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018-10-30连丽英张素英
连丽英,张素英
(河北省新乐市中医医院,河北 新乐 050700)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颈椎病的常见分型,发病率高达17.3%,临床主要表现以眩晕为主,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计算机网络时代的来临,目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逐年下降趋势,年轻人的发病每年以10%速度攀升[1],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目前治疗本病方法颇多,但病情易于复发。本研究比较了热敏灸配合刺络放血疗法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CSA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据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2010年正式发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CSA诊断要点:①主要症状为眩晕、头蒙、耳鸣等或曾有猝倒发作;②旋颈实验阳性;③影像学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增生;④伴有交感神经症状;⑤颈部运动试验阳性;⑥除外耳源性、眼源性、椎-基底血管病变等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CSA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患者精神无异常,能正确表达自身意愿,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颈椎间盘突出或脱出、颈椎滑脱、颈椎占位性病变者;②合并心、脑、肾、肺等严重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有精神疾病者或不配合治疗者;④依从性不好,使用其他方法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不能完成整个疗程治疗者;⑤因不良反应或其他疾病停止者。
1.4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门诊就诊且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共25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7例,其中男73例,女54例;年龄26~64(51.07±9.05)岁;病程0.5~9(2.17±1.96)年。对照组127例,其中男69例,女58例;年龄24~69(50.41±8.53)岁;病程0.5~10(2.49±1.77)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5治疗方法
1.5.1治疗组 采用热敏灸、刺络放血方法治疗。患者取俯卧位,采用南阳神农艾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五年陈艾,在颈项、肩脚部颈夹脊、大椎、风池、肺俞等穴区,即热敏化高发穴区寻找热敏点,同时用3支5年陈艾,距离皮肤3~5 cm部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颈夹脊穴部位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并向四周扩散或自觉项背部有紧压感,灸至感传消失为止;大椎,患者自觉热感沿督脉传至项背部,灸至感传消失;风池,患者自觉热感向后头部甚至太阳穴传导,灸至感传消失;肺俞,患者自觉热感深透至胸腔,灸至感传消失。每日1次,半个月治疗12次后观察疗效。取大椎、风池、肺俞用三棱针或刺血针点刺后,局部拔火罐,留罐3~5 min,每穴出血0.5~1 mL,半个月治疗4次后观察疗效。
1.5.2对照组 常规针灸治疗,取穴:颈夹脊、风池、完骨、天柱、大椎、百会、后溪等,颈夹脊、风池、完骨、天柱用补法,百会平补平泻,后溪泻法,每日针刺1次,半个月治疗12次观察疗效。
1.6观察指标 参照《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3]及本研究的特点设计CSA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该量表包括眩晕、颈肩痛、日常生活及工作、社会适应力、心理承受力、体格检查(颈椎压痛、击顶试验、颈椎屈伸试验、椎动脉扭曲试验)等,全表根据症状程度分为0~4分,满分36分,由医生指导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各填写1份,所得分值越高症状越轻。
1.7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6]及治疗前后积分变化判定疗效。痊愈:证候积分减少≥95%,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证候积分减少≥70%,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证候积分减少≥30%,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证候积分减少<30%,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8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愈显率为71.65%,对照组愈显率为44.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10.42,P=0.001 2。
2.22组治疗后6个月随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愈显率为74.02%,对照组愈显率为38.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6个月随访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32.40,P=0.000 0。
表3 2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CSA属于传统医学中的“眩晕”“头痛”“痹证”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辨证分析,多数医家认为其发病以本虚标实居多,病位在清窍,病机是“气虚血瘀、痰火上扰清窍”[4]。现代医学认为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颈部椎基底动脉受刺激,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改变[5],或者交感神经受刺激[6]引发血管痉挛、供血不足,进而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受损,引发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甚则发生猝倒等症候群。
依据“经脉所及,主治所及”理论,本研究治疗组取风池、完骨、天柱、大椎、肺俞腧穴,采用陈日新教授[7-8]的热敏灸疗法治疗CSA,有祛寒、益气活血通络、平肝益肾作用。热敏灸治疗CSA的机制可能是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使腧穴达到热敏化状态从而激发人体经络之气,循经感传从而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促进经络中的痰瘀消散[9]。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热敏灸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清一氧化氮等舒张血管因子的释放,强化了血清一氧化氮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单核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进而增加血管的顺应性与通透性,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供,以获得体液因子的微观层面疗效[10];热敏灸还能调控体内的免疫平衡、内分泌及神经功能[11]。刺络放血可通过改善局部血流改变、能量代谢发挥通经活血作用[12],从而消除局部的炎性水肿和压迫,加强局部组织的营养作用,促进局部组织修复。放血疗法擅长治疗长时间不愈的久病和痹阻不通等病症,与热敏灸结合,可快速缓解CSA的临床症状。本研究表明,热敏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CSA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普通的针刺疗法,对于缓解CSA患者临床症状,使其早日回归社会和家庭有积极的意义,且本方法系统、简便、安全、有效,适宜基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