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梭罗生活观的当代价值

2018-10-29王贤龙黄飞瑜房天宇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7期

王贤龙 黄飞瑜 房天宇

摘 要:随着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可人们生存的意义却变得模糊,生态环境也却遭到极大的破坏。人类生存的内外根基都失去了平衡。了解、借鉴梭罗的生活观,追求简单的生活方式,物质简朴,精神丰富,和自然和谐共生,无疑对现代的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活观 物质简朴 精神丰富

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初见社会工业化发展的负面影响,毅然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生活之路,与自然共生,回归自我。今天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在使用工具的同时,也存在被异化的现象,在忙碌中度过时间,却不知道个人的价值在哪里,个人的生命有什么意义。梭罗提出的生活观,对当代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不仅是为了生存,更要追求精神的自由。

一、梭罗的生活观的来源

(一)教育经历

梭罗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康科德生活。康科德虽然只是一个小镇,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中心。他的母亲经常带着孩子们出去旅行,接触大自然。这对梭罗生活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1833年至1837年,梭罗在哈佛大学求学期间,除了去教室和图书馆之外,梭罗还经常跑去野外,记录看到和听到的关于自然的一切。在哈佛求学期间,梭罗有幸见到对他影响一生的重要人物——爱默生。

(二)爱默生的影响

爱默生被认为是超验主义的先驱者,认为“自然是精神的象征”,鄙视外部权威,强调个人的经验直觉,依靠个人的精神能直接与上帝交流,主张回归自然,在自然里追求精神。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到康科德,住在爱默生家里,做爱默生的助理和管家。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爱默生为梭罗提供一个阅读的环境,同时鼓励指导梭罗的写作。爱默生作为梭罗的朋友和导师,对梭罗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促进梭罗的思想走向成熟。后来,梭罗选择到瓦尔登湖生活,经常被认为爱默生理论的实践者。

(三)其他文化的影响

清教主义作为美国文化的主要来源,对美国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清教主义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可以直接和上帝进行交流,同时他们相信现实生活,倡导禁欲,自省的生活。清教主义在美国的影响难免也会影响梭罗对生活态度的选择。

梭罗吸收儒家的部分思想,同样认为,人心的迷失大都是因为放任自身在世俗生活中去堕落,但是人性是有可能返归纯洁的,必须将修正自我的机会把握好,将自己的本心恢复,从而推己及人。[1]主张节俭的生活,过一种更自律的生活,追求更高的道德修养。

梭罗也受到道家无为的思想的影响,离开现代文明,离开群体,回到大自然过一种朴素的生活,鼓励人们过着自然的生活,寻求精神的自由自在。

林语堂说:“就其整个人生观来说,梭罗在所有美国作家中最具中国情趣。作为中国人,我感到与梭罗心心相通。” [2]

二、梭罗的生活观

(一)简朴的物质生活

1845年三月末,梭罗搬进康科德郊外的瓦尔登湖自己修建的小木屋。他说,我发现,一年只要工作六个星期,就已经足够应付所有的生活开支。[3]35在梭罗“生活必需品”的清单上,我们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最基本要素金钱。[4]

对梭罗来说生活的必需品,食物、遮蔽衣着、燃料。在食物方面,人也可以和动物一样只吃几样简单的食物,就能够维持生命,不必依靠买卖交易,自己就能够实现自足。在住宿方面,自己借来一把斧子,自己建造木屋,足够满足简单的需要就可以。在衣着方面,梭罗认为衣服是用来保暖和遮蔽,无需多华丽才能够满足需求。过多的占有其他东西,反而是浪费生命。

他在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都很低,却感到比一个农民还富有,不仅是因为收成比任何一个农夫都要好,还因为不像农夫被房子或农庄拴住,可以每时每刻都随着自己的性子来。大部分的奢侈品,以及许多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大有妨碍。说到奢侈和舒适,智者们一向过着比穷人更简单更朴素的生活。[3]7

(二)丰富的精神生活

在梭罗看来,只有简朴的生活,才能滋养出丰富的领会;只有简朴的生活,才能带来最大的精神自由。大多数人,即便是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国家,也因为纯粹的无知和误解,而沉醉于无谓的操心和干不完的粗活,而错过了采摘生命中最美好的果实。[4]

过简单的物质生活,对物质的需求只须满足基本的生存,把生命中最宝贵的时间拿来做真正重要的事。除了基本的劳动之外,梭罗并没有虚度时光,休闲的时间给他更多的自由,用来阅读、写作、思考、散步,和自然交流。

