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医药文化 振兴中医药事业
2018-10-29成健
成健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作斗争中形成的医学科学,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汲取了儒释道的精华,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具有科学与人文双重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提出了“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最深厚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明确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为新时代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一、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习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一论述凸显了中医药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全新、明确地界定了中医药学在中华文化复兴新时期的特殊作用。
中医药学在理论层面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不仅将人体内部脏腑经络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强调人体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华文化道法自然、和合致中的哲学智慧;中医药学以阴阳平衡的生命观、阴阳失调的疾病观与阴阳调和的治疗观,反映了中华文化“阴阳中和”的核心价值;中医药学“治未病”、“存正气”的预防保健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防患于未然的危机意识;中医药学“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医德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仁爱慈善、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中医药文化又以“阴阳中和”为核心价值,而“阴阳中和”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正和谐”相契合。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对践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从而通过中医药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为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启迪,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
习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養。这段话言简意赅,凸显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根”与“魂”的定位,展现了其文化共识和精神纽带的功能。中医药学第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托名“黄帝”所作,“黄帝”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形象标识,而且也是中华文化的形象标识。“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开创者之一,我们常以“炎黄子孙”自居,这是“根”;我们通过对中医药文化中“黄帝文化”的挖掘,可以逐步树立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象标识——“黄帝”,从而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这就是“魂”。
二、发展中医药医学事业、不断创新科学研究
中医药学是众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历经千年而没有中断的科学文化体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习总书记对于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这些重要论述,不仅充分肯定中医药学是我国独有且富有价值的医学科学,还深入指出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的积极意义。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在生命科学领域结出的瑰丽果实,中医药的发展和突破必将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在波澜壮阔和极其不平凡的过去五年,习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伟大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劈荆斩刺、决胜千里,在大大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的同时,高度重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大地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这五年来,国家以院校教育、规培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协同推进,传承创新成效显著,中医药人才队伍显著加强。2015年屠呦呦以“青蒿素的发现”获得了中国本土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和第一个华人医学奖,实现中国本土科学家获诺贝尔科学奖零的突破。
三、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中医药学只有具备指向未来、更新创造、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能力,才能持久推动民族发展、深刻观照人类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更美好的未来提供指引。
习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振兴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以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协调发展为重点,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核心,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尤其要着力把握好下面七项重点任务。
1.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工作协调机制,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促进中西医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协同创新;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2.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
3.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保护名录和保护制度;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体系,将师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
4.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健全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深化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方法研究;完善中医药科研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研评价标准和体系,研究完善有利于中医药创新的激励政策。
5.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制定中药材主产区种植区域规划;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
6.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大力倡导“大医精诚”理念,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良好行业风尚;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推动中医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将中医药文化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7.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有所作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开创中医药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深化与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将中医药国际贸易纳入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总体战略。中医药海外传播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已走进全球168个国家、地区,中医药是世界各族传统医药中的优秀代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先行者,是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文化新的窗口,为加强各国人民心灵沟通、增进传统友好搭起一座新的桥梁。
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将其发扬并传承下去,乃是国人的使命与责任。做好中医药发展事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环境下,我们真切的希望祖国的中医药事业能够得以振兴,能够真正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