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影响有效沟通的重要条件

2018-10-30杨丽彬张宏武

科技视界 2018年15期
关键词:有效沟通高职教育

杨丽彬 张宏武

【摘 要】有效沟通能力是素质教育和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内容之一,是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质量提出的要求。精神、心灵方面的沟通,是进行文明和諧人际交流的重要因素,也影响着有效沟通。本文尝试从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角度来研究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条件,为高职教育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研究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培养内容。

【关键词】高职教育;有效沟通;重要条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5-009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5.042

Exploring the important conditions that affec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YANG Li-bin ZHANG Hong-wu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Beijing 100167, China)

【Abstract】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bility is one of the education contents of education qu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alents, and it is also a social requirement for the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 Spiritual and spiritual communic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civilized and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also affects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from the Angle of psychology, pedagogy, philosophy and so on to study the important conditions to improve students' communication ability, communication ability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study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and culture content.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mportant condition

1 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政治多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绿色、和平、民主、自由、平等、和谐、宽容、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主流的理念,这些进步理念的确立、传播与弘扬,都离不开沟通。中外研究机构发现沟通交流能力是人才发展的核心能力。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沟通技能训练作为素质教育和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内容,已被列入各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研究人际关系及沟通技巧的文章和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但是,已有的大多沟通理论是从社会学、语言学等角度研究如何提高沟通能力,而从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的角度研究提高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沟通能力的沟通理论相对来说比较少。本研究在借鉴社会学、语言学、哲学、沟通学等学科理论和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角度来研究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策略,丰富和发展已有的沟通理论,为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研究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以往的研究更多关注培养学生在人际交流中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在人际交流中的精神、心灵的沟通能力,这恰恰是进行文明和谐人际交流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有效沟通的重要条件。

2 研究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进行文明和谐人际交流的素养”。由此可见,国家已经把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问题。美国的交际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仅有15%靠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要靠他的处世技巧和人际关系。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想在职场上有所作为,就必须有能力应对各种问题和挫折,还要学会与同事、客户等合作者及社会上各种人打交道。因此,了解沟通知识,掌握沟通技巧,对人际关系进行良好的运作,就成为进入职场,融入社会的重要保证。高等教育在为受教育者提供这方面科学的教育支持时,必须对此有深入的研究并提供科学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研究发现:沟通中的信息有 7%是语言传递的,而93%的信息是由非语言表达的。非语言信息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非语言信息一般表现为:动作符号系统(动作、表情、体态语言等)、目光接触系统(眼神、眼色)、辅助语言(说话的语气、语音、语调、节奏、轻重等)、空间运用(身体距离)以及标志符号等。综观这些非语言信息,其中起着指导作用的应该是人的思想、情感、愿望、态度等因素。学习研究这些非语言信息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系统地培养学生恰到好处地传情达意,准确地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态度等信息,对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工作关系,促成各方面和谐发展尤为重要。

3 影响有效沟通的重要条件

天底下有没有一个方法可以让别人愿意去做所有的事情呢?有的!“把你想要的东西给你”——向别人提供他们所需的东西。那么,人们需要什么呢?美国学识最渊博的哲学家之一约翰?杜威说:人类本质里最深刻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佛洛依德说:我们做事的动机不外有二:性冲动和渴望伟大。可见,每个人最需要的是——渴望具有重要性。这种感觉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分野,推动着历史前进,使人类拥有现今的一切文明。人人都“希望具有重要性”。 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被赏识,这是人性的饥渴。满足他人人性的饥渴是一种乐善好施的行为。那么,用什么办法能让人们感觉到自己重要呢?真诚地赞美、尊重、感恩等传统美德正是满足人们对被尊重、被赏识的有效方法。是影响达成和谐有效沟通的重要条件。

