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定守正 出新之策 2015-2018:中国工会改革创新纪事
2018-10-30
就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结束后的第16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总工会开展中央群团机关改革试点,要求在两个月内制定出改革方案,争取在一年时间内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北京,2018年10月。
人民大会堂里,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盛会。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召开的盛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位工会十七大代表,带来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显著成效和宝贵经验。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起始于2015年的中国工会改革,在这个金色的秋天向亿万职工群众展示丰硕成果,在这个金色的秋天绘就未来5年的创新发展蓝图。
改革“元年”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2018年9月7日,《工人日报》推出记者郑莉采写的报道《工会改革开启党的工运事业新阶段》。
这篇1546字的消息里,先后14次出现“改革”一词。开篇首句,改革的气息便扑面而来—“201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90周年,这一年也被看作中国工会改革‘元年’”。
总是有一些特殊的年份,改写历史深处的细节,激活继续前行的力量。
2015年7月6日,为期两天的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由党中央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实充分说明,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
就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结束后的第16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总工会开展中央群团机关改革试点,要求在两个月内制定出改革方案,争取在一年时间内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李建国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全总党组迅速成立了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从强化思想武装、认真查找问题、深入调研论证、精心研提措施、广泛征求意见等5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制定了《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
10月22日,中央书记处专题听取全总党组关于全总改革试点方案的汇报,给予了充分肯定。
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
11月11日,全国总工会召开机关改革试点工作动员部署大会。李建国同志明确提出,解决工会组织存在的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改革。
至此,中国工会以锐意改革进取的新姿态,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时代同频共振。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
11月24日,新华社以《勇于推进改革创新,热诚服务职工群众》为题,播发全国总工会负责人就全总改革试点答记者问,工会改革的谋篇布局清晰可见——
增强“三性”,去除“四化”,做强基层,着力创新;
增强工会组织广泛性和代表性,提高领导机构中职工代表比例,整合优化机关职能和机构设置,实行全总机关编制“减上补下”,改进机关干部管理方式;
深化“基层工会建设落实年”活动,坚持工会经费使用进一步向基层倾斜;
做强工会工作品牌,改善劳动模范评选宣传和管理服务,拓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突出维护职工基本权益,健全职工协商民主机制,构建以精准帮扶为重点的服务职工体系,提升农民工入会和服务工作;
深入研究劳动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时调处劳动关系矛盾,适应“互联网+”发展,打造全国工会系统服务职工网络载体……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在吉林东北工业集团长春—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班组园地同职工座谈 新华社记者 鞠鹏 / 摄
毫无疑问,这是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密结合的整体谋划,这是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盘子来思考和把握的战略布局。
北京复兴门外工会大楼的改革气息,让祖国大地每一位工会工作者为之振奋,凝聚着亿万职工群众充满期待的目光。
新的使命和担当——中国工会的改革创新,就这样确定了属于自己的历史方位。
以上率下
言必信,行必果。气可鼓,不可泄。
从2015年11月中央批准全总改革试点方案开始,用一年时间完成改革试点任务,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是全国总工会党组向中央立下的“军令状”。
依照《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的总体部署,全总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以发挥全总党组领导核心作用为保证,增强工会系统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
2016年1月,全总十六届四次执委会议在北京举行,54岁的巨晓林以农民工的身份,当选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
敏感的新闻媒体以超出以往补选副主席的报道篇幅,把巨晓林的当选和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连在一起,给予了热情洋溢的评价。
北京知名时政新媒体“长安街知事”评价,“一位农民工进入全总最高领导班子并成为副主席,正是落实中央改革要求的生动案例”,并预见“未来会有各行各业的‘巨晓林’进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层”。
与此同时,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田辉被推选为全总书记处书记(挂职),12名劳模和一线职工被增补为全总执委,3名劳模和一线职工被增补为主席团成员,各驻会全国产业工会分别增设2名兼职副主席,王进、郑久强、邓建军、田双印等知名劳模的名字赫然在列。
增强工会组织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不仅需要改进工会领导机构人员的构成,同时需要优化全总机关组织架构。
此次全总改革试点工作中,全总机关6个主要职能部门整合为3个,新成立了网络工作部和社会联络部,5个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事业单位由18个减少到13个。
机构整合过程中,149名干部进行了工作岗位调整,一周内全部到岗,高效平稳地完成了工作交接和干部对接。精简下来的50个行政编制,补充到任务繁重、力量薄弱的县级工会,推动解决基层基础薄弱问题。
2018年4月27日,《大国工匠》第六季播出
适应新常态,创新职工建功立业的载体和平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建功立业。这是全总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改革试点以来,全总创新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引领广大职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设立职工创新补助资金,为职工创新争优提供了全方位的激励。同时,牵头研究起草和协调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为了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全总与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主题宣传活动,策划推出《大国工匠》纪录片、“大国工匠”专栏互动窗口等,推动更多工匠人才不断涌现。
2016年夏天,《互联网+工会:移动互联时代的改革创新思维》由中国工人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中国首部专题研究互联网+工会的图书首印1万册,迅速销售一空,在两个月内进行了第一次加印。
