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辛科幻小说中的生态思想形成根源探析
2018-10-30徐静
【摘要】多丽丝·莱辛是二十世纪不可多得的一位颇具才情和责任感的作家。她一生创作了多部优秀的科幻小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其科幻小说中,莱辛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充分展示了莱辛的生态思想。文章从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三个方面来探求莱辛生态思想的形成根源,以此来进一步丰富多丽丝·莱辛科幻小说的研究。
【关键词】莱辛;科幻小说;生态思想;根源
【作者简介】徐静,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她出生在伊朗,后随父母来到了非洲的津巴布韦,在非洲生活了多年,这一时期正值莱辛的青少年时期,是莱辛接触世界、认识世界的起点,这段经历对莱辛以后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莱辛后因眼疾辍学,没有接受大学教育,而是以自学的方式,读遍各种文学典籍。莱辛情路坎坷,两次结婚又两次离婚,二十世纪五十代,她回到了英国,皮包里空空如也,仅有一部小说手稿。莱辛整理后以《野草在歌唱》为名出版,使其名声大噪。此后,莱辛创作了大量的科幻小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莱辛的科幻小说成就相较于其关注女权问题的《金色笔记》也不逊色。著名科幻文学史理论家布赖恩·奥尔迪斯在其所著的《西方幻想小说史》中,便把莱辛视为二十世纪一位重要的科幻小说家,对莱辛的作品也给予了高度评价。2007年,莱辛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科幻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受到重视。莱辛获奖后不久,中国的一批作家特意在北京组织了一场名为“多丽
丝·莱辛科幻作品研究”的讨论会,来研究和阐释莱辛的科幻小说的意义和精髓。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逢振在得知莱辛获得诺奖后说这是“科幻文学的一个荣誉,或说是一个胜利”。从1979年开始,莱辛创作了多部科幻小说,如《南船星系中的老人星座:档案》、《幸存者的回忆》、《简述地狱之行》、《玛拉和丹恩历险记》等。莱辛借助这些科幻小说表达了她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关注和思考,闪烁着生态主义的光芒。
一、个人因素
莱辛科幻小说中生态思想的形成与其早年在非洲的经历密切相关。她在非洲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大部分时光。父亲在一战中失去了一条腿,后在伊朗的银行担任秘书,母亲则是一名护士。莱辛的父亲受到种玉米能迅速发财的蛊惑,带着妻儿及全部家产来到了非洲的津巴布韦。然而,他们斥巨资购买的土地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财富,由于经营不善,玉米连年欠收,父亲的发财梦破灭了。莱辛的母亲带着孩子们努力去适应殖民地简单、落后、粗糙的生活方式,并试图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才。在非洲生活的那段日子里,物质生活虽然极度匮乏,但是莱辛却在非洲的广袤田野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阅历,这为后来莱辛的科幻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莱辛在一次采访中谈到:“我的童年在一个没有多少人居住的地方孤独地度过。这里有时像地狱一样孤独,但是现在我知道它是多么不平凡,而我自己又是多么幸运”。在非洲的那段日子里,莱辛亲身经历了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所带来的种种灾难,洪水、干旱、土壤沙漠化、水污染等肆虐,这些经历在莱辛后来的科幻小说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例如在《玛拉和丹恩历险记》中,关于生态恶化的描述比比皆是,“可这根本不是水,而是稠稠的根本无法喝的泥。他们站在那儿,看着黑糊糊的泥水,看着在泥水挣扎的鱼乌龟”,“沙尘暴刮得昏天暗地,填满了房屋,掩埋了花园。现在的拉斯塔姆已经空了:没有人,没有动物”。
“对于一个文学家、艺术家的生长发育来说,早期经验更具重大意义。它可以持久地影响到文学艺术家的审美兴趣、审美情致、审美理想。”童年的经历对于一个今后创作的影响,作用不能低估。研究莱辛科幻小说中的生态思想,个人经历这一方面不可或缺。可以说,莱辛独特的个人经历是其生态思想形成的源头。非洲的生活经历让童年的莱辛深切体会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非洲也培养了莱辛的生态精神,使她对生态问题有着更为敏锐的洞察力。在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之后,莱辛把更多的精力和笔墨倾注在生态保护的问题上,以求通过自己的坚韧不拔的努力来唤醒人们生态保护的自觉,从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良性发展,保障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良性互动和和谐有序。
二、社会因素
弗洛姆说:“文明人跨越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人类物质文明在莱辛生活的近百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这一切都是在付出一定代价的前提下所得到的。莱辛出生于1919年,卒于2013年,笔名简·萨默斯。她所生活的时期正是人类社会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異,各种新发明层出不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整个世界都洋溢着勃勃生机,但是繁荣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1972年,一份名为《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震惊了世界,报告得出的结论“如果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以及资源消耗按现在的增长趋势继续下去,这个星球上增长的极限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这份报告影响了当时众多作家的创作倾向,莱辛也在其中。
