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推广与学科馆员建设研究

2018-10-30吴琛

科技视界 2018年15期
关键词:学科馆员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

吴琛

【摘 要】现代社会是“互联网+”时代,各个学科内容与形式都已经出现根本转变。对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来说,其建设方向和服务模式都要对应这种变化而做出改善。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背景的产生以及特征分析,将图书馆受到的影响变化进行梳理,并提出“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应该落实的策略,并分析现代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学科馆员

中图分类号: G252;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5-0094-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5.043

Extension of subject service and building of subject libraria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Based on "Internet plus"

WU Che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brar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

【Abstract】The modern society is the Internet + era with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each subject has been changed fundamentally. Therefore, the discipline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improve its construction direction and service correspondingly. Based on ?the Internet + ?eras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combs through the impact and change which appeared in the library,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per strategies of university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under the Internet + era , and final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thoughts of Subject Librarian in University Library.

【Key words】"Internet plus";University library;Discipline service;Subject librarian

1 互聯网+的产生的背景及其特征

1.1 互联网+产生的背景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在调速时期出现“互联网+”模式经济,随着新常态经济形势的开展,要实现经济增长一定要确定新的动力,这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内驱动力得以改善的重要条件。对于“互联网+”技术来说,其颠覆传统行业运营模式的功能,在现代市场中得到极大的彰显。

对于现代经济发展来说,顺应时代需求就是“互联网+”诞生的社会空间。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习惯于互联网、云计算的使用,在追求更高级人工智能技术突破过程中,社会中各个行业要认同这种发展趋势,并且以移动互联网作为信息突破时空限制的重要保障。随着智能手机功能不断完善,4G/5G网络覆盖范围越来越大,社会上任何一个群体和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移动互联网的服务。

1.2 互联网+的特征

以互联网技术为工具,将传统行业产业壁垒打破,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发展。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不同产业结构融合到一起,实现边缘产业身份的认同,形成双方或多方产业融合促进新产业模式诞生的局面。对于中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来说,原始依靠资源和人力驱动的发展模式并不适合现代社会,必须得到新的产业资源流入,或者是改善传统运营模式,才能够在现代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社会各个行业来说,将传统发展模式实施改革,是获得新的发展动力的根源。在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发展过程中,社会中各个行业联系紧密度越来越高,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等资源结构都在不断打破中重新融合,这就是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社会发展方向。任何时代的社会发展都是由新兴资源或资源结构来推动的,经济增长、技术升级等等都是实现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源,只有将人作为体制核心,才能够真正做到社会飞跃式发展。互联网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将每个个体展现出来,带动个体参与到社会各个行业的变化中,激发个体创造力,打造“互联网+”时代特征。

2 互联网+对图书馆的改变

2.1 互联网+使图书馆对机构及工作流程进行重组

当代图书馆机构设置标配,是以期刊、流通、采编、信息服务等部门为主。然而,这并不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不断升级过程中,机器设备可以将人工大量取代,而且随着信息传播网络化、移动化方向的发展,信息挖掘、加工与服务等要求,在图书馆中占有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对于现代图书馆来说,要获得新的发展必然要面临着人员裁撤、资源流动,通过机构设置改革来实现优化。具体工作流程将打破传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模式,根据现代信息流通方式来看,图书馆工作流程必然要符合“互联网+”模式,从技术上改善服务设置,将客户需求作为运营核心,打造优质快速服务模式,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重组。

2.2 互联网+使图书馆转变服务方式

传统图书馆服务行为必须发生在场馆中,然而现代“互联网+”时代,任何有网络能够登录电子图书馆的平台,都是服务中心。这种服务方式的转变主要在于: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图书借阅工作可以在脱离图书馆物理空间中继续执行;二是“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顾客阅读质量的同时提升。一方面的通过“互联网+”阅读推广方式,让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书籍信息,一方面是数字阅读让人们阅读效率提升,对服务满意度自然会升级。而且,“互联网+”能够将图书馆打造成移动形式知识社区,以提供线上知识服务为基本方式,将知识交流和传递实现高效率的落实;三是“互联网+”时代对图书馆教育服务模式有升级作用,可以提供在线学习平台,让终身教育更有操作性,客户能够自觉自愿地学习和阅读。

2.3 互联网+将改变图书馆与外部的关系

图书馆传统运营模式并没有多少机会与外界连通,甚至沟通渠道建设都存在不通畅现象。但是“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不得不和外界联系更加紧密具体包括:一是通过建立网络社交平台,让不同身份的客户能够在电子图书馆中获得更好服务,为学生、企业员工、专家教授等提供更多元的服务;二是通过系统接口的联通,形成“互联网+”开放式平台,和其他高校图书馆、省市图书馆等进行信息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三是以“互联网+”为工具打破行业壁垒,让图书馆有机会和其他行业之间形成跨界融合,将传统服务模式优化。

3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推广

3.1 发起图书馆内部推广工作。

当前图书馆学科服务推广工作是以对外宣传为主,馆内宣传和推广很少。这种情况导致负面影响有:一是馆内人员不重视学科服务,缺乏服务积极性和自主性,不利于图书馆现代学科馆员队伍的建立;二是导致馆员缺乏合理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方法,特别是用户咨询时往往得不到有效答案,自然会影响图书馆在当地的良好口碑。

3.2 加强学科服务线下推广工作。

对于学科服务来说,在现代社会要以推广线下阅读为主。让读者能够在生活中随时获得服务,建构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推广模式。学科服务推广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确定地点。高校宿舍、办公室、教室、食堂等地都是重要的推广场所;二是推广形式。对于图书馆推广来说,宣传栏是重要的海报信息张贴处,也可以制作宣传单分发到各个宿舍和教室中,或者定期举办读书活动、知识竞赛,让高校学生与教师作为主要群体。另外,对于不同社会读者群体来说,学科馆员也可以采用上门交流的形式来推广。比如,医生群体中的学科服务推广,可以利用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让医生更清楚学科服务内涵。