毫无疑问,全总创建工会网上工作平台的改革之举,直接促动了更多工会干部开始关注智慧工会的建设,“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成为工会工作的热门词汇。
……
增强工会工作政治性,增强工会组织先进性,增强工会组织群众性,夯实工会基层基础,推进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翻开全总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报告,一项又一项务实举措扑面而来,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工会改革创新的图景。
改革结出的累累硕果,让工会组织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今天,中国工会会员已经超过3亿人,党的工运事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全面推进
群众性是工会组织的天然属性,也是工会改革的力量源泉。
检验工会改革成效的尺子,就是职工群众是否从改革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伴随着全总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取得突破,中国工会工作变得更加活力盎然。各地工会坚持自我革命,勇于攻坚克难,及时跟进对接全总改革试点,各项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
2017年3月20日,北京。中国职工之家C座3层的报告厅里,工会系统推进改革工作会议正在举行。发轫于各个省市工会的改革创新实践,显示出工会改革迎来了新的春天。
这是上海市总工会的改革——探索推进职工企业体制外单体入会,动员、吸纳未建会企业职工入会,倒逼体制外入会的职工所在企业建会。177家职工服务站遍布全市,线上受理、线下办理、一键通达的全方位全时段服务体系正在打造。
这是重庆市总工会的改革——改革产业工会组织形式,实现民主化、扁平化管理。建设基层服务站160个,爱心妈咪小屋130个,重点打造基层群团服务站市级示范点14个,实现十大类“互联网+”工会专业化服务,基本形成“1网+1证+1卡”的服务职工模式。
这是广东省总工会的改革——建设一批村(社区)、园区工会联合会,建立一批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批“会、站、家”一体化的职工之家。在职工集聚度高的园区、项目工地建立职工服务站,打通联系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2016年7月8日,北京市总工会创新建会模式,工会宣传走进大型商场、超市 彭程 / 摄
这是河北省总工会的改革——发放270.5万张河北工会会员卡,以“一卡(工会会员卡)四功能(会员身份识别、工会服务、商家服务、金融服务)”为框架的普惠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试点建设300多个“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解决户外一线职工的实际困难。
重庆一家企业工会设立“爱心妈咪屋”
与平时会议不同的是,参加工会系统推进改革工作会议的各地(部门、产业)工会负责同志,同时参加在中央党校举办的“深入推进工会改革创新”专题研讨班。
正是在被列入中组部2017年培训计划的这个专题研讨班的开班仪式上,全总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提出要求,各级工会要在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断扩大职工群众改革获得感。
显然,因循守旧没有出路,唯有以更大的决心去破藩篱,以更强的勇气去涉险滩,工会组织才能更加充满活力和坚强有力,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伴随着工会改革的持续发力和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018年8月27日,辽宁省总工会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的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辽宁省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振兴发展服务职工群众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通过,由10个配套方案“保驾护航”的“双服务”大思路,成为辽宁工会改革创新的方向。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辽宁省总工会主席杨忠林说:“任何事情计划得再好,不落实一切都等于零。现在,各项工作任务已经非常明确,关键在于抓落实。”
这种服务职工的理念,同样融入在湖北省总工会的改革创新之中。
如今,“智慧工会”正在成为湖北职工网上教育、服务和技能提升的平台,一张网正在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在宜昌,只要职工通过工会网站或微信公众号提交入会信息,基层工会立刻就能在线上进行审核办结。
职工群众的获得感,离不开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维护。在湖北,如果职工发现自身权益受损,可以通过湖北职工服务网、工会微信、职工法律服务平台等各种网络渠道留言,与工会合作的调解律师第一时间就能为职工答疑解惑。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今天,工会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改革成果正在向基层延伸,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正在不断增强,彰显新的使命与担当。
走向未来
实践无止境,改革无穷期。
当前,工会体制机制与劳动关系、职工队伍的新变化还不完全适应,还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会工作载体和手段还不够丰富,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还不够多;一些工会干部的改革意识和担当精神还不够强,做职工群众工作的本领有待提高。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依然是“改革创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改革的决心更坚定,改革的思想才能更明确。改革的方向更清晰,改革的脚步才能更有力。唯有把准改革发展之脉,谋定守正出新之策,再启攻坚突破之局,善为精准发力之举,才能把工会改革进行到底。
上下联动,整体推进,这是更高起点的工会改革再出发。
——搞好顶层设计,加强与中央和地方机构改革衔接协调,强化优化职能,聚焦主责主业,破解制约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六届执行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9月19日至20日在京召开 王伟伟 / 摄
——健全改革督查机制,强化跟踪问效,采取职工满意度测评、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完善改革效果评价机制,切实提高职工群众对工会改革的获得感、认同度。
积极打造建设智慧工会,这是网络时代的工会改革再出发。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工会工作,促进互联网和工会工作融合发展,在实体工会架构上建设网络工会和数字工会。
——加强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打通信息壁垒,建设实名动态、全面覆盖、安全共享的工会大数据库,统筹“互联网+”工会顶层设计,打造“工会e家”智慧工会新品牌。
大抓基层,夯实基层基础,这是立足职工的工会改革再出发。
——把工作力量、经费使用等进一步向基层倾斜,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
——健全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推进建设工会服务职工站点,让工会在职工需要时能看得见、找得到、信得过、靠得住。
……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历史不容止步,关口不容徘徊,信任不容懈怠。
2018年9月19日至20日,全总十六届执委会九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指出,要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工会改革创新,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一个更加清晰的坐标,必然会砥砺一段全新的征程。
岁月永流转,革新不落幕。中国工会的改革创新只有进行时,需要勇于突破“路径依赖”,更需要主动实现“模式创新”,把更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新时代赋予工人阶级新使命,新征程呼唤工会组织新作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筑牢的坚实根基,中国工会的改革创新一定能够乘风破浪,续写新时代的壮丽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