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分布及影响

2018-10-29朱泽宇

中文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租界帝国主义条约

朱泽宇

摘 要: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开设在当时乃至现在具有很大的影响。过去,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的一系列活动,对近代乃至现当代中国的贸易、法律和思想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此外,不同时期通商口岸的大致数量和空间分布也可以较好反映帝国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及其发展需要。而现在,正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将自己国家的文化通过通商口岸传播到中国,才使得中国可以发展得如此迅速。

关键词:近代 通商口岸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

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他使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也使得中国步入了近代的社会。随后,西方列强为了自己的利益,纷纷来到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都使得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得到了空前的破坏。而这些条约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通商口岸的开设。

1842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随后,外国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在每一个条约中开设的通商口岸也越来越多,分布也越来越广。而通商口岸内的租界显然也已经成为国中之国,成为了外国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控制中国,帝国主义国家在通商口岸租界中强制压低关税或者直接不交关税,推行自己的法律,传播自己的思想。

一、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通商口岸及时间与空间的分布

近代史上中国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数不胜数,而这些条约几乎都要求中国开放一些城市为通商口岸:

1895年前开设的重要通商口岸:

《南京条约》(1842):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天津条约(中俄)》(1858):台南、琼州。

《天津条约(中英)》(1858):牛庄、登州、潮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

《天津条约(中法)》(1858):淡水。

《北京条约》(1860):天津。

《马关条约》(1895):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1895年后,中国所开的通商口岸与1895年前相比大幅增加:

《续议缅甸条约附款》(1897年):腾越、梧州、三水。

《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902年):长沙、万县、安庆、惠州、江门。

《中美通商行船续约》(1903年):沈阳、丹东、长沙。

《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凤城、辽阳、新民、铁岭、通江口、法库、长春、吉林、哈尔滨、宁安、珲春、依兰、齐齐哈尔、海拉尔、瑷珲、满洲里。

《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1909年):龙井、延吉、头道沟、百草沟。

在这七十年之间,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的口岸加上香港等地多达110余座城市。一个条约中开设口岸的数量越来越多,分布也越来越广泛。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的通商口岸只是在东南沿海的五个较为发达的城市,而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就已遍布东部几乎各个沿海城市,并沿着长江流域深入内陆。上文中通商口岸的例举以1895年为界限分为这一年前和后开通的通商口岸,更可以清晰的看出,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帝国主义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需要,加大了开设通商口岸的力度,而且《马关条约》中还提到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中开设工厂,更是满足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分布特点是从沿海城市到沿江内陆地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仅仅开辟通商口岸已经不能满足帝国主义自身的发展需要。

再从国家的角度来分析,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则着重于开发中国的两广及沿海沿江城市,而日本、俄国则着重于中国的西北、东北地区,除此之外,俄国也占领中国北部大部分的领土。可见,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分布与帝国主义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有很大关系。

二、列强在通商口岸中的活动

通商口岸,顾名思义,帝国主义国家可以通过这些口岸进行在华贸易,将自己国家的商品通过通商口岸卖向全国。

我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讨论一下帝国主义列强在通商口岸中的一些活动。

1.贸易

帝国主义国家开设通商口岸最直接的目的是将自己国家的商品卖往别国,而中国正是他们垂涎三尺的巨大市场。

鸦片战争后,尽管英国强制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但是从通过通商口岸卖到中国的商品中得到的利益却是少之又少。通俗来讲,就是中国一年下来挣的钱比英国都多,英国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为了进一步在中国攫取利益,英国与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后期通商口岸中涌入了大批外来工商业,严重破坏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小农经济,使得在通商口岸中的中国人纷纷破产。

除此之外,沦为通商口岸的城市,其海关关税也需中国与列强共同商议,而列强为了自己的好处,极力压低关税。中国作为战败国,虽然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但也实在是无力回天,只能听任帝国主义列强制定的关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但是,尽管资本主义工商业遍及中国各个通商口岸,但这也给中国近代资本主业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法律

在通商口岸中,帝国主义会划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作为自己与中国当地协调的大本营,称为“租界”。而在这些租界里,帝国主义国家享有本国的立法权与司法权,租界内完全按照帝国主义自己的意愿来统治,使得中国多个城市中出现“国中之国”,而因为这些地方不受中国法律限制,所以这些地方就成为包庇犯人的罪恶之地。当本国人或者外国人在非租借地中犯了罪,跑到了租界地,中国政府无权对其追究法律责任,需要按照租界国的法律来处置。而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法律上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见解,使得罪犯们常常会被减轻刑罚或者无罪释放的情况,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

随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越来越多,帝国主义在中国租界或通商口岸以及他们强占的中国疆土中所获得的利益也越来越多,比较突出的就是领事裁判权(即上段提到的法律利益)及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最早提出,各国拥有的在华利益英国也一样可以享受到。通俗来讲,就是别的国家在中国得到的好处英国也一样可以得到。

3.思想

在租界中,帝国主义国家不仅仅只是进行贸易活动,他们还把自己本国的思想带到租界,俨然把这里看作他们的一块殖民地,妄想利用这种方法麻痹国人思想进而成功统治中国。他们把自己国家的语言、宗教带入中国,传授西方的思想。

就拿人们最普通的穿衣着装来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着装文化传播到通商口岸,使得中国人们愈加感到中国服装的不方便,于是“剪辫易服”的呼声也愈加激烈,在二十世纪初达到高潮。“剪辫易服”破坏了中国的传统,但也可以说明中国人深切的受到外来文化的感染,一些爱国志士及知识分子开始沿着西方思想探尋救国道路。譬如19世界六十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用西方的先进思想来挽救中国,尽管最后由于慈禧的阻挠而失败,但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在宗教方面,帝国主义列强以通商口岸为窗口,在各处大肆建立教堂,传道布教,并逐渐向中国内地深入。传教士在中国的肆无忌惮的活动,一方面对中国传统儒家宗法家族下的社会结构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很多地方教职人员与当地民众之间形成了非常严重的对立,并最终造成了义和团运动的全面排洋;另一方面,部分传教士打着自由传教的幌子,刺探中国相关情报,为帝国主义列强的进一步侵略行为提供了帮助,这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结语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开设了许多通商口岸,且随着时间推移,数量越来越多,分布空间越来越广大,使中国的主权得到了很大的危害。这些通商口岸的设立,对中国当时的经济贸易、社会思想、国家主权都带来的深重的破坏和影响,值得后人深思。

参考文献

[1]余才恒.近代中国“开埠”述论[J].南京社会科学,1993(04)

[2]杨天宏. 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北京:中华书局, 2002.07.

猜你喜欢

租界帝国主义条约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条约解释中的拟制因素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农民需要“不平等条约”
鲍罗廷与收回汉口英租界
华洋共管新格局的开启(1914-1930)——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华董选举初探
全面解读《视听表演北京条约
尼共批印度像“帝国主义老板”
上海租界时期的公共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