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工会:精准帮扶,“一个都不能少”

2018-10-30

中国工人 2018年10期
关键词:红河州入户云南省

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有个肥香村水库,为当地的扶贫和灌溉做出过贡献。但是,因为经济效益差,水库管理处17名职工生活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婷婷以国家政策为依据帮助多方协调,促成有关部门将17名困难职工的工资和“五险一金”纳入县财政全额保障。有了县财政的保障,职工工资由之前不到1000元增加到4000元左右,解决了生计问题。

工会干部到困难职工白舒家进行入户调查

类似这样针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在红河州还有很多。2017年,该州州一级有36名厅级干部、62名正处级领导干部,县市有928名科级以上干部,州县两级共计341个部门,进行了“部门一帮多、领导一帮一”的结对帮扶,实现了个人帮扶与部门帮扶同步、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同步、“输血”帮扶与“造血”帮扶同步。以送观念、送政策、送技能、送信息、送岗位、送资金“六送”方式,切实为帮扶对象解决实际困难。

红河州的帮扶工作,只是云南省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一个缩影。过去5年,云南各级工会通过精准帮扶,变革理念,创新思路,探索新的帮扶工作模式、工作载体,提升了工作效能,涌现出“祥云样本”“红河经验”等在全国宣传推广的成功经验做法。

依靠党委政府撬动资源

在云南,各级工会在日常工作中善于围绕党政工作大局主动谋划、主动作为。以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祥云县为例,在统筹推进困难职工脱困和脱贫工作上,“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牵头、系统集成”的工作体制运转顺畅,得到职工好评。

2016年9月19日,祥云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意见》,同时成立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县总工会主席任副组长,成员由27个部门、10个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23个乡镇、园区、系统、行业工会主席组成,全面负责组织领导、工作谋划、部署推进、督促检查等工作。领导组下设10个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县总工会。其中,各级党委政府负主体责任,困难职工所在单位负直接责任,工会负具体责任,工会主要履行对困难职工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的职责。

云南省有不少贫困地区,地方财政吃紧,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高,困难职工多,困难程度深,依靠各级党委政府,撬动各项强大的政策资源,形成合力,见效明显。

2016年3月,云南省委常委会议听取了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专题汇报,要求“省总工会、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等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加大对城市困难职工群体帮扶力度的意见建议”。同时,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机构编制和人、财、物保障方面给予工会大力支持。

据了解,2016年以来,云南省各级工会共计筹集6亿元帮扶资金用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其中,中央财政帮扶资金1.6亿元,省财政帮扶资金5300万元,省总工会本级投入工会经费1.7亿元,地方各级财政和工会投入2.2亿元。截至今年7月31日,云南省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家庭已从7.1万户减少到2.4万户,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一个县里到底有多少户困难职工?一个市州的困难职工家庭中到底有多少人口?实现困难职工脱贫,找准致贫致困“病根”才能见效。

祥云县按照“不漏一户、不缺一人、全面覆盖”的工作要求,遵照“进、看、算、议、评、公示、确认”等7个方法步骤,对全县293户困难职工进家入户,见人见物见家底,强化谁调查、谁负责、谁签字的责任制。

之后,祥云县对在档困难职工进行逐户分析研判,听取各调查组入户情况汇报,掌握每户困难职工致困的真实原因,对困难职工的困难程度进行划分,按照就医、就学、就业、住房、社保帮扶需求,提出帮扶措施,并按照先易后难、合理配置的原则,制定年度解困脱困计划。

同样,红河州各级工会领导带队,分片包干,上门入户,对已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家庭,按照《建档困难职工精准入户调查登记表》逐项严格比对核实,做到100%入户、100%核实、100%精确的同时,还协调工信、教育、民政、人社、住建等与困难职工管理服务相关的部门,对其隐形、动态的各项情况进行再比对再核实,双管齐下,使真正的困难职工“浮出水面”,做到“一户一档案、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各级工会已经形成的职工服务网点发挥了重要作用。红河州发挥工会系统州级职工服务中心、县市级职工服务中心、乡镇职工服务工作站、社区职工服务分站、企业职工服务点“五级网络”531个站点作用,深入开展入户调查、逐户登记、核查困难职工家庭情况,准确掌握困难职工情况。对帮扶对象达到“四清”,即家庭成员清、困难程度清、思想状况清、帮扶措施清,并结合自身资源力量,对困难职工生病住院、遭遇灾难、子女就学、工资欠薪、劳动关系纠纷等情况及时提供帮助,实打实地帮助困难职工解决难事,使困难职工需求与领导干部帮扶施策形成“无缝对接”,结对帮扶成效实现最大化。

帮助困难职工实现“造血”

红河州困难职工龙崇东,2004年因企业改制,夫妻双双下岗失业,且患病在身,2011年儿子又考上华南农业大学,如何完成学业成了问题。于是,红河州前后两任州委书记结对帮扶龙崇东的儿子,使其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考入事业单位工作,全家从此走出困境。

在多年的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红河州的经验做法是,在政策帮扶的同时开展就业帮扶,引导下岗失业困难职工树立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意识,帮助下岗失业困难职工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争取岗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子女完成学业,积极引导他们实现就业,带动家庭脱困。

该州困难女职工白舒,面对病魔和生活困境几乎绝望,通过领导干部结对帮扶,不但为她解决了临时生活救助费和儿子的学费,还协调将其安排到儿子所在大学的食堂就业,让几乎走入绝境的家庭重燃了希望之火。

为实现云南省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省总工会确定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两有五保障”的具体标准,即有吃、有穿,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险、住房有保障,并结合实际制定《困难职工解困脱工作规划(2017—2020年)》,到2020年,云南省将全面完成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任务。

猜你喜欢

红河州入户云南省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创享空间
入户盗窃的罪与非罪
冬夜听雨
说谎和开玩笑
西平县谭店乡开展计生“十入户”活动
民族自治地方民族立法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