梭罗认为早晨是最宝贵的,好好阅读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把早晨的时光奉献给有关他们的篇章。阅读不仅是让我们参照也困扰着前人的问题的解答,也是使我们的心胸更加开阔。如大自然般深思熟虑地度过一天。冥想而不做任何工作,梭罗认为是值得的。我爱在生活中留有更多的余地。在那些夏日的清晨,惯常的沐浴之后,我坐在洒满阳光的门廊前,沉醉于狂想。从日出到正午,在松树、山核树和漆树之间,完全不受打扰,完全静止,鸟儿在四周欢唱,或静悄悄地出没于房舍周围,直到日落西窗,旅行者的車子在远处隆隆驶过,我才觉察到时光的流逝。我生长在这样的季节里,度过了比任何体力劳动更好的时光,如玉米在夜间生长。这时光不仅未从我生命被减去,还大大超过了我日常应得的份额。[8]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隐逸自然的生活实践是为了证明一个人如果能够满足于简单的生活,他就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并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更为丰富的精神生活。[9]

(三)与自然和谐的共生生活

是什么药使我们如此健康,如此宁静、满足?不是你我曾祖父的,而是我们的大自然曾祖母的,普遍适用的、纯天然药物,她就是靠这个让自己总是这么年轻,活过了她那个年代的众多派尔们。[10] 通过回归自然,梭罗以这种方式寻找精神的自由。人不该只把自然当做是实用价值、经济价值,自然还有更重要的价值——精神价值。自然是与人类平等,人与自然是一种互相关联的关系。回归自然,恢复人的本性。梭罗认为要热爱自然并归隐自然,就必须学会抑制并放弃物质的追求,因为对物质的过分追求会导致人本性的迷失。梭罗相信通向精神自由之路存于自然之中,而非在城市的经济生活之中。[9]

回归自然,不仅是人回归自己,寻求精神上的自由,也是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

在梭罗看来,自然是有生命的,生命是平等的。人对待自然应该像对待自己一样。梭罗曾自责为了得到栗子而用石头击打栗子树:“对喂养我们并给我们遮荫的树木施加不必要的伤害,不但粗野,而且是犯罪。”一位邻居砍了康科德惟一的一棵朴树,梭罗感慨道:“如果有人因为虐待孩子而被控告,那么,其他人也应该因为虐待交给他们照看的自然的面孔而被控告。”[12]

大自然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人可以从自然中直接感受生命的真谛与自然的情感。在梭罗心中,只有自然最能体现世界之美,有了自然美才有世界之美。在梭罗看来,自然之美本于生命,将自然和人平等对待,自然作为独立的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必须是一种“温柔的”“人际关系”, [12]为了宁静而成功的生活,我们必须和宇宙合而为一。

他们力求摆脱当时功利主义思想的束缚,与大自然为伴,在与大自然的直接对话中发现真理和人生的真谛,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和灵魂的拯救。[9]

三、梭罗的生活观的现代意义

(一)当代的社会状况

工业文明的影响下,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成为主流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紧张,也造成人自身的危害。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却没感到更幸福,反而感到人生的迷茫,内在精神世界的枯萎,。人们思虑多体验少,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个人心灵得不得安宁,迫切希望找回精神家园。

(二)梭罗的生活观的借鉴意义

在梭罗的时代,美国正处于从农业时代转到工业的时代,人们拥有比以往更多的物质,却也产生新的问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的精神失落。今天是个信息化的时代,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物质更加丰富,精神的失落却形成鲜明的对比,财富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

今天我们疲于奔波,浪迹于各种社交活动,唯独害怕孤独。梭罗说:“我觉得在大部分时间里独处是很有益的”。如果说非社会性格是一个弱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是灵魂的缺陷。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里,人们更应该留给自己独处的时空,反思自己,保持精神的自由,摆脱物质欲望,尽可能简化生活,既可避免自己成为工具的工具,为人生指明方向,又有利于维护自然环境的平衡。

回归自然,在自然里寻求心灵的宁静,从而更容易地接触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感受,寻求个人的精神自由,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式。

(三)结语

梭罗所处的19世纪,是美国商业化开始的年代,人们见识到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社会整体以追求物质财富为主流,却丧失生活的意义。自《瓦尔登湖》出版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但梭罗的生活观并没有过时,反而更加显出它的可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人的关系更冷淡,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疏离,我们的物质越来越丰富,却不容易满足,不觉得幸福,甚至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梭罗的生活观,给我们提供一种生活方式,追求简朴的物质生活,丰富的精神生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从而真正走进生活。

参考文献

[1] 苗琴.论儒家思想对梭罗的影响——以分析《瓦尔登湖》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8):12-13.

[2] 林语堂.生活的重要性[M].纽约,1962:122.

[3] 梭罗.瓦尔登湖[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71.

[4] 梭罗.瓦尔登湖[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35

[5] 郭波.崇尚自然 享受簡朴——《瓦尔登湖》对生活的启示[J].成功(教育),2011(12):275.

[6] 梭罗.瓦尔登湖[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7.

[7] 梭罗.瓦尔登湖[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8.

[8] 梭罗.瓦尔登湖[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59.

[9] 浦立昕.梭罗生活观的意义及影响[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3):348-350.

[10] 梭罗.瓦尔登湖[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73.

[11] 李静,严慧仁.论梭罗的自然观[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6,24(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