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县区“政银保”与乡村振兴发展探讨

2018-10-30唐向健

科技视界 2018年15期
关键词:瓶颈农村金融乡村振兴

唐向健

【摘 要】为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梅县区推动实施针对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及新型职业农民等贷款的“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业务,破解“三农”发展资金瓶颈,降低金融风险,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本文浅述其整个发展过程及其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启发思考。

【关键词】政银保;农村金融;瓶颈;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F324;F8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5-006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5.031

Discussion on "Zheng Yin Bao"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development in Meixian District

TANG Xiang-jian

(Agriculture Bureau of Meixian District, Meizhou,Meizhou Guangdong 514700)

Abstract: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verage of financial capital and pry financial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area, Meixian district promo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agricultural loan business aimed at supporting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s and new types of farmers, such as new occupational farmers, to solve the financial bottlenecks of the "three rural" development, and to reduce the financial risks. Promoting rural development and revitalization,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its entir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its inspiration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Zheng Yin Bao; Rural finance; Bottlenecks; Rural revitalization

0 前言

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根据《广东省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粤农〔2014〕147号)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梅县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等要求,自2014年初起,梅县区立足本区实际,经多方调研和科学论证,在全区推动针对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及新型职业农民贷款的“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业务(以下简称“政银保”)。制订下发了《梅州市梅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实施办法》(梅县区府[2015]17号),政银保贷款资金使用接受农业、财政部门和银行的监管,主要用于“农产品仓库、农产品加工厂房、农资生产厂房及配送等场所建设、农产品销售平台及渠道建设等“三农”发展资金需求,随着“政银保”项目工作的不断推进,拓宽了农业农村的融资渠道,突破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增强了农业经营主体的投资信心,降低了金融机关的放贷风险,助推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同时形成多方共嬴工作局面。通过对其发展的历程梳理,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的思考,提出如下观点。

1 “政银保”是解决乡村振兴资金瓶颈的有效途径

由于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和涉农贷款风险规避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大量的金融机构纷纷退出农村地区,将资金投放到了更具赢利性的工业和城市经济活动中,使农村长期处于资金严重短缺的状态,制约了乡村振兴发展。为了打破农业贷款难的困境和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效率, 2014年初梅县区抓住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实施契机,参照先行地区的先进经验,探索试行“政银保”等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来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提升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实施“政银保”方案,采取“乡镇推荐,政府、银行、保险三级会审”的方式确定补贴项目和实施主体后,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中设立“政银保专用帐户”,补贴贷款“担保金和贴息金”。至目前,梅县区“政银保”帮助300家企业发放贷款达1.85亿元,补贴利息及担保费用约1000多万元,撬动近10亿元金融资本参与农业生产建设。数据证明,梅县区实施“政银保”,推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资产效益高、风险控制好、可持续性强的农村商业性金融服务,推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投资,实现“四两拨千斤”效果,又为农业经营主体及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其产业发展中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

2 “政银保”风险规避是项目实施的核心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金融与农业合作深化已是大势所趋。通过财政杠杆撬动农业保险与信用担保的同步推进,引导商业性保险机构和合作银行愿意并持续为"三农"服务;同步集结了合作银行、政府担保和农业保险分担农业贷款的风险,在各方利益目标的约束条件下形成了相互认同并可信承诺的风险承担安排。一边是嗷嗷待哺的资金需求主体,一边是金融机构惜“贷”、“惧贷”现状,如何解决农业贷款的可持续供给不足,规避贷款风险的问题,梅县区设置了如下一系列相关的流程和要求,较好形成资金需求主体和金融机构双赢工作局面。

2.1 可行性评估

合作银行与合作保险(担保)公司对经审核通过的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申请进行调查,并组织相关专家对贷款项目的可行性和预期效果进行重点评估,以确保贷款的成效。对评估审查通过的贷款项目,合作银行将《“政银保”贷款批复意见书》及相关资料交由合作保险(担保)公司;合作保险(担保)公司对同意承保的贷款项目书面通知区农业局。

2.2 贷款额度

经专家调查、评估后,根据项目可行性、项目实施预期效果和资金需求量和企业自身实际划分不同的贷款额度,区农业部门并对项目进行专业跟踪指导,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a)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种植和养殖的家庭农场及新型职业农民贷款额度上限为50万元;

b)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非示范社贷款额度上限为100万元;市级(含市级)以下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贷款额度上限为200万元;市級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贷款额度上限为500万元。

c)农业企业:农业企业贷款额度上限为200万元;市级(含市级)以下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额度上限为500万元;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额度上限为1000万元。

2.3 贷款期限

购建固定资产类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流动资产类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2.4 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原则上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确定。

2.5 还款方式

贷款期限内借款人可采取一次性还款或分期还款方式。借款人如需提前还款,须提前10日通知合作银行,合作银行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2.6 贷款管理及后续监管

梅州市梅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政银保”业务由区农业局、合作银行和合作保险(担保)公司三方联合办理。梅州市梅县区农业局具体实施“政银保”业务的相关工作,负责与合作银行、合作保险(担保)公司签订三方协议、开立专户和“政银保”业务应支付保险(担保)费及贴息额度的核定和拨付及贷款扶持资金专户监管等事项。各镇(高管会)成立“政银保”业务小组,主要负责贷款项目的初审、推荐和协助贷款回收工作。

3 “政银保”诚信体系建设需全社会共同参与

“政银保”的持续推行,有赖于全社会共同参与,特别是诚信体系的建立。梅县区“政银保”合作银行和合作保险(担保)公司展开对贷款户的信用评级工作,并与区农业局实现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建立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在合作过程中,区农业局、合作银行、合作保险(担保)公司应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农户信用档案,根据不同信用等级的农户确定授信额度,政、银、保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贷款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新型职业农民不定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贷款用途及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收入及效益等情况,动员全社会共同建设诚信体系。发现借款人擅自改变贷款资金用途,三方应及时沟通,并责令借款人整改,经告知后借款人仍不作整改的,区农业局建议停止对借款人贴付利息,防范贷款风险。对于失信的对象通过信用降级、公示等手段进行失信惩戒。促成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诚实信贷、互助合作的农村信用环境的形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4 “政银保”长效机制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项目实施以来梅县区社会发展迅速,特别是乡村振兴方面实施成效明显。2017年梅县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87.18亿元,农业总产值74.7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82元。金柚种植面积29万亩,总产51万吨;水稻面积35.05万亩,总产量达16.39万吨;茶叶种植面积1.52万亩,产量946吨。通过梅县区“政银保”实施,据统计,至目前为止,梅县区涉农企业发展迅速,各项指标居于全省山区县前列,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61家,其中省级23家、市级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85家,家庭农场1092家,发展“三品”认证农产品121个,其中无公害46个,绿色22个,有机53个;有省农业品牌产品16个,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省十大名牌产品2个。对比梅县区“政银保”实施前,增幅均在30%以上,全区农业飞速发展,乡村振兴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猜你喜欢

瓶颈农村金融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绕过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