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层文物管理所的文物保护与人才建设

2018-10-29谭素苗

中文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才建设文物保护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基层文物管理所的文物保护现状,包括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重公布轻保护”的现象制约着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文物保护经费不足,人才建设不到位等,接着从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建立文物保护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基层文物管理所的文物保护与人才建设策略。

关键词:基层文物 文物保护 人才建设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

在我国文博系统中,基层文物管理所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文化保护的关注度不断的提升,文博事业的管理水平需要随着增加。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基层文物管理所普遍存在文物保护意识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的现象,这就限制了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而在人才建设方面的表现尤其明显。所以,要注重基层文物管理所的文物保护与人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基层文物管理所的文物保护水平,促进人才专业水平的发展,确保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基层文物管理所的文物保护现状

首先,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再次面临着新的冲击。部分地方领导唯GDP指标至上,只看到了短期利益,为了政绩则很少关注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对《文物法》的宣传工作做的不是特别到位,执行力度不够,经济建设并不能与文物保护工作齐头并进。很多乡村建设与古老的遗址等不可移动的文物遭受到了损坏,甚至被拆除。其次,“重公布轻保护”的现象制约着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1]随着文物普查工作的落幕,增加了一些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这些文物都在政府文件中公布与众,但是在具体执行中则存在经费落实问题,文物保护公布的数量与实际工作保护抢救之间存在很大的反差,“重公布轻保护”现象越来越突出,成为基层文化管理所文物保护工作的困境。再次,文物保护经费不足,人才建设不到位。在我国《文物法》中明确规定,由地方政府负担基层文化保护经费落实工作,但是多数政府都是看重经济建设,投入到基层文化保护方面的经费远远达不到。基层文物管理所人才建设跟不上,基本普遍存在“数量不够,专业性不强,学历不高”等问题,专业人员不足导致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受到了制约。

二、基层文物管理所的文物保护与人才建设策略

1.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建立文物保护长效机制

在国家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地方政府要在文物保护中负主体责任,并把相关工作列入到地方政府综合考核指标中去。所以,要在政府部分牵头下,文物管理所与国土、公安等职能部门要形成相应的文化保护联动机制,切实打击破坏文物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处理典型的违法犯罪案例,并在社会上公布,起到震撼与威慑作用。此外,还要明确各级文物监管与防护责任,形成部分职责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文物保护的长效机制。

2.加大财政投入,合理拓展经费渠道

要提高地方文物保护工作成效,就要提高认识,认真排查辖区内基层文物的具体受損状况,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大相关投入力度。其中,物质的投入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要把文物保护经费列入到本年度事业发展经费预算中去,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资金保障。根据地方文物中某些不可移动文物的破损状况向主管部门申请专项的抢救经费,并根据轻重缓急做出一个统一的安排和部署,强化地方文物的修复与管理,这是基层文物工作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在完善财政与事业性文物经费投入的时候,还要积极拓展社会资金的注入,拓展经费创新渠道。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积极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让一切可以参与进来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参与其中。[2]特别是那些愿意为保护文物做出努力的社会专业人士,政府相关部门要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跟政府财政拨款的资源配置相比,社会力量的参与成效更高,参与形式也更为灵活。吸引社会资金的引入,比如,对于那些自愿投入到资金保护修缮的基层文物单位,还要那些没有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组织,在不改变其文物所有权的基础上,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可以给其一定的使用权限,让基层文物保护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保护中发展。此外,还可以借助旅游开发、宗教信仰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形式,在文物保护系统中注入民间资金与社会资金,从而实现“以文物养文物”的目标。[3]

3.加强基层文物保护人才建设,开创文物事业新局面

随着基层文物保护局面不断的调整,对人才需求也变得越来多样化。地方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要以满足基层文物需求为出发点,不管是任何渠道的人才培养,都要本着结合专业发展需求的原则。要结合地方实际,瞄准地方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的特殊需要,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形成特色和品牌。在基层文物保护的背景下,人才培养要坚持与时俱进,实施“理实结合”新模式,培养人才的文物保护实践能力,从而为文物保护与发展做出贡献。人才建设要能够彰显地域性和民族性,从当地的文物保护现状为基础,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可以运用当地地域文物资源来丰富学生的思维与理念,进而提高人才的创造力。要用战略性的眼光去看待文物方面的人才培养工作,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相应的文物发展人才建设规划,保证人才培养的数量能够满足文物保护发展需求,注重人才培养结构调整,进而开展文物事业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次里农布; 农布拉宗.浅谈基层文物管理所的文物保护与人才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01).

[2]刘心玉.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10).

[3]陈刚.新时期基层文物保护现状与对策再探讨[J].大众文艺,2018(02).

作者简介:谭素苗(1983.6-),女,毛南族,广西环江,学历:大专,研究方向:文物管理、民族文献、宗教工作。

猜你喜欢

人才建设文物保护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名胜古迹
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与现代分析
基层群文队伍人才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煤炭企业人才建设问题探讨
浅析企业网络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