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式老年社区户外景观设计研究
——以康宁津园为例
2018-10-30马嘉卉汤巧香
马嘉卉,汤巧香
(天津城建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 300384)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老龄社会,养老模式越来越多元化,居家式老年社区受到政府与大众的支持而蓬勃发展.老年社区定义为:符合老年人身心特征、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公寓式住宅,是集文化娱乐、餐饮、医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住宅[1],大体可以分为合建型、独栋型、组团型和小镇型等类型.居家式老年社区的景观设计就是指组团和小镇型养老地产或养老公寓的户外空间设计.
居家式老年社区服务的完善与人们观念的改变使得更多的老年人愿意入住其中.居家式老年社区成为养老的热点与趋势,社区户外空间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老人们接触自然的主要途径.老年人独特的身心状态、人际关系和家庭结构使得老年社区户外空间的景观设计区别于普通社区.因此,在规划设计时需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1 居家式老年社区景观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对居家式老年社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外对老年社区的景观设计研究起步较早,也有较多成功的设计案例.例如美国太阳城中心、阿斯顿花园等,美国老年社区的形式多为独栋别墅式建筑,景观设计也更加灵活与自主,并依托于周围的地区级公园与景区,为老人提供多样的户外活动形式[2].日本居家式老年社区的户外景观设计以细节和人性化著称,同时加入了更多本民族的元素,将公共空间与个人空间结合营造适宜老年人的个性空间,拓宽老人的交流与娱乐渠道.园艺疗法在荷兰、德国与日本的养老社区中也颇为流行并且深受老人们的喜爱.
国内关于老年社区户外空间景观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学者在结合老年人的身心和行为等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探索老年人的居住社区环境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如交往性、安全性、易达性等.《基于老龄人的室外环境研究》分析了老年社区空间的规划与设计;《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首次为老年人健康及行为特征制定了设计规范,包括基地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建筑设备与室内设施等各项内容.
国内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居家式养老社区的优秀案例,较为著名的有北京太阳城、上海亲和源,成都金秋乐园、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等.但景观设计的着力点以老年人居住区的无障碍设计为主,缺少对室外环境和园林空间的研究,也没有针对居家式老年社区景观要素进行的专项研究.
2 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状况分析
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动能力下降、对环境的感知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
从行为方式看,《人性场所》这本书中将老年人按照年龄大体分为三类[3]:首先是身体较强健的低龄老人,他们活力充沛,愿意参加丰富的社交与户外活动,康宁津园中的居民大多为这类;第二类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通常从事例如散步、棋牌、门球、太极等较为安静的活动;还有一类是行动能力较差的高龄老人,他们需要更加安静稳定的室外空间,参加的户外活动囿于静坐、闲谈、观赏花草、在庭院中漫步等.
在心理方面,对大多数的老年人而言他们的退休不只是简单的离开工作岗位,还意味着要从各种社交中脱离,变得与社会格格不入[4].空巢家庭等情况也会引发老年人的多种心理问题.在景观设计时也应当充分考虑老人们对外部环境的安全感、归属感、领域性、向往社交等几个方面的心理需求.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康宁津园中的老人都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广泛的兴趣爱好,组织了自己的老年大学与各类艺术社团,如合唱、太极拳、摄影社团等,很多老人还会自己驾车外出并且周末会有家人探望,对户外空间的使用也较为频繁.居住在这里的老人都有较高的幸福感,生活与健康也可以得到较好的照顾.
3 康宁津园景观设计研究
3.1 项目背景与概况
本文选取天津康宁津园为研究对象,对居家式老年社区景观设计进行分析讨论,康宁津园是天津市旅游集团开发建设的大型老年社区,位于天津静海县健康产业园内,距离市区15 km左右,占地25万m2,规划居住老年人4 500余名.
