发,给丈夫买了一条白金表链。吉姆卖掉了祖传的金表,为妻子买了渴望已久的整套纯玳瑁发梳。他们为送给对方一份心仪的圣誕节礼物,都卖掉了自己最珍贵的宝物。两对夫妇感情笃深,令读者感动。他们用真挚的情感和崇高的牺牲精神对爱情做了诠释。《最后的常春藤叶》歌颂了贫穷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挚友谊。《两位感思节的绅士》中的穷人和老绅士为了一个九年的默契和约定,牺牲了自己的健康,上演了一出人间悲喜剧。他们用生命的代价诠释了友情的含义,展示了小人物相濡以沫的人文精神。

《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流浪汉苏比为了进监狱度过冬天,不惜以身试法,六次故意为非作歹,均被警察置之不理,未能如愿。最后,苏比被教堂的赞美诗感化,想重新做人,却莫名其妙地被警方逮捕。小说的七个情节巧妙勾勒出一个是非混淆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图景,揭示了苏比悲剧的必然性,引导读者对资本主义制度冷酷无情、是非颠倒的本质特点有了形象而深刻的认识。《黄雀在后》巧妙地揭露了金融家险恶的用心,展现了所谓文明社会的丑陋本质。《剪亮的灯盏》、《汽车等候的时候》、《桃园小憩》、《姑娘和习惯》四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是小人物,但是他们受到社会底层世俗之气和金钱的诱惑,弄虚作假,闹出种种笑话。作者揭露了一些底层小人物受拜金主义的影响,扭曲了人性中的美好,甚至丧失灵魂的黑暗现实。

欧·亨利的小说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善于选用现实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采取以小见大的手法,讴歌人性的真善美,鞭挞违反人性的假丑恶。

2 独特的情节构思

2.1 线索明暗布局

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不同,它篇幅短小,人物相对集中,小说的故事情节不易多线索交错展开。欧·亨利小说的情节构思独特之处表现在叙述线索灵活转变。小说巧设明线与暗线,交相辉映,共同构筑情节发展。

代表作《麦琪的礼物》一文中,德拉卖秀发为丈夫买白金表链是明线,吉姆卖掉祖传的金表为妻子买玳瑁做的整套发梳是暗线。这两条线索的交汇点是圣诞节二人互送对方心仪的礼物。作者虽然安排两条线索叙事,但并没有平均用墨,而是着重刻画女主人公德拉这一形象,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小说的开端写德拉为没钱给丈夫买圣诞礼物而痛苦,心情灰暗。德拉无意中想到了自己的瀑布般的秀发,她犹豫不决、纠结。作者运用细节描写把女主人公内心的斗争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德拉买好礼物之后要送给丈夫的时候,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现出她急切、兴奋、又忐忑不安的情景,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对于暗线中吉姆卖祖传的金表这一情节,作者没有进行正面描写,而是通过吉姆一句平静的话语“我是卖了金表,换了钱去买你的发梳的”交代了故事的情节。明暗两条线索笔墨一重一轻,男女主人公的刻画一实一虚。尽管作者在吉姆身上着墨不多,但他已通过德拉这一形象的刻画,对二人的爱情作了艺术铺垫。这种强烈的对比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2.2 精心的艺术铺垫

小说中的铺垫是使故事情节、人物行动、布局结构向合理、严密方向发展的一种“台阶”。欧·亨利的小说常常会安排一些非主要情节或细节,为故事的发展做好精心的铺垫,使故事情节的发展环环相扣,合情合理。在小说《麦琪的礼物》中,德拉和吉姆为给对方买圣诞礼物,不惜卖掉了各自珍贵的宝物,最后双方的礼物都失去了价值。为使读者觉得种种巧合真实可信,作者巧妙构思,做了精心的铺垫。小说一开篇就做了必要的铺垫:“一块八毛七分钱,全在这儿了”说明主人公的贫穷程度,“其中六毛钱还是铜子儿凑起来的”表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唯一能换钱的只有德拉自己的秀发了,这就为德拉忍痛割爱,卖掉自己最珍贵的宝物,给丈夫买白金表链这一情节做了铺垫。在小说的开端部分,作者插入了一段情节:“德拉——总是管他叫做‘吉姆,总是热烈地拥抱他。那当然是很好的”。德拉对丈夫的爱称和每天以“拥抱”迎接下班归来的丈夫,展示了年轻夫妇之间的真挚情感。这一段插入的细节为吉姆筹划给妻子买发梳做了铺垫,使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显得自然。故事的结局令读者感动,两人花费巨大代价购买的礼物都变成无用处的物件,而得到最宝贵的礼物是两人之间的无私真爱。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情节发展合情合理,结尾意蕴深刻,艺术效果强烈。

