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坦然“进补”的上市公司
2018-10-29李国强
李国强
政府补助理应是锦上添花,对于投资者来说,当一家上市公司对政府补助过度依赖的时候,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標的了。
科大讯飞(002230.SZ)同声传译涉嫌“造假”一时间沸沸扬扬,更有人发现,公司常年依靠巨额政府补助。
我也导出了科大讯飞历年来的财政补贴,和净利润做了一个对比。需要说明的是,营业外收入里并不一定全是政府补助,但是根据科大讯飞披露的财务报表,营业外收入和其他收益里绝大多数金额为政府补助,为了便于统计,此处直接使用这两个利润表数据。可以看出,政府补助是科大讯飞净利润的重要构成部分,占的分量不低。
科大讯飞的回应是,扣除退税收入后政府补助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89%。由于政府补助作为其他收益或营业外收入直接形成利润,所以和营业收入进行对比其实是偷换概念,与净利润对比才相对合理。
其实政府补助是各上市公司的常态,据Wind数据,以2018年中报为例,在3554家上市公司中,有3337家报表中体现了政府补助,超过总数的94%。其中,竟然有79家公司依靠政府补助“扭亏为盈”。根据惯例,下半年收到政府补助的公司还会更多。
政府补助开辟的单独赛道
2017年7月,财政部修订了政府补助准则,距离上次发布准则,已有11年之久。修订后的准则与原准则最大的区别,就是核算的会计科目发生了变化。修订准则允许企业从经济业务的实质出发,判断政府补助如何计入损益。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并在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项目之上单独列报;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
也就是说,2017年之前的财务报表,政府补助放在营业外收支项目里,而2017年之后,就要在利润表里的其他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分别列示了。所以我在做统计表格的时候,将二者合并计算。
阅读新版本的财报时,想要区分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分别从其他收益和营业外收支查找,能够清晰的分辨出政府补助在公司经营中所起到的作用。
以科大讯飞2018年的半年报为例,与经营相关的政府补助共计1.05亿元,与经营无关的政府补助共计4442万元。
经营相关的政府补助琳琅满目,科大讯飞研发的各种云平台、智能语音系统、智能会议系统等42个项目获得了1.4亿元的政府补助。以科大讯飞引以为傲的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为例,该项目的专项政府补助高达2000万元,对于绝大多数从事人工智能的IT企业来说,这简直就不是在一个赛道上竞争了。
经营无关的政府补助主要包括办学补助、项目经费、政府奖金等。
据现金流量表数据显示,政府支付补助非常及时,2018年上半年,1.67亿元的补助金超额到账。
政府补助里的退税
深信服(300454.SZ)的利润构成里,政府补贴的比例也非常高,部分年份甚至占一半以上。这是一家过度依赖政府补助的公司吗?
详细拆解公司报表里政府补助的构成,会发现近年来,其中,九成以上都是软件产品销售增值税退税。这个退税合理吗?
根据国家优惠税收政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6%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
虽然增值税率从17%降到了16%,但由于是针对收入额征收,增值税经常给人税负很高的假象,实际上,增值税只针对“增值”部分征税,采购原材料的部分按照同样的税率是可以抵扣的。
举例说明,某公司这个月发生了100万元的销售额,那么增值税销项税为16万元,如果这个月发生的成本为80万元,那增值税进项税就是12.8万元,公司实际需要交纳的增值税为16万元-12.8万元=3.2万元。对于软件销售企业来说,3.2万元的税金折合税负为3.2%,大于3%了,多出来的2000元按规定以政府补助的形式返还给企业。
与政府直接给科大讯飞打钱进行软件平台建设不同,深信服的政府补助都是在实现销售后,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返还的金额。
所以和科大讯飞的政府补助相比,深信服的政府补助更能起到“助”的作用,公司只有做强做大了,真正实现了销售额,才能拿到这些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的合理性如何判断?
如何判断一家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是否合理呢?
首先是要核对政府补助与净利润的比值。
如前文所说,政府补贴其实是普惠的,业务范围较多的企业大多都能获得政府补助。像科大讯飞这种和营业收入作对比的计算方法是不可取的,要和净利润作对比。
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石化(600028.SH),经常有人因为这家躺着数钱的公司获得政府补助义愤填膺,实际上,两桶油的炼化分公司从事化肥等农业相关业务,按照税务相关规定是可以接受政府补助的。中国石化2018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收到20.33亿元的政府补助,仅占其上半年净利润的3.8%。
一个反面典型就是安凯客车(000868.SZ),这家公司2013年以来常年经营利润为负数,依靠政府补助“转正”,2016年政府补助高达19亿元,而净利润只有4681万元。
政府补助的金额对净利润没有造成实质性影响的(比如低于10%),通常认为是合理的。
其次要区分政府补助的性质。
不少上市公司是当地政府的“财神爷”,所以政企关系比较密切,双方互惠互利。为了上市公司的报表好看,会提供一些匪夷所思的政府补助项目。
在A股上市公司中,像科大讯飞几乎每个项目都能获得政府补助并不算过分,以均胜电子(600699.SH)为例,其补助包括了振兴实体经济补助、区级专利补助、中东欧经贸合作补助、乌拉圭经营补助、葡萄牙经营补助等五花八门。有些上市公司甚至开个会都有政府补助。
也有些公司的政府补助是很实在的,比如另一桶油中國石油(601857.SH),2018年上半年的政府补助达到了47.41亿元,和净利润相比占到了12.68%,看起来属于重大影响了。但是其中40.48亿元为进口天然气增值税返还和营改增增值税即征即退。像天然气这种国家统一定价的商品,如果征收增值税,还是会被中石油加价到消费者环节的,不如国家以补助的形式返还,从而减轻下游企业、居民的负担。所以,中石油的政府补助并不构成重大影响。
最后要结合历年财报分析政府补助占比的稳定性。
一般而言,一家公司的经营方向在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政府补助在营收中所占的比例是差不多的。比如光伏行业和新能源行业,在每一轮政策执行期,政府补贴都和销售额息息相关。
但是有些企业并非如此,它们获取政府补助的很大一个原因是为了维持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比如得利斯(002330.SZ),2016年开始,公司的营业利润为负数,政府补助就成了一个蓄水池。通过这个蓄水池将净利润维持在正数,保证公司不被ST。
上市公司态度各异
在政府补助这件事上,不同的公司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一方面是中石化、中石油这种公开坦然披露的(当然二者同时在境外上市,想不披露也难),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里逐一列示;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上市公司藏着掖着。
比如扣非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的银邦股份(300337.SZ),在三季度业绩预测中,提到净利润增加的原因时,用了这样两句话:“公司军工业务订单大幅增加,增厚利润。公司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188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16万元。”乍一看还以为主要原因是订单大幅增加,其实主要是因为政府补助的影响。
而且,银邦股份不仅用糟糕的业绩涮了股民,也涮了自家员工。2017年6月21日,公司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买入1819.79万股,买入均价为8.898元,2018年6月20日锁定期到期。如今,这只股票股价已经跌到3.33元。
再比如深信服,将政府补助心安理得的列入“经常性损益”,虽然实际上对净利润影响巨大,但扣非净利润并不扣除这部分补助。虽然从道理上说得过去,但在阅读财报的时候,总觉得有误导投资者的倾向。
总之,政府补助的核心不在于“补”,而在于“助”,最终目标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补助是一个锦上添花的项目,而非雪中送炭。对于投资者来说,当一家上市公司对政府补助过度依赖的时候,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标的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