康宁津园采用的是介于养老机构与普通社区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住宅形式为一室一厅至三室两厅的普通社区公寓式,建筑的服务区可以为老年人集中提供餐饮、娱乐、急救、生活助理等服务(康宁津园整体规划见图1).它区别于养老院类养老机构的全托式管理,老人在这里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又拥有传统养老院所没有的居家环境与家庭氛围.
图1 康宁津园鸟瞰
3.2 景观现状与问题分析
3.2.1 山水地形
康宁津园在山水地形上做了充分考虑,利用水资源营造了许多可以让老年人亲水赏水的景观(见图2),如亲水步道、木平台,假山叠水等.园区位于团泊湖畔,拥有极佳的生态资源优势,但社区在利用周边自然景观方面还较为欠缺.同时社区所在地土质黏重、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在设计施工时由于排盐碱的措施不够导致了植物成活率低的问题.
3.2.2 道路与园林建筑
图2 社区水景
适合老年社区居住环境的道路系统是整个场地空间的骨架,与普通的居住社区相比,老年社区的道路担负着更多的功能,如安全性功能、识别性功能等[5].康宁津园在交通方面的设计手法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社区的建筑组团间有景观游步道连接,道路采用无障碍设计,设栏杆、扶手等辅助行走的设施.在铺装方面选用适宜轮椅的防滑、平坦有弹力的材料,并运用不同颜色或者材料来区分不同的分级道路与区域,园区游步道运用了红色的透水橡胶路面,便于老人们识别又可以保证安全性.
园区采用人车分流模式,在建筑组团外围设置停车位,供驾车的老人或探望的子女使用.但车位与公寓间的道路缺少遮雨庇荫的设施,会为老人的出行造成一定的困扰.园区的各栋公寓楼间由连廊连接,老人们可以在不去到户外的情况下到在各建筑间通行(见图3).
图3 建筑连廊
在园林建筑方面,居民反映社区内景观建筑的数量偏少,但康宁津园的建筑通达性较高,为方便轮椅通行,亭榭水阁和长廊等园林建筑都未设置建筑台基.
3.2.3 景观设施
景观设施方面康宁津园在安全性的基础上可以保证种类丰富,健身器材组之上设有遮雨遮阳的张拉膜,有的器械上还配有太阳能灯和USB充电插口方便老人们使用.在照明设施方面,社区内老人对园灯的明度反应较好,可以达到的视力衰退的老年人安全使用的要求,同时避免炫光的产生[6].
康宁津园中设有儿童游乐设施供前来探望的儿童们使用,同时增加了老年社区的活力,提高了老人们的幸福感,但在儿童游乐区周围缺少供成人休憩的座椅等景观设施.
3.2.4 景观设计风格
康宁津园与其他大多数居家式老年社区一样,风格偏向于商业地产,缺乏与地域性景观的融合.老人们脱离自己的工作岗位后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得不到满足,户外空间作为老人们每日健身和散心的场所,归属感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康宁津园社区过于封闭,缺少与附近景观资源的互动,在设计中缺少对当地文化元素的合理提取与运用,缺乏自己的文化底蕴.
3.2.5 小环境设计
建筑的灰空间包括建筑的连廊、挑檐、建筑前广场和绿地等,居家式老年社区公寓式的居住方式与老人们的活动习惯都使得建筑灰空间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调查发现,康宁津园中有一定数量可以供老人休憩、交谈的舒适景观小空间,但数量不足以满足众多老人的使用(如图4、图5所示).
图4 休憩茶座
图5 滨水景观座椅
3.2.6 植物与园艺空间
康宁津园在景观植物运用方面有较多的不足与欠缺之处,植物配置有待提升.园区的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在植物的选种上忽略了对耐盐碱植物与乡土树种的运用,致使植物成活率低.植物配置上也缺乏章法,如地被花卉远离道路不易被观赏到、大小乔木搭配混乱、忽略姿态颜色的配搭,植物配置也与观景视线相冲突等问题(见图6).
