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8-10-30赵德润
赵德润
在纪念柴山保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之际,我们来到大别山区,重温柴山保和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历史,探寻大别山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初心,缅怀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令人心潮澎湃!更加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充分认识柴山保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大别山精神与井冈山精神一脉相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著名论断,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秋天到1928年春天,黄麻起义后,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在柴山保创建鄂豫边区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党和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到1930年春天,鄂豫皖边区26个县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人口达数百万,红军发展到45000人,逐步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南有井冈山,北有大别山”。两大根据地的建立,都发生在1927年革命遭受挫折与失败后,经过党的八七会议,重新认识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从而选择了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井冈山斗争早已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柴山保及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和历史贡献却鲜为人知。
新出版的《柴山保革命根据地史》,真实记录了以柴山保为中心鄂豫边区根据地创建的历史背景、艰苦过程,及其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要充分认识柴山保乃至鄂豫皖边区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充分认识与井冈山精神一脉相承的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必须以深刻认识、充分肯定革命初心为前提,不能因一时一地的道路曲折或发生某些错误,而忽视革命前辈、革命先烈的革命初心。
二、全面认识鄂豫皖边区根据地历史,正确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忘初心
毛泽东同志说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一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历史,也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纠正自己错误的历史。从柴山堡鄂豫边区根据地的创建,到鄂豫皖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对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毋庸置疑将载入史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造成鄂豫皖根据地发生严重的肃反扩大化事件,一批优秀的根据地领导人和红军将士被错误杀害。我们深切缅怀血洒疆场的将士,同样深切缅怀在左倾路线下遭受迫害的忠臣良将。
总结根据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我们由衷地敬佩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残酷围剿和错误路线的无情打击,展现了共产党人初心不改、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奋不顾身、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忍辱负重、铁心向党的高贵品质。大别山精神可以有更全面的概括,但这也许是最难能可贵的核心内涵。
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必须首先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绝不可因某些政治需要而随意修改历史。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做出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
三、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亟待加强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我的手机中,一直收藏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创作的话剧《从湘江到遵义》发人深思的结尾。湘江一战,是中國革命史上损失最惨烈的战役,成连成团甚至成师的人打光,整个红八军团战死五万多将士。经此一战,共产党人清醒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正确路线。
剧情结尾,牺牲的英烈们返回人间,站在舞台上对用他们生命换来的今天大声发问:我们为之奋斗的梦想实现了吗?共产党人有没有忘记当年对老百姓的承诺?还有骑在人民头上的贪官污吏吗?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了吗?还有没有人敢于站出来纠正党的错误?还有人愿意为信仰付出一切吗?观众席里,含泪的掌声经久不息。这六个振聋发聩的问题,是对革命初心的呼唤,更是对现实社会的警示。
最近,我在北京参加了中共党史美术馆的筹备,探索如何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进行生动活泼党史教育。在中共中央党史与文献研究院和中国中共党史学会支持下,我们举办了“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美术作品展,以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两弹一星功勋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央国家机关和北京市很多单位组织参观,社会反响很大。
我们正处在创造了伟大业绩、又面临复杂矛盾和考验的新时代,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不断经受实践检验的重要课题。
(作者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