(1)赞美

行为专家认为,赞扬是认知行为的催化剂,它能刺激大脑皮层兴奋起来,调动人体各系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人体潜能。每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只是大多数人把这种需求隐藏在内心深处罢了。受赞美意味着自己被别人认同、被接纳、被欣赏,代表自己的一种存在价值。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这是人们共有的心理特点。适时肯定对方,能满足人的自尊心,让人产生最大程度的愉悦,受赞美的人易于接受人际交往中对方的态度、观点甚至这个人,正所谓:相逢一笑泯怨仇。所以,赞美是人际交往中最能打动人心的语言,是人与人相处的最巧妙的方法之一,因为给人真诚的赞美,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期望与信任,能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友谊。我们要学会用赞美走近他人。

需要注意的是赞美要出于喜爱和关心,所以,赞美他人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赞美要真诚。微笑必须出自内心才吸引人,赞美也必须出自内心才能感动人。每个人都渴望被承认、赞美,而且都尽其所能去争取被承认和被赞美。但是没有人喜欢毫无诚意的赞美,没有人喜欢阿谀。赞美只有出自真诚才会具有功效。

其次,赞美要适度,不要太离谱。力度不够别人没有感觉,言过其实的赞美就很虚伪,那是献媚而不是赞美,献媚令人恶心、厌恶。只有适度的赞美才能让对方感到愉悦。适度即审时度势,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制宜。

第三,赞美要力争做到差异化。我们应当留意不受赞美的人与事,留意他人不受人瞩目的特点。人们最喜欢别人称赞他不为人知的优点,如果你去赞美那些不突出的优点,就易博得对方的好感,诸如:身材、风度、气色、服饰、成就、专长、嗜好、兴趣、学问、摆饰等。最要紧的,你必须说出别人不留意的特点,否则人云亦云,虽然是赞美之词,作用却不大。

第四,赞美要具体化。空泛、虚幻、生硬的赞美,容易让人怀疑其动机;而具体化的赞美,则显示真诚。

(2)感恩

感恩是人与人情感的纽带。尊敬别人的人,同样会受到别人的尊敬。正像站在镜子前面一样,你怒他也怒,你笑他也笑。赠人玫瑰,手上常留一缕芳香。“感恩”能够扩充人们心灵空间的“内存”,让人们宽容起来,并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所以,如果人人都有感恩思想,那么,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就会变得更加亲切、更加和谐,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才会得到更好的滋润。感恩是通向人生成功的大道。

我们不仅要懂得感恩,而且要学会感恩,去真诚地回报他人与社会。这样,温暖的链条才能环环相连,历史的车轮才能滚滚向前。

需要注意的是感恩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不仅仅是一句发自肺腑的“谢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感恩要识恩、知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受来自方方面面的恩惠,比如,父母帶给我们生命,在生活中给予我们点点滴滴的关爱与照顾;朋友带给我们真挚的友情,在生活中给予我们关心和鼓励。用心灵去品味生活中的一切,领受这一切的恩泽。这样,我们就会永远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回报,才能真正对得起给我们恩惠的人。

其次,感恩要报恩、施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乌鸦反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对知恩图报,有恩必报的劝勉和赞美。感恩,是要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报恩,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支持,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尊重他人是感恩的基础,请从你身边的人开始。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习俗。只有尊重、关爱身边的人,才能与人和谐相处;多做有心人,及时给身边的人们送上温暖。

第三,学会尊重与付出,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感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感谢”、“感激”,感恩应该是一种更深的、发自内心的生活态度,它更应当是个体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及自尊意识,一种自我精神境界的追求。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一种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只有当一个人从心底里改变了自己对责任的理解,认识到责任不仅是对他人、社会的一种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责任,并在承担这种责任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自己获得尊重和认同时 ,他(她)才能从承担责任中获得满足。

试着去承担一些责任,并且为这份责任付出自己的努力吧!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情会随之开朗,智慧会随之增长,你的周围会聚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你会被更多的人尊重和认同。

总之,文明、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源于有效的沟通,完成有效沟通不仅仅需要一些具体的技巧,更需要具有真情实意,具有人们喜欢接受的内容,也就是正能量,这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

猜你喜欢

有效沟通高职教育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