图6 社区植物配置
4 策略与建议
在对居家式老年社区户外空间进行景观设计时应优先考虑老人们的需求,并且在满足安全性等基本需求之上尽量体现园林之美,发挥景观带给老人身心的积极价值.笔者从各个造园要素出发,通过分析案例设计中的可取之处与不足,并结合国内外对相关案例的研究提出以下设计思路与建议.
4.1 依托自然资源因地制宜
进行居家式老年社区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景观资源,依托景色优美的郊边环境或景区因地制宜,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靠近湖泊河流的场地应利用水资源营造可以让老年人亲水赏水的景观,满足人的亲水属性;若社区依山而建,则要利用地形的优势设置健身登山步道、森林氧吧等,并在景观特色上体现山林野趣.
4.2 合理规划社区道路与园林建筑
考虑到使用人群的特殊性,从老人的安全与健康需求出发提出以下建议:①园区设计停车区与建筑间的风雨连廊;②充分做到无障碍设计,设栏杆、扶手等辅助行走的设施;③铺装选用防滑、平坦有弹力的材料,并运用不同颜色或者材料来区分不同的分级道路与区域;④社区内景观建筑的数量相应增加,尽量多设置一些花架、张拉膜、景观亭等方便老人们休憩和聚会的园林建筑.
4.3 提高景观设施的舒适度
可在普通社区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增加户外座椅的数量,同时在儿童游乐区周围加设休憩座椅.尼古拉斯·丹尼斯的研究表明,人们一般不愿走超过220 m的距离[7],而老年社区中座椅等休憩设施间的距离应该在这基础上再进行缩减.同时座椅材质应选择温和的木制或塑料.健身器械、园林照明、安全扶手、道路指示牌等都应从老人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
4.4 增强社区景观的文化性与地域性
对于景观的文脉传承提出以下建议:①提取当地历史文化符号、设计特色雕塑或景墙;②注意乡土植物的运用,增加老人的归属感;③设计一些供老人使用的户外展示空间,如书画长廊,小舞台剧场等文化载体,以增强老人对自身的认同感.
4.5 设计适老的建筑灰空间与小环境
在进行户外空间景观设计时应尽可能多的设计一些易于通达并有完善休憩设施的小广场、适宜老人们聚集的小花圃或者花境等.活动场地应做到旷奥收合,适当围合的同时要避免设置在建筑的冬季风道上,通过塑造地形与种植防风林以阻挡冬季寒冷的北风,同时利用夏季风带来水面湿润清凉的空气.
4.6 提升植物景观并设计园艺区
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提出以下建议:①骨干树种尽量选择乡土树种,注意乔灌草结合,色叶树种与各色时令花卉搭配,可以用专类园的做法在社区中形成主题鲜明的片区;②作为处在北方的老年社区应注意落叶树与常绿树种的比例,既保证冬季户外的充足阳光又保证夏季阴凉的环境;③设计一些特色的生态景观,例如草药园、采摘园等,选用一些既可以观赏又有药用、食用价值的特色植物,如薄荷、艾草、金银花、槐花,山楂等[8];④增设园圃区,借鉴园艺疗法的理论,老年人从事园艺活动不仅能改善体质,还能陶冶性情,收获快乐,消除不良情绪[9].此外,可以在老年社区花园中种植可供老人采摘的切花,在庭院中放置供老人们种植的花钵,设置阳光花房、种植蔬菜的园艺区等.
5 结语
本文由老年人的身心状况与对外界环境的需求出发,借鉴了园艺疗法等理论,通过案例分析对居家式老年社区各造景要素的设计手法进行讨论,得出居家式老年社区的景观设计应从老人们的视角出发、以人为本,保障户外空间的安全性、无障碍和人性化.同时,选择适老的构景元素、景观序列与文化载体,体现出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社交环境、文化环境的整合效应,从而营造老人们共享的舒适空间,鼓励他们参与到社区环境中,使老人们在身体上、精神上都处于良好状态,让居家式老年社区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