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布会开始二十分钟前,王珉落马了”

2018-10-30廉宗

廉政瞭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傅莹座谈全国人大

廉宗

“还 记得2013年3月4日第一次步入新闻发布会现场时,能够容纳五百多人的发布厅被记者坐得满满的,电视摄像师、拍照记者架着‘长枪短炮严阵以待。突然面对如此强大的媒体阵势,我心中的压力感陡然上升,那种感觉终生难忘……我在发布会上虽然讲得口干舌燥,却硬是一口水都没敢喝,因为一端起水杯就会引发相机咔嚓咔嚓响成一片。”

今年9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至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傅莹出版了新书《我的对面是你——新闻发布会背后的故事》,披露了她担任发言人5年的经历和体会,揭秘了她接受“魔鬼训练”的过程。

分三类“押题”,公园里对着树林痛苦练习

每年记者会前,傅莹和团队会从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座谈开始,经历与媒体座谈、与部委座谈、与外媒座谈等,收集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然后从关注的问题中进行“海选”,综合考虑这些问题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相关性,最终选出大约70个重点问题。

这些问题大致分成三类,其中 “一类问题”和“二类问题”各20个左右,傅莹把此举戏称为“押题”。

她写道,一类问题为初步判断的必答题,包括广受关注的社会热点、党和国家以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眼下最重要工作。例如2017年的一类问题包括民法总则、反腐败和监察体制改革、雾霾、国防费预算和军改、个人信息保护、校园欺凌、个税起征点等。通常情况下,2月上中旬,“一类问题”的图景就比较清晰了。

答问要点明确之后,就是“借智”——请人大机关同事帮忙“挑刺”、审改。傅莹一连感谢了很多人,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信春鹰是她最严厉的老师之一,她的审核被视为“权威质检”。曾主管全国人大常委会新闻工作的副秘书长李连宁是法律专家,他持续给了很多好的建议。“发布会的准备期间,何绍仁(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局长)一直与各家媒体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对记者关注的方向比较了解,因此他总能找到大会希望释放的信息与记者关心的问题之间的交集点,让记者有机会提出公众集中关心的热点问题,也让我有机会释放大会的重要信息。”

将重点问题的答问要点建构好,只是完成了发布会准备的一半。傅莹表示,如何牢记要点并据此训练应对各类问题,最大限度提升临场应变的能力,才是准备发布会最艰苦的阶段。

傅莹在书中写道,熟悉答问要点的过程,“很痛苦,很熬人”。每一次,她都需要提前熟悉答问要点,反复背诵演练,傅莹会让助手将答问提纲录入手机,在午饭后散步的时间听。针对个别出错率高的词汇和一些不熟悉的“法言法语”,下班后她会找个人少的公园,在一个角落对着一棵树重复多遍地练习。

此外,团队还会围绕重点问题进行交叉提问,在正式发布会前一两天还要进行接近发布会强度的模拟演练,团队成员会将全过程摄录下来,回看以查找问题。

王珉落马后,找个小厅“临阵磨枪”

临场前,傅莹和团队还会提前踩点,对流程进行细致检查,甚至小到电脑以及资料的摆放位置都要确认;此外,他们还会对发布会开场前“24小时内”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做了解,做好应对准备。这一准备,直到发布会最后一刻。

“2016年3月4日上午十点半多,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预备会刚刚结束,秘书肖茜迎上来,凑近我耳边说:中央纪委网站发布,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委原书记王珉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当时距发布会开始仅有20多分钟,而我不仅对王珉没什么印象,对他的违纪情况更毫无了解。但可以肯定,对这样的重大新闻,记者们一定会在发布会上提出相关问题。”

“反腐败是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我已有准备,然而,对这个涉及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具体案件的回应,必须更具针对性。人民大会堂的于清处长帮我们找到一间安静小厅,肖茜找出关于反腐败的更多资料,我开始调整原来反腐问题的答问要点。同时,助手從各渠道收集更多信息。我事后想,如果是在走向发布会的最后一刻听到这消息,如何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构想出让媒体和公众满意的回答,那一定很困难。”

回答问题时,傅莹的表述层次分明。“治理贪腐是现代国家治理中的重要环节,3年来大力反腐败,成效非常显著,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你刚才提到的信息,我也是早晨开预备会后刚刚听到的。我认为这正说明反腐败没有死角,包括全国人大和各级人大,只要有人大代表涉嫌违纪违法都应该面对纪律的审查或者法律的审判。”

接着,傅莹披露了人大反腐数据,并介绍了人大在反腐中的作用——“本届人大以来,到去年底,已经有43人辞职,罢免了27人。这些人不少都是因为违纪违法,被选举单位罢免,或者是本人主动向选举单位提出辞职,包括涉嫌违纪违法。国家宪法和代表法赋予全国人大代表依法享有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的各项权利,同时规定必须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会议上强调,反腐败要标本兼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正是要在反腐败的治本之道上积极发挥作用,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的重要任务。重点是在我们制定各项法律或修订各项法律过程中,要加强反腐败的内容,构建完善的国家反腐败法律规范体系。”

支招记者:如何获得提问机会?

一名普通记者,如何在会上获得提问机会?傅莹也支起了招。

傅莹透露,在全国人大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提问,应考虑与会议或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的相关性,比如最好是提涉及立法和监督等方面的问题。如果是涉及政府管理方面的问题,就适合在相关部委负责人记者会上或总理记者会上提问。

“一场发布会是否能够让公众觉得有收获,需要发言人和记者的共同努力,记者问得精彩,发言人言之有物,发布会才能有好的效果。”傅莹透露,人大新闻发布会前,通常会连续举行三场与新闻单位和媒体的座谈,从而更准确地了解社情民意。

她认为,参加两会的记者和媒体,他们对人民群众也有沉甸甸的责任。公众期待记者和媒体具有专业精神,记者必须做好调查研究,才能提出好的、反映人民意愿的问题。

对外国记者,也应坦诚相待。傅莹写道,日本记者在她的发布会上举手发问比较少,据说是不愿被怼,怕丢面子。2017年,国内媒体对她回答CNN记者关于中国军费的提问和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报道中,也有不少以“傅莹怼美国记者”“傅莹教你如何怼回‘刁钻问题”等为标题。

“其实,以‘怼的方式与外界打交道,并不是我的本意,如果一遇到不舒服的问题或批评就‘怼,不一定能实现传播的目的。”傅莹认为:在国际论坛场合,或者是在新闻采访的一问一答中,无论是问者还是答者,都需要用坦诚和智慧去赢取听众,可以批评对方,也可以展现自己的观点,双方精彩的对话才是公众所期待的。

猜你喜欢

傅莹座谈全国人大
中国最美外交官:傅莹
6.座谈
石鲁同志谈写生 记一次家庭走访座谈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5日开幕
节假立法权应收归全国人大
国务院法制办与国家标准委就《标准化法》修订进行座谈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
目击
站在中间的人
关于“环境艺术与城市雕塑”的座谈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