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族民间舞蹈传承中的“原始遗存”及发展趋向初探

2018-10-30吴静

科技视界 2018年15期
关键词:壮族舞蹈发展

吴静

【摘 要】壮族民间舞蹈拥有悠长的历史,在传承中蕴含了深深的民族精髓,并不断发展与创新。在花山崖壁画以及其他壮族手工艺品中,无不显示着壮族文化的辉煌。而其“蛙状”的印记,充分显现出壮族舞蹈的原始面貌,成为当代壮族民间舞蹈传承的重要方向。本文主要针对广西壮族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缺乏推广手段、缺乏与教育的有效连接、未能形成产业化发展等有关问题,并提出将民间舞蹈形成产业化发展、与教育有效衔接、丰富推广手段等有关建议。

【关键词】壮族;舞蹈;“原始遗存”;发展

中图分类号: J7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5-0101-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5.046

On the "primitive relics" in the inheritance of Zhuang Folk Dance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WU Jing

(music and Dance College,Yulin normal University,Yulin Guangxi 537000)

【Abstract】Zhuang folk dance has a long history, contains a deep national essence in inheritance,and continues to develop and innovate.In the flower cliff murals and other Zhuang handicrafts,all show the splendor of Zhuang culture.And its "frog" mark,fully showing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Zhuang dance,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inheritance of contemporary Zhuang folk dance.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Guangxi Zhuang folk dance,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ts inheritance,such as lack of popularization means,lack of effective connection with education, failure to form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etc.And put forward to form folk dance to produ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effective interface with education, rich means of promotion and other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 words】 Zhuang nationality;Dance;"primitive remains";Development

壯族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其的民族色彩为我国多民族文化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壮族文化中,民间舞蹈是重要的文化艺术产物,与其民族的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创新。在众多手工艺品中均蕴含着其民族舞蹈文化,是壮族先人们留给后代的丰富文化遗产。壮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风格与富有神秘色彩的宗教仪式有着密切关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并值得传承与发展。

早在八十年代末,金涛、吴冠明等前辈百年对广西舞蹈进行了研究,并编著《广西民间舞蹈集成》,将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素材集中起来,整理出现在仍旧具有较大价值的基础教材。广艺舞蹈学员张院长也曾出版了一套《广西民族民间舞系列教材》,并带有相关文字说明。另外,舞蹈学院等有关专家对《关于壮族舞蹈教学和创作的探索》进行了课题研究,并为壮族舞蹈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众多理论基础。

1 壮族民间舞蹈“原始遗存”背景论述

广西壮族对青蛙有着特殊的感情,被誉为“蚂”,是雷神的儿子,人们对其十分崇拜。壮族民间至今仍旧保留着祭奠“蚂”的习俗。每年元宵节,人们均身着艳丽的服装,在锣鼓声中,跳起“蚂舞”,对唱“蚂歌”。祈求一年里风调雨顺,家和兴旺。在广西著名的明江和左江沿岸的高山崖壁上,至今可见壮族先人留下的历史遗迹,是壮族文化的辉煌写照。崖壁画中,图案十分丰富,有人形、有兽形、有弧形、有圆形等多种多样。画面中,类似铜鼓的图像整齐的排列着,面对中心,动态一致的小型正身与侧身人像,双手上举,手指微张,双膝下跪,呈蛙状。中心人像腰挂环手刀,头插雏鸡尾,姿态十分威武。不难联想到壮族的师公舞与其他类似舞蹈。尽管画像中的人物五官不是非常清晰,但根据粗犷有力的线条,可见其是壮族先人们的宗教信仰,是先人们对青蛙的尊崇。

广西壮族民间舞蹈中,另一重要产物是铜鼓,壮族史书中曾有记载,“亲戚宴会,即以匏笙铜鼓为乐”以及“节会则鸣铜鼓”(清罗士琳著《晋义熙铜鼓考》)。在《蚂歌》中也曾记载,关于铜鼓的歌词:腊月涮铜鼓,鼓声传天地[1]。可见,铜鼓是壮族重要的伴奏乐器。除此以外,壮族人民的众多传统手工艺中也随处可见对青蛙的崇拜表现,如壮锦图案蓝印花布头巾,无任何装饰的动物图案,均与青蛙方形形象吻合。

独特的信仰造就了广西壮族人民独具一格的舞蹈。其喜欢有棱有角的方形图案,因此壮族舞蹈便以青蛙结构为基础,结合人民的勤劳、粗犷、稳健的性格,创作出壮族独有的舞蹈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文化理念并没有消失,依然在其舞蹈动作中寻找到“原始遗存”。可见,壮族舞蹈原始动作基本被后世继承,并在发展中创新,赋予更多的时代意义。