莱辛生活的时代,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接连出现。首先,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世界带来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环境污染进而又导致了气候异常,洪水、干旱、土壤沙漠化等问题接踵而至,生态危机不断恶化,状况令人堪忧。其次,精神危机不断加剧。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社会的分化,贫富差距悬殊,社会上充斥着物质至上的观念,物欲横流,人们变得斤斤计较、唯利是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冷淡。这一点在《三四五区间的联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骑在马背上爱丽·伊斯,被这群粗暴讪笑的士兵包围住。来处平原的寒风一直吹得她的长袍裹紧了身子。指挥官斜倚在近旁,脸上溢满了兽性的欲望。她正身陷危险之中”,莱辛以巧妙的文学形式把这个问题表现出来。再次,社会危机接连发生。当今的世界各种社会问题如民族冲突、种族歧视、战争相互交织,接连发生,严重影响了世界的稳定与发展。
莱辛作为一个关心人类前途与命运的作家,她敏锐地发现了社会上存在种种生态问题,在深感忧虑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莱辛看来,“让我们看到我们是什么,我们可能做出什么”,要想彻底解决好频发的生态问题,既要改变长久以来被人类所信奉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学会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又要不断加强教育和道德教化。在莱辛的作品中,她把关注的触角伸向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域,以作家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向人类大声疾呼,去关注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环境,以最真诚的心态去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文化因素
莱辛笃信生态中心主义学说,坚绝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可谓源远流长,影响甚大。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圣人普泰罗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此后这一观点被很多学者奉为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金科玉律。文艺复兴时期,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继续发展,一些学者提出了“人本主义”思想,这个观点认为人类相较于其它动植物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万事万物的主宰者。工为革命开始后,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变得肆无忌惮,由此引发的自然、社会和精神危机则不断发生。生态中心主义学说对于西方来说也是一个舶来品。这个学说最早起源于中国,老庄美学的产生则宣告了生态中心主义的诞生。在充分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西方在近代出现了生态中心主义学说。虽然,在西方人类中心主义占据统治地位,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中心主义学说,莱辛就是其中的一位。生态中心主义强调对后代的责任和关怀、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及人与自然永续发展的发展观,这此地观点在莱辛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莱辛生态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天人合一”思想。长期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传统伦理观采用的是典型的二分法和二元论认知框架,在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把人与自然机械地割裂开来,并把前才视为认知主体,将后者视为认知对象。这种意识形态片面地突出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人为地制造了人与自然间的隔阂,制造并夸大了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一直以来,莱辛都不认同这种观点,她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应该和谐共处。莱辛受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天人合一”思想针对自然资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设想,强调“非人类中心论”等观点,这些思想在莱辛的科幻作品都能找到其踪迹。
四、结语
在跨越大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中,莱辛对于科幻小说给予了极大的创作热情。她的科幻小说作品充分展现了着她的生态思想,无论是对自然生态的描绘,还是对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细致刻画,都体现了莱辛深邃的生态思想。通过对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描写,来警醒人类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对聚焦崩溃的精神生态环境和批判恶化的社会生态环境,让人们去学会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认真審视和研究莱辛的生态思想,在当今社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逢振.莱辛科幻小说: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索[N].中华读书报,2008.4.30(013).
[2]周桂君.非洲经历与莱辛的文学创作[J].学术交流,2013(8):170-174.
[3]多丽丝·莱辛.玛拉和丹恩历险记[M].苗争芝,陈颖,译.译林出版社.
[4]弗洛姆.占有或生存[M].杨慧,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5]丹尼斯米都斯.增长的极限[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6]多丽丝·莱辛.三四五区的联姻[M].俞婷,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7]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