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2018-10-30黄倩
黄倩
摘要: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有文化自信的参与是必要的,因为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在实现中国梦的途径中,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是其内生力量,是能够使人民生活幸福得以实现的思想保证,同时也保证了中华文化能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关键词:文化自信 中国梦 精神需求
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文化自信是其必要条件和内在力量,有了文化自信的参与,更能够把中华文化成功的推向全世界。树立文化自信为中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在立足群众、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同中国特色国情相结合给予了明确要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深层次的就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发扬传播,无论哪个国家都必须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这样国家民族才会伟大崛起。
一、文化自信是目前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文化自信的含义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这一词多次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因此学术界以及理论界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如何理解文化自信?从本质上来讲,文化自信就是理性的认识文化以及对其深信不疑,它是指一种基本态度,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坚信、敬仰和敬畏自身文化的内涵及生命力。换一种说法就是,对于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政党要由衷的生出自信感,信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且这种信赖必须尊奉、坚守和虔诚,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保持自信,并对文化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满怀信心。文化自信是认同本国及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身份,是主体性心态的真实呈现。综上所述,笔者对文化自信作如下界定: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在经过认知、判断、对比和反思之后,对客体的文化在生命力及创造力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重视和确信的态度,与外来文化进行理性客观的比较,然后对自身的文化保持高度的自信,再次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并输出本国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对文化自信有深刻的认识,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保有坚定的信念,进而使中国梦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二)文化自信的特征
对于文化自信的特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一是文化自信的主体性。从本质上来分析,人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以及创造出来的产物就是文化,对主体性这一特征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人对主体精神及本质力量方面的自信。二是文化自信的指向性。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最根本的就是人具有动物不具有的能动性和价值指向性。三是文化自信的象征性。从民族文化产生起,它就是抽象的,只是通过一定的观念形态如民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及价值体系等把它表现出来。这些具体的观念形态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的是整个民族的人民所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伦理传统。之所以称人类社会是文明的,主要是因为文化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而文化又具有象征符号的意义。四是文化自信的包容性。想要使自身的文化产生跨越式的进步与发展空间,必定不能脱离学习吸收他国及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的精华部分。包容性的特征是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形成的。
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一)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内生力量
当今的世界发展迅速,同时也在产生着巨大的改变,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因为中国共产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所以才能够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顺利进行,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跨越性的发展与繁荣,必须走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发展道路,同时它也保障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是为实现中国梦选择的一条光明的道路。文化是有生命的,固步自封的结果就是消亡,要保持它的活力,只能通过发展创新这一途径。在我国文化创新的道路上,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为其在思想上提供了醇厚的基础;中国革命时期、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精神文化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构是我们进行文化创造的理论指南和实践基础。且在精神方面为党和民族提供了不竭的力量。
(二)文化自信是实现人民幸福的精神支持
无数中华儿女的梦构成了中国梦,它是由人民创造、实现和共享的,中国梦最基础的具有导向价值的目标就是人民幸福。这一目标正好也契合了共产主义的最高追求:人民自由、全面而幸福的生活。从广义的文化来界定,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如今我们所处的时期文化多元发展,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就是该社会文化心态的一种反映,所持有的三观会影响人们对文化的选择、思想观念以及精神追求,所展现的就是该社会的精神文化风貌。人民满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需要文化自信的参与的,这也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提出的价值导向目标,是人民幸福得以实现的思想保证。从狭义的文化来界定,文化自信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通过对社会主义优秀的文化进行学习,从而加速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幸福的生活,作为社会的主体来说,人们需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的教育陶冶,需要通过社会先进文化的导向,使其逐渐变为一种人文价值、行为及精神。在社会文化层面中这种人文价值和精神体现为特立的人格、理性的行为和自觉性的思维意识。在文化自信的指引下,促使人民能够情绪高涨且积极主动的进行文化创造,构建人民自信及满意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在文化自信的促使下能够实现发展与繁荣,能够使人心更加团结,从而促进社会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支持。
(三)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证
文化自信对于中国精神和力量,具有弘扬和凝聚的作用。我们所拥有的光辉思想精神以及先进的人文主义理念,都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是中国精神的思想来源,到今天依然蕴含着高度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对民族精神的不断弘扬和培育,使每一个中国公民对本国的文化持有高度的自信和责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坚固的精神力量。想要实现中国梦,首要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道路,然后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坚持这条道路。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除了继承与发展,更重要的是面对中国问题,在寻求解决的方法时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使中国的政治文明在根本上与西方的有所区别。这一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必然。要想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国道路上发挥其应有的现实价值,必须坚持文化自信,这样才能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我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基础。
(四)文化自信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保障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实现中国梦这一目标就与世界梦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人们都有着自己追求的梦想,中国梦与他们的梦不应该是一种冲突的关系,而应相互促进。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想要使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得以提升,同时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就要对自己的文化进行改革与创新,实现既能把文化引进了,又能使文化走出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全世界展现其特有的精神魅力,从而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文化系统作为一个有机集成体,不能是固守自封的,而应该是兼容并蓄的。当今时代,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应该保持着海纳百川的文化气度,与世界文化相融合,坚持文化自信,拥有着开放共赢的宽广的文化胸怀,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发展中国文化,寻求一条合适的道路,从而促使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复兴。在十二届五次会议上的政府报告中指出,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在世界文化这一激流中推动中华优秀的文化站稳脚跟是2017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自身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进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促使世界共享中华优秀的文化资源,在对外交往中展现了中国友好互动的形象以及大国气度与国际影响力,不仅使全世界的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具有意义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也为丰富发展人类的文明贡献了一份力量。近年来,"熊猫外交"的开展,"文化中国"系列活动的开办,特别是"四海同春",已经成为春节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品牌。对外输出中国优秀的文化,体现的是我们坚持坚守中国文化的从容态度以及奋发进取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目标能够实现创造出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促进世界发展和各民族融合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王均伟.文化自信助推中国梦想[J].瞭望中国,2012,(34).
[2]丁国旗.我们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J].湖南社会科学,2012,(01).
[3]廖小琴.文化自信: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J].齐鲁学刊,2012,(02).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