2 当代壮族民间舞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壮族民间舞蹈发展现状

2.1.1 壮族舞蹈的独特性

由于各民族历史文化、审美观念、风俗、地域特点、自然条件等的差异,舞蹈有着本质上的美学特点。广西壮族舞蹈具有其独特的舞蹈词汇,其主要来源于:基本语汇,其舞蹈来源的基础。由于其以铜鼓祭祀青蛙,因此舞蹈动作主要以凤凰手、青蛙形态为根本。如师公舞、采茶舞、扁担舞等。其次,人们在生活中的动作是舞蹈语汇的重要来源。人们在平日里的表演活动,劳作等均为舞蹈语汇提供资源。壮族舞蹈重要来源于传统的祭祀、师公等节日,具有鼓舞民心、充实生活的特点。因此其在重大节日庆典中所呈现的舞蹈,也具有较强的激励民心之感。价值宗教色彩较浓烈的师公舞,更表现出人民的善良与纯朴。无论哪个民族,哪种舞蹈,均与人民日常生活具有较大关联,舞蹈来源生活,便很好的印证了人民与舞蹈之间的紧密联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的文化逐渐与世界相连接,为地区社会的进步与文化变迁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与丰富的条件。广西壮族地区风景秀丽,民族情怀较为浓厚。加之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壮族舞蹈显然在全国范围内都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壮族舞蹈所在空间,包括生态与社会文化环境均呈现立体式形态,多样化发展。其舞蹈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传承,更加适用在民俗活动中[2]。

民俗舞蹈始终在特定的空间、特定的群体中传承。空间内,包含了宗教仪式、祭祀神祖、节日庆典、劳动生产等等。而群体便主要指广大的人民群众。壮族人民利用舞蹈表达喜悦心情,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事业成为群众所关心与追捧的领域,加之外来文化的撞击,壮族民间舞蹈也发生着较大的创新与进步,并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传统民间舞蹈不再成为群众的唯一娱乐途径,古老的民间舞蹈正发生着较大的变革,并成为民间舞蹈的特有中心。其是民间舞蹈传承的基础,在发展中不应随意被改变,无论任何变革,均应坚持民族性这一重要根本。

2.1.2 壮族舞蹈的开发与利用

壮族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其在舞蹈创作风格、样式、语言等方面均呈现着多元化特点。受到创新性探索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固有的模式,强化民间舞蹈视觉,增强情感融合。舞蹈创作更多的依靠自身个性与审美追求。因此,舞蹈品种、样式别具一格,在开发与利用中更是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众多编导在开发壮族舞蹈过程中,仅关注“美”,却忽略了其特有的民族性与固定性。故此,继承传统油成为了编导们的另一大重要研究课题,将壮族的心理素质与意识形态融合进去,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在作品的创作中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特色,也要保留着独特的民族特点。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民族舞蹈特有的神韵发挥出来。以此,才能在根本上促使壮族舞蹈语汇进一步发展,并在这种发展中形成独特的风格[3]。

现如今,广西壮族舞蹈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体系。虽然具有其独特的风气,但在领创上仍旧十分缺乏。近年来,仅有单独几个小型作品初出茅庐,才能代表广西独特的地域风格面向世界。但仍旧有众多民族精神,新一代领创需要挖掘,以开放的心态将现代舞蹈融合进去,利用人物内心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开创壮族舞蹈新的天地。

2.1.3 创作品牌 演绎新境界

民族舞蹈语汇的创新需要其特有的时代感、以及其民族特点来支撑。因此,创作壮族舞蹈品牌,促使其迈向崭新的台阶,让全世界人民都了解壮族舞蹈,了解壮族文化。近年来,也存在一批新的代表作品面向全国观众。如《壮族大歌》的表演中,没有过去被视为极具代表性的“凤凰手”、“蛙式步”,而采用上下屈伸蹲颤的方式,代表着其独有的律动。将原有的节奏均衡上下运动转变为双手提裤、脚下沉稳有力的踏地形式,进而将内心情感节奏表达出来。显而易见,人们接受了这种改变。

而《妈勒防天边》的舞剧,根据同名壮族民间传说改编,其不是现代舞,也不具备古典舞的特点。在改编过程中,其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将传统与现代高效融合,亲切的表达着自己的艺术形象。原有壮族人的生活十分悠闲自在,但该剧中却表现了母亲伟大的形象。整部剧中均散发着母亲的伟大与光环,表现出细腻的情感。成功刻画了壮族人民勇敢的内心,坚强不屈的性格,以及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这些作品均良好的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成为创新的关键。