3.3 重视学科服务线上推广工作。

网络线上推广是现代学科服务推广的另一重要方面。具体表现在:一是确定推广平台。以微信、微博等作为官方账号,确认其身份和官方权威性,注重移动APP的优化与升级,打造新的社交功能模块,让读者可以随时完成对图书的借阅、检索和信息筛选;二是强化与馆外机构合作。在实现与社会中其他机构合作推广过程中,要将图书馆学生信息员作为专业联络员,将高校各个院系通过信息员来传递学科服务线上推广工作内容。将明确的宣传内容,通过电子平台官网,微信微博官方平台等详细解释给社会中各个读者群体,明确学科服务内容与制度后,将馆员个人资料留存到官网中,方便读者随时联系和咨询。另外,在微信微博公号中,要定期推送关于学科服务展开情况,让读者能够长时间地接收到有效信息。

4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

对于现代图书馆学科服务来说,面临的重要难题就是缺乏专业合格的学科馆员队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需要服务队伍中的人员具有“互联网+”思维能力,可以进行技术性的科学服务建设。通过对原有机构的重新建设,以“互联网+”为组织重塑动力和基础,将内部结构优化作为主要方式,实现图书馆生产力内生建设的优化。所以,通过对图书馆机构与人员的改革重组,“互联网+”技术和理念都能够对传统服务模式产生直接影响,让学科馆员突破原有服务模式,打造一种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建立全方位评价机制,让馆员本身薪酬待遇与服务业绩挂钩。

4.1 机构精简及重塑措施

图书馆应该对机构尽快着手改革,以精简重塑为改革核心,打造信息服务部为主的学科服务团队。对采编部纸质图书、技术部电子资源、期刊部纸质期刊的采购,以资源部为核心进行经费分配,而资源部主管要在调查市场客户需求后,制定出学校学科发展步骤,以统一采购规划的方式来管理信息资源采购。资源部副主管的作用就是通过技术层面来改善采购资源浪费的现象,通过技术升级来为学科服务提供更好支持;另外,期刊部可以直接并入到流通部,新的流通部上岗后要将电子期刊作为重要工作核心管理起来,这是因为现代社会对纸质期刊的订阅量不断下降,纸质期刊移交给资源部后,期刊部日常工作量明显缩水,可以并入到流通部中一同管理。

4.2 建立人员流动重组制度

要调动各个部门员工都能够有意识地参与到学科服务中,需要将原有各自为政的部门运营模式打破,让人员流动成为现代图书馆内部管理的重要方式,能够以某部门为核心,建构一种联通式综合运营的内部资源与服务流动机制。图书馆部门在进行配置时,要考虑到人员流动制度的设计,让有进取精神工作努力的员工能够进入到更好的发展平台,特别是年轻一辈工作人员,应该从流通部、期刊部中抽调出来,输送到服务部或资源部,让这些馆员能够获得更好的学科服务学习机会。而且,图书馆管理层是以馆长、各部门主管道科室主任为核心,要打造一种不同部门之间的跨专业合作,必须通过管理层带头示范,并且规定办公室所有人员都要有固定的流通部工作经验,每学年都要到一线借还工作现场参观实习。通过不同部门之间人员流动,让学科馆员的培养通过学科服务模式的优化获得更好基础,对打造现代化学科服务人员队伍而言非常有利。

4.3 建立互联网+教育为主的多样化学科馆员培养体系

当前图书馆学科馆员培养方式包括进修、外培等。前者需要的时间较长、成本较高,而且还有名额限制,而且馆员无法在学习期间得到薪资收入,这些都是无法提高馆员深造意愿的主要原因;而外培学习往往是阶段性的,内容主动权不足,学习知识难以形成框架。所以,现阶段馆员主动参与培训的热情并不高,应该着手建立“互联网+”培训教育模式,以多样化培养系统来完成对信息服务深造的学习,让图书馆职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弹性调整学习时间。这正是现代图书馆培养学科馆员应有的制度系统。

4.4 建立互联网用户评价模式及绩效奖惩制度

学科服务质量的提升,一定与馆员自身素质和专业程度息息相关。对于学科馆员工作积极性的促進,必须通过有效合理的奖惩评估制度来作为保障。服务评价权要保留在客户手中,对于大多数客户来说,他们并没有时间和意愿去对服务进行专业性评估,一般都是在简单的几个选项中选择,作为自己的评价方式。所以,“互联网+”时代给出的图书馆馆员评估系统,一定要将商品特性、服务特点、客户需求点结合到一起,客户只要花上几秒钟就能完成操作。本文建议指标控制在3个以内,评估结果要保留一段较长的时间,让其他客户看到服务评估内容,以供其进行服务选择。所以,学科服务的网络评估模式非常重要,既要能够展现用户满意度,又要真实有效能够评估服务行为,基本是以服务质量、服务速度为评估指标项目。这些评价结果会在图书馆电子平台首页中,以滚动的方式展现在学科馆员介绍周围,读者只要根据以往评估结果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馆员,基本可以得到相对满足以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朱鹏威.“互联网+图书馆”视域下的高校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18(04):91-94.

[2]沈洋,李小平.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发展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7(01):46-49.

[3]赵宁,张玲,唐振宇.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02):66-69.

[4]谌志成.“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讨——以长株潭地区高校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06):71-75.

[5]林静,伊雷,陈珊珊,等.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研究——学科馆员工作案例解析[J].现代情报.2015(12):65-69.

猜你喜欢

学科馆员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