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方联合西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相关细胞因子及骨代谢的影响
2018-10-30燕妮
燕 妮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滑膜增殖形成血管翳,骨及软骨侵袭性破坏,最终导致关节强直、畸形与功能丧失[1]。RA属祖国医学“痹证”“尪痹”范畴,其病机为痰热互结、寒湿内留、经络阻滞、瘀血内停[2]。近年研究表明,中医在RA治疗方面取得满意疗效[3]。本研究采用自拟中药方联合西药对RA患者进行治疗,探讨对相关细胞因子及骨代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入选与剔除标准 入选标准:符合RA相关诊断标准[4],至少5个关节肿胀疼痛,并有滑膜炎证据;有典型的RA骨破坏改变;入院前1个月未服用过与治疗相关的药物及抗炎药;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剔除标准:心肝肾功能异常;合并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胃肠道疾病、结缔组织病、肿瘤及精神疾病等;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对治疗相关药物过敏及资料不全者。
1.2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符合上述标准的RA患者78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例,男14例,女25例;年龄31~64(46.8±7.3)岁;病程2~11(5.6±1.7)年。对照组39例,男15例,女24例;年龄32~66(47.4±7.5)岁;病程2~10(5.7±1.8)年。2组年龄、性别、病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胶囊(奥克鲁,江苏联环药业,国药准字H20080215)口服,20 mg/次,1次/d;尼美舒利分散片(湖北舒邦药业,国药准字H20010730)口服,0.1 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自拟中药方,方药组成:制川乌10 g、制草乌10 g、海风藤20 g、青风藤15 g、地龙15 g、制没药10 g、鸡血藤30 g、制乳香10 g、甘草10 g、桂枝15 g、白术15 g、白芍15 g、知母15 g、防风15 g,1剂/d,水煎分2次温服。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
1.4观察指标 采集2组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全自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胶乳凝集试验测定类风湿因子(RF)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IL-27,IL-3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BGP)水平。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资料采用2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治疗前后ESR、CRP、RF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ESR、CRP、RF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ESR、CRP、R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ESR、CRP、RF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治疗前后TNF-α、IL-17、IL-27、IL-32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17、IL-27、IL-32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7、IL-27、IL-3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2.3治疗前后PⅠNP、BAP、BGP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PⅠNP、BA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BGP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BA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G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BAP、PⅠNP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BG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 论
流行病学显示,RA发病人群25~50岁者较多,其发病率在我国为0.32%~0.36%,其中未经治疗者2年致残率为50.0%,3年致残率在70.0%以上,约一半患者因致残而丧失劳动能力[5]。现代医学认为,RA的发病同自身抗体、RF、感染因子、易感基因等致病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6]。
表2 2组治疗前后TNF-α、IL-17、IL-27、IL-32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PⅠNP、BAP、BGP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RA患者西医治疗的原则是抗炎止痛、保持关节活动度与协调性、减缓或终止病情进展、维持正常生活与劳动能力,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抗风湿药、激素类等,但均缺乏选择性,且长期大量应用易引起体质量增加、高血压、股骨头坏死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需结合其他药物和方法进行治疗,以最大可能减缓或终止RA病情进展[7]。中医医学认为,RA多因风、寒、湿、热邪痹阻经络、关节,导致气滞、湿阻、痰凝、血瘀,治以祛风、散寒、活血、祛湿等为主[2]。有学者采用清热除湿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RA,结果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晨僵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8]。本研究联合自拟中药对RA患者进行治疗,方中制川乌、制草乌除湿通痹、散寒止痛;桂枝、白芍、甘草畅气血、和营卫、解肌发表;防风胜湿、止痉、外散表寒;地龙善行走窜,通经活络;制乳香、制没药行气活血止痛;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海风藤、青风藤通经络、祛风湿、止痹痛;白术健脾化湿;全方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化湿宣痹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9-10],白芍中有效成分白芍总苷可从多个环个影响炎症过程及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程,具有抗炎、止痛、保肝作用;川乌、草乌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知母可抑制急性炎性渗出、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及抗炎作用;防风具有抗炎、镇痛、消肿作用等。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ESR、CRP、R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ESR、CRP、RF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自拟中药联合西药可进一步控制RA临床症状,控制风湿活动。
研究认为,RA发病机制与遗传易感个体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免疫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RA发病、病情发展中起重要作用[6]。TNF-α被认为是滑膜炎症反应的关键性因子,可诱导细胞因子促进白细胞聚集、激活内皮细胞、活化破骨细胞和破坏软骨,在RA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RA发病的启动细胞因子[11]。IL-17是Th17细胞分泌的强大的促炎因子,可诱导核因子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破骨细胞祖细胞向成熟破骨细胞分化,使成骨减少及破骨增加,最终造成关节、软骨的侵蚀破坏,IL-17还可促进TNF-α分泌,诱导滑膜液中IL-1、IL-6的表达,协同促进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合成前列腺素E(PGE),刺激滑膜分泌炎症因子,增加关节软骨的损伤[9,12]。IL-27有免疫促进和免疫抑制效应,在活动性RA患者血清中其水平明显升高,是反映疾病活动度的早期指标[13]。IL-32为促炎细胞因子,可诱导TNF-α、IL-1、IL-6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参与关节的破坏[14]。本研究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17、IL-27、IL-32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7、IL-27、IL-32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自拟中药联合西药具有明显下调RA患者促炎因子的作用,从而有效保护关节,控制病情发展。
Ⅰ型胶原是机体最丰富的胶原类型,是矿化骨中唯一的胶原类型,是反映骨形成特异性和灵敏的指标;BAP是评价骨形成与骨转换的重要酶,临床测定其含量可准确反映早期骨改变情况;BGP是骨细胞合成的低分子蛋白,可直接反映成骨细胞活性[15-16]。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PⅠNP、BAP低于对照组,BGP高于对照组,提示自拟中药联合西药可有效拮抗RA患者的骨破坏,改善骨代谢。
综上所述,自拟中药方联合西药可有效控制RA的活动,下调促炎因子水平,改善骨代谢状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