2.2 壮族民间舞蹈发展中存在问题

2.2.1 推广手段匮乏

广西壮族给世人带来的最大印象便是景色优美,人杰地灵。却对其民间舞蹈的了解少之又少。加之,推广手段较弱,无法充分发挥其民间舞蹈的强大感染力。未能充分借助众多宣传手段,如互联网、民间基地、各种活动等等。导致广西壮族舞蹈的发展面临阻碍,未能给世人展现其光鲜亮丽的一面。

2.2.2 缺乏与教育界的有效连接

地方特色的传承不仅需要借助各种手段,提升其发展能力,宣传能力。笔者以为,更应借助教育的力量,以国家的未来去继承广西民间舞蹈,广西固有传统文化。但当前来看,其与教育的衔接存在缝隙,需要进一步建立更加完美的融合。将教育与文化传承紧密结合,发挥教育之优势。

2.2.3 发展路径存在问题

广西壮族舞蹈的发展未能形成产业化,将舞蹈单独成立无法实现其有效的传承与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将各有关产业连接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与继承。

3 壮族民间舞蹈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

以宣传的手段,将有效推动广西壮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广西民間舞蹈主要表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思想情感,集中表达了其历史、文化、观念等众多方面,是广西人民文化观念的综合体现。若能够将其民间舞蹈中的“蚂节”、“盘龙节”等制作成大型的民间舞蹈,以表达广西民间文化的起源以及发展,将具有突出的传承与发展之效果。不仅能够激活众多民间文化,也能够促使广西民间舞蹈本身的传承与发展。在宣传过程中,应从多方面入手,开展各种活动。以扩大目标人群为主要工作理念,扩大宣传效果。如建立广西民间舞蹈基地,建立有关培训中心,并定期开展有关活动。利用多种多样的途径,促使更多的人了解壮族舞蹈,了解壮族文化。提升壮族民间舞蹈的社会性,普遍性。扩大其在我国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愿意传承广西舞蹈,愿意发展广西舞蹈[4]。

3.2 利用教育手段推动广西舞蹈的发展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民族文化也要从娃娃抓起。立足中小学教育群体,实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推动广西民间舞蹈的进步。经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与学习,让其精髓在中小学群体中深深扎根,关注民间舞蹈,发展民间舞蹈。中小学群体的可塑性较强,是继承与发展广西民间舞蹈的最佳人选。利用教育部门的力量,在校园中增设“民间舞蹈”有关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方式,在思想上进一步升华,在实践上进一步落实。为学生深入讲解广西民间舞蹈的来源、发展,创新。促使学生在内心形成自豪感,荣誉感。并在校园中系统的建立舞蹈机制,科学有效的培养民间舞蹈的传承,真正做到舞蹈代代相传,得到有效的发展与传承。

3.3 促使壮族舞蹈产业化发展

将民间舞蹈以产业化形式进行开发,并形成较大的产业化规模,以为群众带来效益的方式,推进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广西民间舞蹈的民族色彩较为浓厚,加之景色十分优美,若将二者有效结合,将不仅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够扩大民族舞蹈的受众范围,增加传承人群,带动民间舞蹈发展[5]。例如,将龙胜梯田与壮族舞蹈相结合,在丰收之时开展盛大的民间舞蹈庆典,既能够促使广大游客了解壮族特有风景,又能够深入感受其民族色彩,感受壮族舞蹈的民族文化。

4 小结

本文针对壮族民间舞蹈继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

①推广手段匮乏

②缺乏与教育界的有效连接

③发展路径存在问题

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对策,强调教育传承的重要手段,以及将舞蹈形成产业化发展,增加推广手段等。以往研究文献中仅针对壮族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发现其中问题,解决问题。但文本仅针对众多参考文献进行了研究,缺乏实践理论与经验。在日后的发展中,应加强实地考察,深入研究广西壮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由来,进而实现广西壮族民间舞蹈“原始遗存”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参考文献】

[1]紀芳芳.浅析壮族舞蹈从民间到舞台的嬗变与发展——以曲靖师宗地区《碗舞》为例[J].黄河之声,2017(7):116.

[2]戴伟.广西壮族民歌元素在舞蹈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与研究——以壮族舞蹈《走在山水间》为例[J].音乐创作,2017(6):126-128.

[3]贺群莲.论民族舞蹈风格与民族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以广西壮族舞蹈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2(2):201-203.

[4]张於.浅谈壮族舞蹈从文化传统到当代审美的研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5(12):99-100.

[5]王梦灵.壮族舞蹈《甜蜜蜜》音乐创作中原创性与民族性的体现[J].歌海,2014(4):22-24.

猜你喜欢

壮族舞蹈发展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冰上舞蹈搭档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我和舞蹈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