2.3 结局出人意料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结尾更是出奇制胜。他常常把重要的情节不露痕迹地隐藏起来,在情节叙述过程中,做好铺垫,埋下伏笔。到了结尾,笔锋一转,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向读者展示出最重要的真相,揭示整个故事的意义。

《警察与赞美诗》中,流浪汉苏比穷困潦倒,衣食无着。他筹划故意犯罪,希望被捕入狱,以度寒冬。于是他屡次为非作歹:用石头砸橱窗、饱餐一顿不给钱、调戏妇女,扰乱社会治安、偷雨伞,但都事与愿违,警察偏偏不抓他。最后,苏比被教堂的赞美诗感化,决心重新做人,积极面对生活,却莫名其妙地被捕了,“神圣的法律”理直气壮地把他送进了监狱。这种事与愿违的结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哀叹小人物的悲惨遭遇,也对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每况愈下的世风有了深刻的了解。又如《最后的常春藤叶》的结尾,墙上的最后一片绿叶竟是老贝尔曼用生命画的“杰作”,它唤醒了琼珊生的希望,引发读者对友谊和人性的思考。“欧·亨利式结尾”不仅把小说推向高潮,还深化主旨,丰富作品的内涵,撞击读者的心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3 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

欧·亨利是一位出色的幽默大师。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比、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描写人物,叙述情节,使小说语言生动活泼,产生幽默的艺术效果。这种语言风格与他的小说题材、塑造的人物有关。欧·亨利的小说多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大多命运不济。作者同情他们,却又无力改变他们的命运,采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写这些小人物,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启发人们深思。

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欧·亨利将比喻、拟人和讽刺融合在一起。他这样描写老画家老贝尔曼的外貌:“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身体卷垂下来。”这段描写勾勒出一位造诣高深的艺术家形象。接着,作者又说:“贝尔曼耍了四十年的画笔,他连艺术女神的长袍的边缘还没摸到。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作者以形象幽默的语言告诉读者,老贝尔曼与艺术家相差的距离。“边缘”一词把老贝尔曼的艺术才能贬低到了极点。透过这些调侃式的语言,一位潦倒无成的老艺术家的形象便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了。读者就很容易理解老贝尔曼为何脾气暴躁、爱酗酒,为何给青年艺术家当模特。可是当老画家听说琼珊放弃了生的希望时,在一个风雨交加之夜,他把“最后一片叶子”画在了墙上,完成了自己一生的“杰作”。这点燃了琼珊生的希望,他自己却染上肺炎,孤独地死去。欧·亨利以诙谐风趣的语言突显了老贝尔曼落魄的人生,更凸显了他的善良伟大,展现出他做人的最高艺术水平。

幽默诙谐是欧·亨利小说的语言风格,这种幽默的风格充满了辛酸的笑声,为塑造小说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加深了作品的意义。

总之,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明暗交织,层层铺垫,引人入胜,结尾令人出乎意料,平凡中显奇迹。小说语言简练朴实,幽默含蓄,在喜剧效果中体现主人公的辛酸。以强大的情感力量打动着读者,启发人们的深思。他的小说具有鮮明的个性,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赵振汉.“铺垫”艺术谈[J].阅读与写作,1996(09):3-2.

[2]欧·亨利.欧·亨利短篇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创作特色短篇小说亨利
找找看
寻找初恋(短篇小说)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砺志典藏 逐梦航标
亨利.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