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8-10-30董佳琳张细香袁顺波
董佳琳 张细香 袁顺波
【摘 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政府工作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本文通过梳理文献,筛选出学校类型、专业类别、父母受教育程度、科研竞赛经历、技能水平、应变能力、责任意识、创新能力等23个影响大学生就业力的重要因素,并构建了大学生就业力的层次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一套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就业力;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5-003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5.016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DONG Jia-lin ZHANG Xi-xiang YUAN Shun-bo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Zhejiang, 314000)
【Abstract】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 and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of government work. In this paper, 23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were selected, such us the type of college, the professional category, the education level of parents, the experience of the science contest, the level of skill, the ability to adapt, the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the creative ability. And the hierarchical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is also constructed. The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weight of evaluation index. Finally, a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is constructed.
【Key words】AHP; Employability; Lifting strategy
0 引言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从先前的精英化模式转变为现在的大众化阶段。高校每年都在扩招,每年的毕业人数也越来越多。从2007年起,每年有超过100万的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1]。而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就业制度和就业观念等都没能迅速地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变化。而用人单位往往要求大学生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自身的知识和技能都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造成目前人才市场中出现“有业无人就”和“有人无业就”并存的“供需”矛盾,用人单位“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就业鸿沟也在逐渐拉大[2]。
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和麦肯锡中国分公司共同的报告中表明,50%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45%的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中国也只有10%的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企业的需求与大学生就业力之间的差距在逐渐加大[3]。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是大势所趋。
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可操作的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大学生可以将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更加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增强自身的就业力。
1 影响因素
当前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力的因素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研究者们都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004年Knight和Yorke提出USEM 理论,该理论将就业力分为理解力、技能、自我效能和元认知[4]。2007年Pool和Sewell提出CareerEDGE模型,该模型将就业力分为三个本质要素(与自尊、自信、自我效能)和五个基本能力(情商、一般技能、专业知识和理解能力、职业发展学习和资历)[5]。
2009年,徐琴、侯章虎等人提出影响大学生就业力的因素主要有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职业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6]。
2013年江岩、张体勤和耿新提出影响大学生就业力的因素主要有专业能力,专业支持技能,通用职业能力,个性特质[7]。
2015年,罗倩妮、冯燕提出影响大学生就业力的因素主要有工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业务素质,职业素养,逻辑思考能力,品格,形象素质和学习能力[8]。
通过文献的梳理,并用德尔菲法对5位专家的调查,得到了影響大学生就业力的主要因素。按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初步确定了大学生就业力的层次模型。其中一级指标共有6个,具体包括了基本情况、家庭情况、专业水平、品质素养、工作能力和求职技能;二级指标共有23个,具体层次关系如下图1所示:
2 指标体系的建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 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七十年代提出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决策依据[9]。应用AHP方法计算指标权重系数,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递阶的指标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指标之间的两两比较对系统中各指标予以优劣评判,并利用这种评判结果来综合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首先构造判断矩阵,对指标间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和分析。判断矩阵用以表示同一层次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值,由专家来判定,构成一个判断矩阵B。
其他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的相关公式和方法与一级指标权重系数计算相同。根据计算结果,最终得到以下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 总结
从上述得出的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各指标的权重可以看出,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思想道德品质、求职观念和态度等综合软实力越来越被用人单位所看重。而且针对于具体的专业水平来说,专业技能和科研竞赛经历的重要程度越显突出。这说明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校类型、学历、学习成绩等不再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单一标准。针对这一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综合能力。而大学生个人也应积极参加科研竞赛的实践活动,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亓晓庆.驻济高校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济南大学,2014.
[2]王金凤,郭荣幸.提高工科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J]. 管理工程师,2010(3):22-25.
[3]魏和平.大学毕业生:到底是过剩还是稀缺[J].金色年华, 2006(1B):6-7.
[4]Yorke M.& Knight P.,Embedding employability into the curriculum[J].Higher Education Academy,2004,3(1):2-24.
[5]Pool L.D.& Sewell P.,The key to employability:developing a practical model of graduate employability[J].Education & Training,2007,49(4):277-289.
[6]徐琴,侯章虎.大學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业,2009(4):111-113.
[7]江岩,张体勤,耿新.大学生就业力:概念、维度与测量[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83-86.
[8]罗倩妮,冯燕.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模型构建[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20-25.
[9]王以彭,李结松,刘立元.层次分析法在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系数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1999,19(4):37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